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

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

地基专业作业指导书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了规范岩层锚杆抗拔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岩层锚杆抗拔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
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后三种国标或行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数量及预期最大加载量的确定
岩层锚杆试验的检测数量按规范的要求执行。

最大试验荷载及按锚杆芯材强度标准值计算的芯材抗拉强度均应大于设计或预估的抗拔极限承载力。

试验前,一定要告知委托方拟测锚杆的预期最大加载值并得到委托方的认可。

4.2 现场准备
4.2.1 安排组成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经理、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

4.2.2 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
拟测锚杆周围场地情况。

拟测锚杆的成型工艺及施工情况。

施工时间,锚固体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如果委托方要求提前检测,应明确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

4.3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
4.3.1 反力装置
试验前须详细咨询设备提供单位,确认钢梁的最大承受力;
设备进场前应确认现场(委托方或施工单位)是否有相应的电焊设备,如无,进场应携带能焊直径为16-25mm螺纹钢筋的电焊机、电焊条、面罩、焊枪,应聘请有电焊资质和经验的工人进场施焊。

4.3.2 加载装置,必须带齐下述设备及其配件、耗材:
穿心千斤顶、压力表、液压油、油泵、油管、堵头、百分表、磁性表座、基准梁;
观测人员临时住所用品;千斤顶率定曲线及百分表压力表检定证书复印件、静载试验记录表、材料纸。

4.3.3使用的计量设备应为公司设备,并确保处于检定有效期内。

对于外借的千斤顶必须向出借方索要检定证书,并将复印件存档。

但不允许向其它单位借用百分表及压力表。

4.3.4 实测前必须由现场检测人员对所用设备进行检查清点,填写《物资进/出场表》和《设备使用记录》,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进入测试现场。

4.4 现场检测实施
4.4.1试验加载与观测流程如下:
4.4.2进入工地检测后,必须索取整个工程场地的地质勘察报告,尽量收集桩基设计大样图、平面图及桩基施工详细记录等资料,必须取得委托方对所检测各桩最大加载值的要求(应为书面材料,由委托方、监理、设计三者之一出具或签字认可),根据地勘报告及施工资料计算每根锚杆的抗拔极限承载力。

4.4.3由现场检测人员向施工等有关方面人员了解基础施工详细情况,填写《检测项目概况表》。

4.4.4委托方对所测锚头进行处理、场地平整达到我方要求后,方可进场试验。

4.4.5平台四周应布置警戒绳。

4.4.6试验加载分级与测读
试验采用分级加载,荷载分级不得少于8级。

试验的最大加载量应大于设计或预估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2.5倍。

对深基坑等临时性锚杆进行验收检测时施加拔出力不应小于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1.7倍。

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读位移量。

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连续4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出量均小于0.01mm时,认为在该级荷载下的位移已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拔出荷载。

4.4.7搭设试验装置
加载装置采用穿心千斤顶,其额定压力应大于试验压力。

反力装置应采用有足够刚度的型钢钢梁,其支撑点与试验锚杆的最小间距不小于6倍锚杆孔径。

试验荷载采用标准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荷载——油压率定曲线换算;位移量采用百分表量测。

4.5试验终止条件
4.5.1锚杆拔出量持续增长,且在1小时内未出现稳定的迹象。

4.5.2新增加的拔出力无法施加,或者施加后无法使拔出力保持稳定。

4.5.3锚杆的钢筋已拔断,或者锚杆锚筋被拔出。

4.6锚杆验收检测
4.6.1试验设备与确定承载力试验相同。

4.6.2试验方法
4.6.2.1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4.6.2.2当芯材强度控制时,试验荷载值对永久性锚杆为0.76倍的杆芯抗拉设计值,对临时性锚杆0.87倍的杆芯抗拉设计值。

当锚固长度控制时,对永久性锚杆试验荷载值为2倍的锚杆承载力特征值,对临时性锚杆试验荷载为1.7倍的锚杆承载力特征值。

4.6.2.3前三级荷载可按试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按10%施加,达到试验荷载后观测10min,稳定后卸载到试验荷载的0.1倍并测出锚头位移。

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读位移量。

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连续4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出量均小于0.01mm时,认为在该级荷载下的位移已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拔出荷载。

4.7 现场数据记录与初步分析
4.7.1退场前试验人(即现场检测工程师)及记录人(即现场记录工人)共两人必须分别在
每页记录表上签字,见证人须在现场见证单上签字。

4.7.2对于位移量异常的锚桩(如曲线出现台阶)尽量向现场施工人员询问施工详情,给予室内分析判断以佐证。

4.8 室内分析
4.8.1 内业分析计算由现场工程师或报告编写者完成。

4.8.2 使用岩海公司的JYC程序,正确输入原始试验数据,并按要求打印Q-s曲线、s-lg(t)
曲线和静载试验汇总表。

4.8.3按规范方法确定锚杆抗拔极限承载力和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4.9 检测报告
4.9.1 检测报告的编写应根据本公司《岩层锚杆抗拔试验检测报告范本》修改而成;
4.9.2 检测报告中应附每根桩Q-s曲线、s-lg(t)曲线和静载试验汇总表;
4.9.3 检测报告应附桩位平面布置图。

5. 质量记录
5.1 基桩检测项目概况表
5.2 静载试验原始记录表
5.3 静载试验现场见证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