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化合物

天然化合物

件之一,他提供了各类化学结构式的绘制解决方案,已成为 各类化学论文期刊指预测模块能够较好的预测化合物的 H 谱和 C 谱,其 结果可以和实验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解析结构的正确性。
ChemBio3D 具有很好的三维显示窗口,可以将 ChemBioDraw 上得到的平面结构转换成三维结构,对解析化
植物甾醇对DPPH—, OH—和O2 —均有较强的抗氧化功 能。研究发现苹果籽油中的两种植物甾醇清除DPPH—, OH—和O2 —的效果优于Ve和BHT。很多来源的植物甾醇还 可以有效延缓油脂的过氧化反应,抑制油脂过氧化值和酸 价的升高,抗氧化效果优于BHT和Vc。
1999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 FDA) 就已经批准添加植物甾醇 及酯的食品可使用“有益健康”标签。
植物甾醇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相对密度大于水,熔点 100~215℃,甾醇结构中的不饱和双键、羟基、碳环结构 等官能团的存在使其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免疫调节、抑制 胆固醇吸收、抗氧化、降低血脂、消炎退热等,是一种多 功能活性因子,被誉为“生命的钥匙”。欧洲食品安全管 理局(EFSA)推荐,每天膳食中摄人1.5~2.4 g的植物甾醇能使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7%~ 10.5%,进而减少冠心 病发生的危险。但摄入过多的植物甾醇会导致基因突变, 导致发生谷甾醇血症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千万种。而无机 物目却只发现数十万种,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 能力非常强,可以互相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 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 合物(聚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 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
广义上的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 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 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1999 年,日本农林省也批准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植物甾烷 醇、植物甾烷醇酯为调节血脂的特定专用保健食品 FOSHU 的功 能性添加剂。
2003 年 2 月,美国 FDA 批准了嘉吉公司植物甾醇有利于心脏健 康的健康声称,正式给予植物甾醇市场“合法地位”。
2004 年,欧盟委员会批准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酯在几类特定食 品中使用,如黄油涂酱、牛奶类产品及优酪乳类产品。
2007 年 2 月,英国食品标准局在遵照欧盟新食品法规的同时, 给予植物甾醇健康成分的审批。
2010 年,我国允许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酯作为新资源食品在食 品中添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 局,2010年第3号新资源食品公告 )。
第一个开发上市的富含植物甾醇的食品是人造奶油, 随后植物甾醇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焙烤制品、香肠、 植物油、果汁等食品中。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 德国约13%的家庭用户购买含有植物甾醇酯的食品,如 涂抹酱、色拉调味料、牛奶和酸奶酪及其制品等。富含 植物甾醇酯的功能性黑巧克力棒不仅能够减少人体内胆 固醇含量,并且在长达5个月的室温储藏下其营养和感 官不会有明显变化。在煎炸油脂中添加谷甾醇,能够抑 制甘油三酯的聚合作用,起到一种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植物甾醇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植物甾醇酯,目前已添加到 多种饮料中成为一类功能性饮品,如具有降低血清胆固 醇作用的功能性蛋白饮料等。
影响SFE的因素有萃取温度、萃取压力、流体 流量等,而在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产物中,由于 天然产物样品的特性各不相同,不同的样品制备 和预处理方法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实验重现 性、样品均一性以及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影 响,因此SFE前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和预处理方法 非常重要。
中药和天然产物的样品制备和预处理方法主要 有控制水分、粉碎、破碎细胞壁、碱化和酸化等。
角鲨胺是一种存在于角鲨科动物体内的类固醇物质。
1993年,zasloff及其合作者从白斑角鲨肝脏中提取获得了一 种海洋氨基甾醇角鲨胺。通过研究发现,角鲨胺具有很强的 广谱抗菌作用和抗血管生成效应,它主要通过细胞内的信号 传导或者充当细胞内的调控基因间接影响细胞Na/H交换功能, 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的PH值来抑制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
提高植物甾醇在复杂食品体系中溶解度和稳定性的另一 种方法是采用微胶囊技术。用β-环糊精包合植物甾醇提高其 在水相中的溶解性是较为广泛使用的办法。美国ADM公司采 用乳化技术及喷雾干燥生产出一种水分散性良好的植物甾醇 醋粉末,克服了植物甾醇与水溶性成分难溶,且暴露空气易 氧化等缺点,为植物甾醇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植物油料种子中甾醇含量很高,芝麻籽中甾醇 含量高约714 mg/ 100 g油料,其次是葵花籽、花生、 菜籽等。工业化制备植物甾醇的一个来源是从松果 属中软木生产木纤维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松油中提 取,松油不皂化物中植物甾醇含量约占50%—30%, 另一个来源是从植物油脂精炼副产物中提取。近年 来,植物甾醇及其衍生物因其具有特殊生物学特性 和理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 领域中。
3.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4.结构式的确定:X衍射法,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5.在确定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并对许多有机化合 物的反应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以石油,天然气或 植物中取得的一些天然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各种 反应,合成我们所需要的有机物。
植物甾醇通常以游离甾醇、甾醇酯、甾基糖苷 和酰基化甾基糖苛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 植物体内细胞膜的成分之一。
在目前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角鲨胺也 能够显著抑制 α— 突触核蛋白形成毒性聚集体的过 程。
在正常情况下, α—突触核蛋白能够帮助神经化 学信号在神经元之间进行有效传递,但是当这种蛋 白发生功能失调开始聚集成块就会形成毒性颗粒损 伤脑细胞。而角鲨胺能够通过竞争结合突触小泡上 的 α—突触核蛋白结合位点阻止这种蛋白的异常聚 集,借助这种替换方式,角鲨胺可以显著降低毒性 颗粒的形成速率。研究人员还发现角鲨胺能够抑制
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 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 氮、氯、磷和硫等元素。
总之,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化合物,但是含碳化 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一)烃(1)烷烃(2)烯烃(3)炔烃(2)环烃(a)环 烷烃 (b)芳香烃(c)环烯烃 (二)烃的衍生物
植物甾醇酯一般由植物甾醇与脂肪酸通过酯 化反应或转酯化反应制得。三种主要植物甾 醇酯为β-谷甾醇酯,豆甾醇酯,菜油甾醇酯。
Worawan等证实,使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A催化合成β谷甾醇脂肪酸酯酯化速率较快,是使用其它脂肪酶醋化速率 的6~14倍。
Jiang等发现在大孔树脂中使用固定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 添加乳糖类似物,能更有效的合成甾醇酯。经条件优化显示, 在NKA树脂中固定化Candida rugosa脂肪酶催化效果最好。当 月桂酸与甾醇的摩尔比为1:2,同时加入7.5%的催化蛋白,正 己烷做溶剂,40℃反应10 h时,酯化率达到96.6%。
常规提取法(回流法与浸渍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 双水相萃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酶解法 超滤膜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简称超临界萃取): 是一种将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把一种成 分(萃取物)从混合物(基质)中分离出来 的技术。二氧化碳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超临界流体 对脂肪酸、植物碱、醚类、酮类、甘油酯等具 有特殊溶解作用,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 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 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 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 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 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 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 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 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 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 提纯的目的。
随着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软件的不断发展,虚拟
筛选技术由于它快速高效、成本低等原因逐渐成为药 物筛选的首要选择。
ChemOffice系列软件是美国剑桥公司开 发的桌面化学软件。它包括了 ChemBioDraw 、 ChemBio3D 和 ChemFinder 等 一 系 列 重 要 模 块。
ChemBioDraw 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化学结构绘图软
2010年角鲨胺的抗肿瘤研究就已进入一 期临床试验,在已完成的一期试验中显示角
鲨胺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达到与体外抗血
管生成效应接近的生物相对血浆浓度。在一
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期临床试验中,应 用卡铂和泰素后注射角鲨胺,每3周1次,全 部有效并且耐受良好,一些病例出现临床缓 解,在角鲨胺联合卡铂与紫杉醇的治疗33例 晚期卵巢癌临床试验中有22例缓解。
合物的立体结构有较大帮助,而且它能够转换成多种三维格 式如 mol2、sdf 等重要格式,为后期的分子模型带来了很大 的便利。
ACD软件是 ACD 公司开发的大型化学软件平台, 结集了结构绘制、图谱管理、结构预测、数据库和分 子模拟等模块。
Spec Manager 模块能够兼容 FID 等格式的原始 NMR 文件,并能对其图谱进行归属,积分,最后根据 杂志要求直接生成数据报告,对完成化合物结构解析 有很大帮助。
(1)醇 (2)醚(3)酚(4)醛(5)羧酸及其衍生物 (6)酯类化合物 (7)卤代烃 (8)硝基化合物 (9)胺基化合物 (10)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三)糖类(a)单糖(b)贰糖(c)多糖 (四)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
1.分离纯化
2.纯度的检定: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检定 其纯度,如测定熔点,沸点。也可以应用现代色 谱分析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这些毒性颗粒的毒性作用。
研究人员在细胞和线虫模型上检测了角鲨胺
的作用。他们对线虫进行了基因改造在线虫的肌 肉细胞内过表达 α—突触核蛋白。随着线虫的发 育, α—突触核蛋白形成的聚集体会导致线虫发 生瘫痪,而角鲨胺能够阻止瘫痪的发生。这些结 果表明角鲨胺或可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至少可 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 究确定角鲨胺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作用,目前也 仍然不清楚角鲨胺能否到达帕金森病发生的主要 脑部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