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及词作的写作背景。

了解苏轼词作豪放派的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3、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炼哲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2、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3、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借助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词中描绘的壮阔的意境,深入的品味词人深沉的感情,最终达到背诵全词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江城子•密州出猎》吗?我们一起来背诵“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个意气风发,充满豪情壮志的人就是词人自己。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走近作家
1、苏轼生平: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被贬时苏轼已经43岁,团练副使又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走进课文
1、解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目的还在于“写今”。

2、指导学生朗读,疏通文字。

提问:整首词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4、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下阕抒发人生感慨。

四、深入文本(赏析词的上阕)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谁能说说它好在哪里?明确: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也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是不是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

同时还有“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赏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如用“千堆雪”比喻“巨浪”。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

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试背上阕。

五、深入文本(赏析词的下阕)
1、词的下阕主要描写了哪一个历史人物?
2、分析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周瑜在作者笔下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形象?(小组讨论)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换为“出嫁”?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明确:为了说明周瑜年轻。

“小乔初嫁了”,自古美人爱英雄,这样写可以衬托出周瑜的年轻有为。

4、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明确: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

“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

“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

“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4、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各抒己见)
5、试背下阕。

六、拓展研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词,预习《定风波》。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生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词我们已经欣赏了不少,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所了解。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词《定风波》再一次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

(板书)
二、预习检查
1、请两个学生分别朗诵这首词,评价谁读的更好。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三、走进课文
1、面对风雨一般人会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朗读词前的小序,说说苏轼面对风雨时和一般人的态度一样吗?
2、再读课文。

说说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四、深入文本
1、本词在表面上看,似乎简单的谈一位途中遇雨者对雨天的一种心态,但实质上是不是这样呢?结合词本
身的写作背景说说。

(小组讨论)
2、在这首词中,诗人不仅仅写了简单的路上遇雨,而且写了自己遭遇人生磨难后的人生感悟。

要分析的话就要抓住词的“词眼”来看,那么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用来比喻什么?
五、拓展研究
讨论:你是怎样看待词中苏轼面对漂泊大雨时的心态的呢?请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来说一说。

并说说这首词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六、作业布置:背诵这两首词并默写。

七、板书设计
定风波
上阕:(在雨中)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阕:(在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
乐观、旷达、洒脱
八、教学心得
这两首词都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是苏轼豪放派词作的代表,对于我们了解苏轼的思想和创作风格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究。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的引导不够,学生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另外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希望以后能得到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