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习的几个建议
提起温课复习,做学生的十有八九眉头紧锁。
确实,复习功课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遇上那些非死记硬背不可的内容,更需咬牙坚持,真是苦不堪言。
不过,说也奇怪,同样是刻苦攻读,有的同学成绩优良,有的同学成绩却总不见上升。
这是怎么回事?记忆力的强弱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是有无正确的复习方法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向你提几个关于复习的建议,每个建议都有实验作为根据。
你也可以试一试。
1. 及时复习
我们已经知道,遗忘一般是先快后慢进行的。
如果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时就及时进行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及时复匀的巨大作用。
他让两组被试者学习同一段文章,甲组在学习后不久就进行复习,而乙组却不及时复习。
结果,一天以后测验,甲组平均记得98%的内容,而乙组仅记得56%;一周之后再测验,甲组记得83%,而乙组仅记得33%了。
有些同学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放学后,把课上讲的内容认真复习一遍。
这就是一种及时复习。
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大大减轻考试总复习时的压力。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时间要合理分配,既要相对集中,也要适当分散。
实验证明,如果让一个人记50个数字,仅读1-4次,记住的数字很少,但如果超过4次,记住的数字就急剧上升,连续读了7次以后,差不多可以全部记住。
这说明复习时间相对集中是有好处的。
但也要注意适当分散。
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五年级甲、乙两班平时成绩大体相同,在一次复习自然课时,甲班集中复习5节课,乙班也复习5节课,但分成4次进行,结果乙班考试成绩大大超过甲班(见表11)。
表11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效果对比
复习方式成绩
劣及格良优
集中复习(五甲) 6.4% 47.4% 36.6% 9.6%
分散复习(五乙)31.6% 36.8% 31.6%
那么,究竟应该什么时候相对集中,什么时候适当分散呢?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一般来说,只要复习时不觉得疲劳,复习效率高,就可继续下去,不要硬搞"适当分散",而要"相对集中"。
但如果复习了一段时间觉得相当疲劳,效率降低了,就可以休息一会儿,或复习另一门课,以后再回过头来复习--"适当分散"。
3. 积极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时单纯地一遍接一遍地阅读,这样做效果并不好。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地进行回忆(即试着进行背诵),发现什么地方回忆不起来再进行阅读,这样记得快,也记得牢。
心理学家盖兹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要求被试者记忆5段短文,记忆的时候,一部分时间进行阅读,另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回忆,结果发现,这样做比单纯阅读的效果好得多。
4. 复习方式多样化
复习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
除了单纯的背诵之外,整理笔记、演算习题、归纳总结、你问我答……都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人曾让三组学生用三种方式记忆10张画片,结果发现,视听结合记忆要比单纯的视觉记忆或单纯的听觉记忆有效得多(见表12)。
你大概早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时要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
看了这个实验结果,你对这句话想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
表12三种记忆方式的效果对比
组别记忆方式记忆效果(正确回忆率)
1视觉记忆(只看)70%
2听觉记忆(只听讲解)60% 3视听结合记忆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