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电压技术——3电力系统波过程
高电压技术——3电力系统波过程
1、基本原则1:A点前后,即线路1、2都要满足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相等 原则。 2、基本原则2:A点只有唯一的一个电压、电流值: UA、IA,U1=U2=UA, I1=I2=IA。 3、因为CI、L1与C2、L2不相等,如果A点电压、电流与前行波一样,由于 C1U+2=L1I+2满足,则 C2U+2=L2I+2一定不能满足,也就是A点电压电流与前 行波比发生了变化。线路1前行波是不变的,则一定产生了新的行波,定 义为反行波。线路2有UA电压射入。 4、这个问题是显然的,极端的例子,例如:线路2接地,Z=0,显 然A点 电压等于0,电压发生了变化,由于能量守恒,则电流也发生了变化。线 路2开路,Z=无穷,则A点电流为零,同样电压也发生了变化。 5、定义:在A点行波发生了折、反射,线路1产生了反行波,反行波可能 为正,使电压升高,(正的反行,电流是负的)电流变小;也可能为负, 使电压变小,电流变大,波的性质与线路2的Z有关。线路2产生了折射波 (对线路2叫入射波)。
(R Z )
1, 0
u
1
u
1
0
RZ
4. 末端接有电阻
R Z,
(R Z )
u u 2u
1 2
1
R Z,
0 u 2 u1
由几条线路同时来波时的节点电压计算
i
x
2
m
x
(t )
z
1
u
2
mx
z
2u z
1x
A
z
1
1
2u Z
(b )
nx n
A
x
u i z u i z
1 1
0
0
A
i
1
0
2. 末端接地
i
1
(z2 ) 0 1
u 0 z
( i i
i
2 1
2, i i
i
2 1
1)
i
x
1
u0 z
A
u u u u
1
0
A
0
1
3. 末端接有与线路阻抗匹配的电阻器
'
di ' dt
彼德逊法则与戴维南定理吻合。 求解若干个空间上割裂的彼此之间存在波时差的“点”元件—— R、L、C电源与线路终端的微分元。 等值电路计算的一种形式是用折射系数 和反射系数 。
u
2
2z u u1 z z
2 1 1 2
(16 12)
0 2
1
u
1
u 1 u1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前行波和反行波
u (t , x )
u
(t
x
i (t , x )
i
(t
x
x ) i (t )
)
u
(t
x
)
u
Z
u
Z
线路上可以存在两组沿着导线表面-地表面以一 定波速度分别向 x正方向或者x负方向运动的 电荷。分别被称为导线的前行波(公式中的“+” 号项)和反行波(“-”号项),导线的对地电压 和通过导线截面的电流是波的叠加的结果
i 1 [ f 1 ( x vt ) f 2 ( x vt )] i ' i " Z
波速度 波阻抗
v Z
' '
1 L0C0
L0 C0 "
u f1 ( x vt ), u f 2 ( x vt ) u " u i ,i Z Z
' '
行波方程解的意义
1.
行波有两个属性
以波速度 运动 这一点可以从 (t ) 和
u
x x (t )
得以证明:
t
(t x
0
)
u
(t t x 0
t
)
x
0
x
x
0
t
l
) t 由 u (t t x ) u (t x 可知,该值经过 时间已向X正方 x t u (i ) 向推进了 的距离,即 以波速度 向X正方向运 动。
i
u
u
u dx x
i
i dx x
i dx x
i
i
x
L0dx
dx
i
i
u u dx x
i dx x i dx x
C0dx
u
i
i
均匀无损线的方程组
u i L0 x t u i C0 x t
u f 1 ( x vt ) f 2 ( x vt ) u ' u "
2n n U0
例题2
课后习题试分析下图中的等值计算电路是否正确。
u1
Z1 , v1
Z 2 , v2
l2
2u1
Z1
Z2
U2
u1
Z1 , v1
Z 2 , v2
l2
Z1
2u
1
Z2
三、波通过并联电容和串联电感
u U
1 0
A
u
A
'
2
z
1
z
2
u
A
1
C
(a)
1 sC
A
'
2U
s
z
0
1
彼德逊法则
一. 计算节点电压的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
u
u u
2 A
1
1
u u
2
A
2
A
1
u
1
如果
u i
2 2
u i
1
1
L C
1 1
L C
2 2
2 2 1 1 C 2(u ) L 2(i ) 2 2 2 2
及产生
u 1 (i1 )
。
接点A发生了什么?
对于图16-3中节点电压的计算,涉及到载波线路 的端口等值电路。 端口的等值电路: u
1 Z
1
u
1
1
u
1
1
(u
u
)
i
1
由上两式可得:
2 u u iz
1 1
1 1
(16 9 a )
u 2(u i z )
1 1 1 1
1
当前波到达末端时,可以因端点的阻抗差异而取不同的电压、 电流值。但线路1侧的 u , i 值必须满足(16-9a),以保证前行波在 线路1末端的值不变。
z z
n
x
u
x
(t )
m
u
xm
u
z
x
1
nx
n
n
z
u
x
z
xn
i
A
x
(t )
x
u
i
S
Y
S
YHale Waihona Puke xux
(t )
(a) (c )
2u i z i u Y Y
n S
n
mx
Y
1
m 1
m 1
m
Y
Y
n
x
1
z
x
S
x
(16 14a )
x
S
u
xm
u x u mx
2
u1 u 2 u 1
波穿过电感
Z1 A u’1 u’2 Z1 (a) Z2 (b) L A 2u’1
L Z2
图16 行波穿过电感示意图和等值电路图
由上图(b)可以看出,i L=i’2因而可写出的回路方程:
2 u '1 i ' 2 ( Z 1 Z 2 ) L
2 u '1 t (1 e L ) Z1 Z 2 2Z 2 tL ' i 2Z 2 u 1 (1 e ) Z1 Z 2
线路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阻的区别
1.
Z R i u
Z u
E
E
E
R
U
R
E
u u Z i i
u R i
2. 线路与外界打交道的只是端点的长度元,中间 只是起到波的传播通道的作用。 3. 要把波的传播方向和电压、电流正负号严加 区别,负波并非就是朝X负方向运动的波,只有 u Z 的波才被确认为反行波。 i 4. 如果导线上既有前行波,又有反行波,则该 点 uZ 。
0
t
0
u
u
0 (t )
u
l (t )
0
首端和末端的前行波波形图
t
u c i q u c L Lc
1
0 0
0
u
0
0
Z
l 末端的前行波来源于首端的前行波,两者存在时差 。
由于已经指定了X正方向为电流参考方向,故向X负方向运 动的正电荷形成的电流是负的,即 i u ,反行波的电流极 Z 性与导线上电荷极性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