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家长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家长学校,欢迎大家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抚养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
在座的各位都是有着六七甚至十几年年教龄的家长,口袋里可能都装着各种证,什么学历证、学位证、上岗证、资格证等等,但是,有一种证肯定没有,那就是——家长合格证。
你们肯定会笑:自从我的孩子一出生,我就是理所当然的家长,还要什么证?我这个家长做得好不好那是我的事,我管自己的孩子,谁管得着?是的,谁也管不着,也不能因为你这个家长做得不好就要你“下岗”,家长是很难下岗的。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孩子并不是你私有的,他长大以后要进入社会,独立生存、工作,要担重任。
孩子教育的好坏,取决于父母。
孩子的成功与否都与父母有关,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做家长责任重大呀!如此说来,我们虽然不用去考证,去持证上岗,但也绝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放松学习,要力求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家长。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家长。
一、家长需要致力于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
但是,怎样才能使孩子成龙成凤呢?如今,大多数家长都感到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较吃力。
因为现实中不少父母赖以教育孩子的唯一资本,是来自祖父母当年教育自己的一点亲身体验,或者是从周围朋友、同事那里借鉴来的一些感性经验。
由于缺少专业的理论指导,缺少对当今社会背景下孩子成长规律的理性把握,有些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难免好心办坏事,巨大的付出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些父母在经过艰苦的探索后往往陷入困惑而不知所措。
曾经听一位家长抱怨说:现在教育孩子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
”是的,“老办法不管用”。
我们无法重复上一代人对我们的教养方式,过去社会发展缓慢,传统的甚至是封建的家庭教育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其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不敢为天下先,不鼓励创新,害怕打破常规,认为听话就是最好等等。
每天在孩子上学的时候都要嘱咐一遍:“听话,别惹事儿,早点儿回来。
”但是,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当我们推开窗子看世界的时候,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再也无法死守古训了。
面对今天的孩子,我们不能用与时代脱节的办法来对待他们。
孩子不再接受,也不应该接受你原来的那一套了。
“新办法不会用”。
作为父母,知道老办法不行,犟小子和倔丫头常常让父母头疼不已。
但是,我们又都忙于生活和工作,很难有时间坐下来去探讨一下有关现代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一些现代家庭教育的信息。
而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孩子的体验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经验的到来总是在孩子成长之后。
就像有一位家长在咨询电话中感慨地说:“没有经验呀,当有了经验,孩子又长大了。
我们现在只能把孩子当成试验品,摸着石头过河。
”“硬办法不能用”。
有的家长对孩子动不动就动手,结果,孩子练成了“一身铁骨”,不仅没教好,反而惹来孩子对父母的仇视。
现在孩子伤害父母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软办法不顶用”。
有的家长无奈中对孩子迁就,说好话,以满足种种要求来换取孩子的合作,可长期下去,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拿父母当回事。
孩子成了家里的太上皇。
怎么办?学习,不断地学习!掌握21世纪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素质。
其实,现在我们规范的家长学校就是给各位提供帮助,使我们在孩子成长的同时就学到一些方法技巧,及时应用到教育孩子上,就不会有以上那些苦恼了。
二、要深刻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血缘关系、生活保障关系将家长和孩子联系在一起,而家庭教育又是由家长和孩子一同完成的一种教育。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其它任何形式的教育也替代不了的。
(一)家教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前途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都已经感受到,如今这个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的孩子长大后面临的将是更激烈的竞争,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在这种竞争中胜出呢?是那些既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
六七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比较大的时期,是人生的又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一般来说,重视家教、方法正确的家庭,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家教,但方法不对头的家庭,小孩健康成长就会打折扣;而在家教态度和方法都不好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问题比较多,后果也比较麻烦了。
无论你以前的家庭教育如何,都希望你从现在起,重视孩子的教育,一切都还不算晚。
但如果你到现在还不能引起重视,等到孩子大了,什么习惯、性格都定型了,想改就来不及了。
(二)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在我们周围,一些人在工作上、事业上是成功者,走在街头,人人尊敬,而在家庭教育上却是失败者,孩子的“不争气”、“不成才”给他们本可以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人生留下莫大的遗憾。
家庭教育方法对头,效果好,那么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反之,家庭整天生活在一种来自社会和孩子的压力阴影之中,甚至家庭不和睦,那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事实上许多家庭中夫妻的分歧和矛盾大都与孩子有关,往往是由于教育孩子的态度、方法、效果引发的。
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父母脸上有光,可以引为自豪和骄傲,扬眉吐气一番;而一旦孩子走向堕落,违法犯罪,父母则愧对世人,挺不直腰杆。
有一位以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士,有房有车有钱,什么都好,但就是孩子不争气,夫妻俩伤透了心。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他感慨说:“我哪里算成功者,我是最大的失败者。
孩子不成材,就是我人生的失败!”(三)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这里我们先来做一道算术题:5+2=?5+2=7还是5+2=0?家庭教育方法正确、态度好、效果好,孩子在学校表现就比较好,学校的教育工作就能够顺利进行。
家长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工作,学校和老师得到理解和配合,会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对你小孩的情感投入和关怀自然会多些。
反之,家长自以为是,不理解、不配合学校的工作,甚至诋毁学校、诽谤老师,老师前往家访还冷落老师,这实质上是在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怨恨和对老师的轻视,必然影响老师的情绪和教育效果。
不光学校和教育工作受到影响,受损失的还有你的孩子!你对自己的孩子都不关心,老师每天要面对数十个学生,自然就难以对你的孩子倾注特别的情感。
(四)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和文明建设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位,孩子当然就是社会的一员。
成功的家庭教育能减少社会犯罪,促进社会稳定。
反之,将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效果不好、方法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2000年7月29日晚,深圳某中学7名初一、初二的学生将一个高一学生打至重伤,8月7日上午死亡。
原因是这个高中学生在舞厅玩时,要与一初一女生接吻,女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初一的男朋友,结果导致惨案发生。
林堂县一赵家,有兄弟5人。
父亲赵升海是闻名乡里的火爆脾气,管教儿子肯下狠手。
大儿子被打掉两颗门牙,三儿子被打断左腿骨,小儿子更是身上的伤从没断过。
五兄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学得跟父亲一样暴烈、野蛮、冲动。
他们把在家里所受的气全发泄到别人身上:老大因班长批评了一句,就把班长打得鼻青脸肿还烧掉了班长所有的书;老二因抢课桌、“争地盘”,多次把同桌同学砸得头破血流;老三经常在放学后堵住校门口,收取学生的保护费;因老四调戏女同学被学校处分,老五纠集一帮人将校长家砸了个稀烂。
初中毕业后无事可做,五兄弟群殴械斗、砸抢店铺、拦路抢劫……不到一年就成了横行乡里的流氓头目,号称“赵家五虎”。
赵家五兄弟(最大的20岁,最小的16岁)被判一年零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徒刑。
老大在法庭上喊道:“我们有罪,我爸打我们就没有罪吗?我们变成今天这样,都是我爸打出来的!”三、家庭教育的内容与特点(一)家庭教育的内容1.总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与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二是家庭所特有的:情感教育、健康教育、社会生活技能教育。
2.总侧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分工,家庭教育侧重对孩子的品质修养、生活技能、社会知识、身体素质培养等。
3.阶段侧重点:小学低年级抓适应学校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中年级重在开发潜能,防止落伍,培养意志;高年级侧重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升中学的准备。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1.广泛性:没有专门的教室和完整的时间,也没有固定的计划和内容,任何时候、地点、事情都可以进行教育,洗衣做饭、上街买菜、走亲访友、娱乐旅游、生活、学习,都可以教育。
2.随机性:没有明确周密的教育计划,主要是随时间、地点、条件、环境和生活事件的性质不同以及孩子的年龄、性别、身心状态不同采用不同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3.个别性:基本是一对一的个别教育,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
家庭教育是长期的、连续的、终身的,父母是连任教师。
四、要避免家庭教育的误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家长,就要避免进入一些家庭教育误区。
目前主要存在哪些误区呢?(一)放弃责任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曾说:世界上有三件事最难,第一是安邦治国,第二是精神分析,第三是为人父母。
社会越发展,父母就越难当,有关孩子的问题就会显得越来越复杂。
很多父母看着孩子摇头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搞了,怎么就不象我们那个时候呢?所以一些家长也以种种理由来放弃或者说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
有的家长说自己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教育孩子;有的说自己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有的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了;有的索性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年不管。
另一种则是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只关心小孩的衣、食、住、行,甚至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生活需要,但就是不认真教他学习与做人。
学校老师说,最怕的就是把一切推给学校的家长。
不是你交学费就给孩子交了成长成才的保证金。
不错,学校是有责任和义务教育你的小孩,但是再好的校长、老师也不能代替家长的作用啊!(二)自身不正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
甚至影响带坏自己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有一次对143名少年犯进行调查,结果来自行为不检点的家庭的占26%,家庭不和睦的占70%。
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未成年的孩子最善于模仿,所以父母一定要检点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好的示范。
有一位母亲很希望孩子能成才。
他自己省吃俭用,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上班时得过且过,下班时敷衍度日。
他常说:我这辈子是没什么出息了。
我的儿子比我能干,只要他将来考上大学,我这辈子就别无他求了。
可惜孩子偏不争气,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对同学不关心,对集体不热爱,上初中时就已成为班里的差生。
其实这孩子成为差生,他母亲有一定的责任。
母亲对儿子的做法是养而不教。
她工作时得过且过,无所追求,下班后也敷衍度日,这种不求上进、混日子的生活方式为儿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