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家医案与临床(绪风)汇总.

名家医案与临床(绪风)汇总.


知母10、生石膏25、炙甘草3、薏苡仁25、升麻9、 火麻仁25、党参15、白术12、茯苓12,12剂。水煎 服,日一剂。 服药后,饥饿感减轻,夜间不需加餐,大便转 润,但停药后诸症复如前。用上方加黄芩9、枳壳9、 地骨皮12,水煎服,日一剂。服药12剂,疗效不显, 拟加小承气汤、白虎汤及四君子汤合方化裁: 酒军6、枳实10、厚朴12、知母10、生石膏30、 炙甘草6、苡仁30、白术12、沙参15、麦冬12,水 煎服。六剂后即显效,继服12剂,诸症渐除,日进 主食0.5公斤左右,大便转常。20天体重增加了5公 斤,精神好转。
4月27日二诊:药后热未再作,关节肿痛显著 减轻,乃又自行继服10剂。目前已能行走,自觉 为半年来所未有之现象。复查血沉已降为60mm/h ,尿蛋白(+)。效不更方,激素在递减。原方生地 改为熟地黄30g,10剂。益肾蠲痹丸3袋,每次6g ,每日2次,食后服。 5月10日三诊:症情稳定,血沉已降为 28mm/h,类风湿因子亦已转阴。激素已撤,汤药 可暂停,以丸剂持续服用巩固之。 9月2日随访:关节肿痛已消失,活动自如,体重 增加,已恢复轻工作。
朱良春医案: 杨某,女,33岁,工人。1986年4月5日初诊,去年10 月开始周身关节疼痛,怕冷恶热,血沉147mm/h, 经常发热(37.5℃~38.2℃),一度怀疑为红斑狼疮,但未 找到LE细胞,嗣查类风湿因子(+),乃确诊为类风湿 性关节炎。迭用抗风湿类药物无效,长期服用地塞 米松(3片/日)以缓其苦。目前关节肿痛、强硬,晨 僵明显,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面部潮红虚浮 ,足肿,腰痛,尿检蛋白(++~+++),苔薄黄,舌质 紫,脉细弦。郁热内蕴,经脉痹阻,肾气亏虚,精 微失固。治宜清化郁热,疏通经脉,益肾固下。 生地黄45g,赤芍、当归、地鳖虫、炙蜂房、制川乌 、乌梢蛇各10g,鸡血藤、白花蛇舌草各30g,仙灵 脾、苍耳子各15g,甘草3g,10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素问· 气厥论篇》“大肠移热于胃,
善食而瘦人, 谓之食亦。”
朱良春类风关治验:
补益肝肾精血
* 益肾壮督
温壮肾督阳气
阴充阳旺,驱邪外出
* 妙用虫药
风寒湿痹证
* 顽痹证治分五型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郁久化热证 痰瘀阻络证 瘀热浊毒证 肾督亏虚证
焦树德治验: • 尪痹发病之关键在于风寒湿邪入肾伤骨; • 治疗以补肾祛寒为主; 辅以化湿散风、养血荣筋、活瘀通络。 若出现邪欲化热之势,则减少燥热之品 ,加用苦坚清润之品; 若出现化热之证,则暂以补肾清热法治 其标热,待标热得清后,再渐转为补肾祛寒 之法治其本。 并注意调护脾胃以保后天之本。
(郁热内蕴 经脉痹阻)
制川乌 乌梢蛇 赤芍 地鳖虫 制蜂房 苍耳子 白花蛇舌草 生地 当归 鸡血藤 仙灵脾
林某,女,34岁,农民。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8年余,腕踝关节肿痛僵硬 ,手指关节呈梭形改变,长期服用消炎痛、地塞米 松,未见好转。近两年来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于1987年9月2日来初诊。患者面部虚浮,指、腕 、肘、踝、膝关节疼痛,晨僵约3小时,口干怯冷 ,关节得温则舒,苔薄腻、舌边色紫,脉弦细。血 沉54mm/h,抗“O”883u,类风湿因子阳性。寒湿 外侵,痰瘀交结,深入经隧,肾虚络痹。治宜化痰 消瘀,益肾蠲痹。 处方:制川草乌各10g,生熟地各20g,仙灵脾10g ,乌梢蛇10g,炮甲片10g,炙全蝎末3g(分吞),地 鳖虫10g,白芥子10g,炙僵蚕10g,骨碎补10g,全 当归10g,徐长卿15g,生甘草6g。
另益肾蠲痹丸8g,一日3次,饭后服。 二诊:进药60剂,关节疼痛明显好转。肿痛 稍退,已能翻身坐起,但行走困难。地塞米松减 至每日1片。原方去白芥子、僵蚕,加炙蜂房10g ,补骨脂10g,肉苁蓉10g,30剂。另益肾蠲痹九 8g,一日3次,继服。 药后已能下床行走活动,关节肿痛基本已消除 。当地医院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23mm/h, 抗“O”<500u。地塞米松减至每日1/4片。药既 奏效,处理同前,丸药继服三个月,关节活动功 能恢复正常,地塞米松已停服,能骑自行车和从 事家务劳动。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复查均 属正常。嘱再服丸药6月,以巩固疗效。
例2
(寒湿痹阻 痰瘀交结)
制川乌 制草乌
乌梢蛇 徐长卿
炙全蝎 炙僵蚕 地鳖虫 炮山甲 (炙蜂房) 白芥子 生地 熟地 全当归 生甘草 仙灵脾 骨碎补 (补骨脂)
朱某,女,33,打字员。1998年12月10日初诊。 全身关节疼痛,小指关节肿胀、晨僵1.5小时, 发作半年,手指已变形。辅检:AS0<250u, ESR30mm/h,RF63,CRP 3.0ug/L,IgGl9.3g/L ,IgA 4.0g/L,IgM 3.65g/L,RBC 2.81×10 12/L, WBC6.5×10 9/L。顷口干,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小 弦,此顽痹之候也,治宜蠲痹通络,活血定痛。 (1)生黄芪、生地黄、鸡血藤各30g,炒延胡20g,仙 灵脾、徐长卿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全当归 各10g,甘草6g。7剂。
名家医案

临 床
清末医家周学海: “宋后医书,唯案好看,不似注释古 医书之多穿凿也,每家医案中,必各有 一生最得力处,细心遍读,是能萃众家 之所长矣。”
近代名医恽铁樵: “我国汗牛充栋之医书,其真实价值 不在议论,而在方药,议论多空谈,药 效乃事实,故选刻医案乃现在切要之 图。”
某某,女,50岁。 多食易饥二年余。患者二年多前忽感食难用 饱,日进食4、5顿仍感饥饿。每于夜间醒来还要 加餐。一昼夜进主食量由原来的0.5公斤增至1公斤 多,近已增至1.5~2公斤,体重却逐渐减轻。经多 种检查排除了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西医 未能确诊,中医治疗近一年,效亦不著,遂失去 信心,近年来未再治疗。近因病情加重,日进食2 公斤多仍时感饥饿,四肢乏力,故来求诊。察患 者体瘦,面色略黯,大便自患病以来一直干燥, 脉弦细,舌淡红,苔灰白,尿黄,大便干结如粟。 阅其以往服过之药方,多为滋补之剂。患者多食 而不多饮,尿黄而量不多,历时两年多,体瘦而 不形削,且能坚持轻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