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的创新火焰
[摘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新课程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
与大家分享的是“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点燃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点燃学生创新实践,使之学会创造;点燃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之爱创造。
”这四个方面来点燃学生的创新火焰,并努力将这种精神扎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点燃;创新
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新课程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
虽然部分教师都在着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实施策略还是不够明显,成效还是不够显著。
现将我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火焰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宋代的著名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阱。
让学生发现矛盾,能有效激发学生去质疑,促进学生生成有效的数学问题,由质疑而求异,由质疑而生成,在生成中构建自己的认知机构。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片段:引导学生猜想
1、请学生拿出准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学具,分别沿对角线剪开。
(出示操作图及讨论问题)
2、讨论:
(1)剪开后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2)同一个图形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完全一样)
(3)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是原图形面积的一半)
(4)你能大胆地猜一猜所有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课堂上我常常启用这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串中燃起探究的欲望,营造一个探究问题的磁场,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
二、点燃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创设一个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良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进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渐渐的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开拓者。
2.1设计新,教学手段新,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巧设悬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这一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同学们开始时都表示不知道。
这样,使他们带着问题,带着渴望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再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使教学过程深动活泼,紧张有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创造情景,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下开展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2.3创设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他们积极动脑筋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创造对中差生的帮助,评价,教给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激发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都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渴望,驱动他们创新,去探索。
2.5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点燃学生创新实践,使之学会创造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片段:验证“猜想”获取结论
3.1怎样验证“猜想”你有办法吗?
师说明: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能转化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反
过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能转化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这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提示:转化)
(2)实验验证
A感知认识:完全一样、全等、完全重合。
B分组操作
用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的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教师演示旋转、平移拼图法。
先将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合放置,以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为固定点,将上面的三角形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两个三角形的底在同一直线上,然后在把右边这个三角形沿左边这个三角形的右边向上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强调先重合、再旋转、后平移,把拼好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边)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指导学生拼强调旋转和平移,拼成后教师提问: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用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思考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2引导推理,获取结论。
刚才,我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算吗?
(4)“底x高”表示什么?
(5)为什么要除以27
3.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底,h 表示高,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吗?s=ab÷2
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向思维的材料,而且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
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学会创造。
四、点燃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之爱创造
4.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
都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
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评价。
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不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4.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就是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你对他们的关注和赞许。
4.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
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递减趋势,而创造性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好奇的表现予以肯定。
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这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一个探究问题的磁场,搭建一个探究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在想创造、敢创造、会创造、爱创造的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循环。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新时代的典型要求。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块知识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发散思维,去寻求,并努力将这种精神扎根于我们的新课堂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0.19—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