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政策作业(有答案)

社会政策作业(有答案)

社会政策形成性考核 1说明:第一次作业是“第二章社会政策的发展”教学结束之后的形成性考核。

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10 分)1.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指导人们行动的各种(规则体系)。

P2 2.(1873)年,德国学者成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

P3 3.(社会救助政策)是社会政策早期形态,起源于1601 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济贫法》。

P37 4.(父权主义)原则是整个封建传统社会.专制王国.乃至转型期社会的社会管理的核心原则。

P315.1884 年,在英国伦敦,卫伯夫妇发起成立了(费边社)。

P36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6分)1.作为一个概念,社会政策最早是由(A )学者提出的。

P3A.德国B.美国C.英国D.日本2.1601 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C ),规定地方教区可以通过征收税收.接受捐赠.罚款等方式,对穷人实行救济。

P37A.《职工法》B.《安置法》C•《济贫法》D.《济贫法修正案》3.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D ),体现了自由主义思潮。

P37A.《职工法》B.《安置法》C.《济贫法》D.新《济贫法》4 .在经历了大萧条后,1935年,美国实施了(D )0P39A.《济贫法》B.《济贫法修正案》C.《斯宾汉姆兰法案》D.《社会保障法案》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 )奠定了英国20世纪40 年代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0 P45A.《济贫法》B.《国民保险法案》C.《贝弗里奇报告》D.《社会保障法案》6. 1948年,福利国家首先在(B )宣布建立0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1.下列关于公共政策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P5A.由政府和权威部门制定B.权威性C.公共性D.价值选择2. 1563年,英国颁布了《职工法》,它由(A B C)构成。

P31A.强迫劳动B.七年的学徒制C.官员鉴定的工资制度D.最低工资标准制3. 1880年代,德国政府颁行了(A B D),标志着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P38A.疾病保险法B.工伤保险法C•失业保险法D.养老和残疾保险法4.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了(B C D)原则,奠定了后来社会救助的基本模式。

P37A.标准统一的原则B.劣等处理原则C•济贫院检查原则 D.政府统一管理原则5.艾斯平—安德森根据劳动力去商品化的程度,将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体制划分为( A B C)P46A.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 B .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C•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 D.西方工业化福利国家四、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15分)1 .社会政策P2 答:社会政策是政府为了追求社会目标,为了了解除民众的贪婪、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政策。

2.讲坛社会主义P36答:讲坛社会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措施约束市场的自由波动,实施国家财政调节的再分配,并解决工人阶级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才能避免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弊端,也可以防止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革命。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P47 答:奉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制度的只有北欧少数国家。

他们奉行普遍主义和劳动力非商品化原则,追求社会的平等和团结。

五、简答题(每题8 分,共24分)1 .社会政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P8 答: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 权威性:社会政策是由政府或有社会权威的机构制定和发布的,具有很强的合法性,并被有组织地加以实施,因而它是具有权威性的。

2. 较强的价值取向:社会政策是针对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当社会问题严重的足以伤害政府(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追求稳定及公平的价值追求时,政府就通过社会政策来解决问题。

3. 追求社会公平:公平是指对理想事物合理分享的状态,社会公平则是指人们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享。

4. 一定的公共性:政府提供的一般公共服务基本上面向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居民,比如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会使所有的国民受益,一个城市的公共政策则使这个城市的所有市民受益,这就是公共性和非排他性。

2.简述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P9-11 答: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 社会救助:当因个人原因,社会原因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不能维持时,政府和社会就要伸出手来予以帮助,这就是社会救助。

2. 社会保险: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会遇到越来越难以预料的多种风险。

在这方面,政府出台一些倡导性或强制性的政策,这就是社会保险政策。

3. 劳动就业:劳动就业就是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基本责任。

4.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现代国家都十分注重教育,并制定一些政策去支持,推进教育的发展。

5. 卫生:健康是人的基本需要和权利,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责任。

6. 住房:居有定所是公民生活的基本条件,居住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现代国家政府都尽其所能,制定政策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条件。

7. 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服务:一个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基本的经济物质条件,但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来说,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社会服务3.蒂特马斯将社会福利模式划分为哪些类型?P47-48答:理查得蒂特马斯根据社会政策的功能提出了三分法:(一)残补式福利政策:它是指应该首先发挥市场和家庭的功能,来满足个人的需求。

(二)工业成就型社会政策:它是指把社会福利制度当做经济体的一个伴随物。

(三)制度再分配型社会政策:这种政策把社会福利当做社会主要构成制度,在市场体系之外提供普遍的福利,满足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

六、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分)1.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社会政策如何发挥功能?P25-26答: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1. 及时回应社会问题的挑战:社会政策在回应社会问题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比较及时地应对社会问题。

一个高效的、关心民生的政府可以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较快、较有效地解决民生方面的社会问题。

2. 社会政策的科学性保障了干预的有效性:简历在实事求是的科学调查和科学论证之上的社会政策可以保障对社会问题的科学干预。

社会政策可以有效地干预社会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 作用发挥的有效性:社会政策可以保障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因为社会政策具有强有力的实施体系,支持系统和高度的合法性。

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强有力的财政资源的支持,都会使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其他力量无法比拟的。

2.试论述福利国家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P42-45答:福利国家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学说,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一)福利国家的经济基础:福利国家的经济基础是200 多年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18 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在18世纪的晚些时候,德国在19 世纪中期,美国在19 世纪中期纷纷完成工业革命,随后其他欧洲国家也都在19 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

(二)福利国家的社会力量:社会国家虽然要依靠工业经济增长作为基础,但它绝不是工业增长后自然发生的副产品。

(三)福利国家的思想基础:19 世纪影响社会政策的三个思想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的古典经济学,英国新自由主义和德国国家历史主义的改良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进入20 世纪,影响福利国家发展的具体思潮主要有三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贝弗里奇报告。

(四)福利国家的政治体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福利国家之路,是与其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

社会政策形成性考核 2说明:平时作业 2 是“第五章社会政策的评估与调整” 教学结束后的形成性考核。

一、实践参与题(按百分制计分)许多社会政策项目在社区范围内推行,如老年津贴.残疾人津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帮扶计划.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零就业”家庭就业鼓励政策等等,试运用一种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对一个社区范围内的某一社会政策项目的运行及其效果进行政策评估,撰写一份政策评估的研究设计。

要求:1.运用社会政策评估的相关知识;2.评估报告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符合规范;3.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社会政策形成性考核 3说明:平时作业3 是“第九章教育政策”教学结束后的形成性考核。

本次作业提供了两道题,学生只需选择其中一道题即可。

材料解析题(按百分制计分) 1.下面材料选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的课题报告。

阅读这些材料,回答问题。

(1)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增至5.42%,但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恶化。

改革开放前已被控制的部分传染病.地方病开始死灰复燃,新的卫生.健康问题也不断出现。

(2)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

(3)各种资本都可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基本上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限制,新建医疗机构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定位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

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

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观组织和管理方面,普遍转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各种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则逐步走向全面竞争;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主要依靠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1.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怎样的?2.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3.如何从制度建设上,提高医疗服务供给的公平和效率?2.阅读下面有关材料,回答问题(1)1998 年西部各省区教育经费总额平均为50.76 亿元,东部各省区平均为157.40 亿元。

我国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在经费.师资.校舍.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

我国教育资源,小学教育投资过低,高等教育投资比例过高。

(2)1999年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报告指出,政府财政预算内对义务教育拨款的比例严重偏低。

根据2006 年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情况,全国有1/3 的省份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增长要求。

虽然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幅加大,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啲3.01%, 没达到4%的要求。

(3)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1 600万人,全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达1462.52 万人,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在校生有31.98 万人。

我国现有100多万所公办学校,拥有在校生3亿多人,民办学校占所有学校的5%,在校生占总数的3.5%。

1.目前中国教育政策体系中存在哪些问题?P243-2452.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如何完善我国的教育政策?P245-2481.目前中国教育政策体系中存在哪些问题?答:目前中国教育政策体系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 .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之间、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资源投入的严重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明显不均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