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PPT 95张)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PPT 95张)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2.出诊
• 出诊前的准备:救护车、车载设备、 物资配置齐备并处于完好状态。 急救医护人员各1名、担架员1名、驾驶员1名处于待命状态
• 出诊反应时间:3分钟内 • 急救服务半径:城市中心城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3-5公里内的,平均急 救反应时间(接听呼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原则上应控制在1015分钟内;城市郊区、农村等地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8-10公里内的,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内;边远、欠发达地区可 结合 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急救服务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 • 出诊信息记录:接令时间、出车时间、出诊地点、出诊人员、到达和 离开现场时间等。有条件的地区可 启用GPS实时定位系统进行记载。
政府对急诊急救的要求
• 建立健全从接警、调度、出诊、现场救治、转运到入院的 急诊急救运行机制和制度
• 要建立并完善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体系和急诊急救信息化体 系 • 急诊急救工作应当根据伤病员情况,实行“就近、就急、 就地”救护,保证急救工作高效、及时。急诊急救实行分 级负责、属地管理,各级各类参与急诊急救工作的医疗机 构应当服从卫生行政部门和急救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承 担社会急救任务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3.现场处置
• 严格按照急救医疗操作规程实施现场救治工作,边判断边施救。 • 当遇重大、突发事件时,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按照现场指挥人员 或指挥调度部门要求开展工作,确保现场施救安全有效。同时要将处 理情况和相关信息及时向指挥调度部门进行反馈,以便及时增派救护 人员、车辆。 • 当遇伤病员为故意伤害受害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及时报“110”与 民警取得联系,不要随意搬动死者,破坏现场。 • 当自身安全无保障时,应与公安机关或其它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确认 安全后再处理病人。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5.返回
• 伤病员送达医院后应当按照病情,立即启动相应院内救治预案 • 出诊医师应当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限内 完成院前急救病历书写,详细如实记载伤病员病情及院前急救处置情 况,抢救病员还应书写院前抢救记录 • 做好病员交接工作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6.院前急救质控指标
目 录
1、 院前急救的责任
2、 院前急救的目标
3、院前急救质量的评判
4、质量控制因素
目 录
5、急救质量的实现
6、常见院前急救医疗风险
7、解决方案
8、临床需要的信息系统
1、 院前急救的责任
院前急救的责任
时间
为生命风险 获得救治时 间
白金20分 黄金60分
认知
判断
手段
资源
致命、致伤 因素
生命风险的 发展与转归
• • • • • • • • •
(1)途中死亡率低于5‰; (2)救治显效或有效率高于95%; (3)救治无效或恶化率低于5%; (4)完成指令任务100%; (5)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 (6)病历合格率>95%; (7)万元以上设备完好率>95%; (8)急救车辆完好率>80%; (9)三年内无重大责任交通事故。
技术 设备 环境 人力
腹部刀伤案例 心脏创伤案例
时间 为生命风险获得救治时间:白金20分—黄金60分 最快的行动
认知
判断 手段 资源
致命、致伤因素
生命风险的发展与转归 控制生命风险的方法与技术 技术、设备、环境、人力等资源
准确判断
评估 实施生命支持、维护 呼叫支援
我们的流程和时间
脑疝
心梗
现有体系我们做什么 胸部刀伤 腹部刀伤 心脏刀伤 脑梗塞 心梗 重症哮喘
1、 院前急救的责任
怎么做
反应时间 t1 呼救 t2 t3 t4 t5
现场时间
途中时间 t6 t7 医院
调度 分站 出车
现场抢救
院前急救 TIME
• (1)反应时间 • 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通讯、救护车性能、交通状况、 急救半径以及调度员和随车人员组合和管理。 • 量化指标为: • 调度员接受呼救信息至急救车出车时间在3分钟之内。 • 急救半径市区为3~5公里,急救车出车至现场平均时间为 10-15分钟;近郊区为8~10公里,平均时间为15~20分钟。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1.受理与调度
各级120指挥调度中心和承担急诊急救职能的医疗机构 • 保证24小时在岗 铃响三声 立即接警 • 获取信息:现场地点及状况、伤员数量及情况、周边交通状况 • 指导工作:指导报警(目击)人注意保持通讯畅通和现场保护,指导报 警(目击) 人开展初步现场处置。
• 调度工作:立即受理,按照区域划分原则,实施“就近、就急、就能 力”调 度,及时向分中心或 网络医院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 事件应当按照相应应急预案要求,实施调 度和后备调度,同时要及时 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请求协调增 援。 • 接警记录:包括接警时间(精确至分)、呼叫来源、出诊地点、事件类 别、伤病员人数、联系电话、调度时间及情况等。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 效能”的原则制定本地区急诊急救系统的发展 规划并实施行业监督管 按照“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统一 指挥、逐级响应”的原则,加强辖区内各种突 发事件应急急救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坚持基本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 强急诊急救队伍建设,规范、高效地开展院前 医疗急救服务。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 4.转送和途中监护
• 现场处置需转送的伤病员原则上接回出诊医院治疗,应向病员或家属 进行告知初步病情和去向,并在告知记录上签字。 • 如病人或家属因各种原因拒绝到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医生应细心解释 病情,如仍不到医院诊治的,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录音、录影)。 • 重大、突发事件伤病员,应按照指挥调度部门统一安排转送至指定医 院救治。 • 转送途中医护人员应当认真观察病员生命体征,如实进行记载,并根 据伤病员实际情况,通知院内做好相应急救准备。
急救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
——为生命获得时间 创造条件
体系建设的思维模型
点 面 资源( 技术 人力 设备 ) 场地 制度(法律 规章 )
体
时
流程 约定
目的 功能
法律救工作的通知
• 川卫办发(2012)813号
• 四川省院前急救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 (即将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