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次实践论文
题目:读《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姓名:李祥学号:************
班级:12级社会工作班
完成日期:2014年5月13日
指导教师:陶文彩老师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读《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著名讲话。
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核心思想,十大关系,指导意义,特点
《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在当时有着国内、国际深刻的历史背景。
对于国内,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他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主席在发表《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的时候,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加快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并且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对于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行着一场严重的斗争。
赫鲁晓夫叛徒集团,在苏联共产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突然大反斯大林,全盘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否定无产阶级专权,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一、《论十大关系》的核心思想。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开头部分明确的指出:“提出这是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阵,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在全文的结尾有再一次论述:“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说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
方针,就是《论十大关系》的核心思想。
二、《论十大关系》主要内容。
毛主席主要总结了十方面的关系,分别是:(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重要加重一些,可以增加资金的积累,更好的发展重工业。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要平衡我国工业发展的布局,必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同时要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来支持和发展内地工业的正确方针。
(2)、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来促进国防建设的更大进步。
(3)、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关系。
(4)、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利,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5)、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巩固各民族团结。
(6)、党和非党的关系: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应该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
(7)、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那一次镇压反革命是有必要的,需要继续清查反革命,争取把大多数反革命分子改造成新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9)、是非关系:对待犯了错误的人,毛泽东认为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一切民族、国家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三、《论十大关系》的特点。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四、《论十大关系》的弊端。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体现在: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五、《论十大关系》的指导意义。
《论十大关系》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一,它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
报告表明我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我党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二,它是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
的锐利武器。
“四人帮”推行极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长期反对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基本方针,篡改毛主席指示。
而通过《论十大关系》我们可以把他们搞乱的东西做以纠正,明白什么是马列主义。
第三,它是改造世界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伟大指针。
文章总结了我国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回顾《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
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
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
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泽东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
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
如今,它对发展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平衡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推动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要学习毛泽东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要积极的面对每一个问题,从根本上入手,去解决相互对立的矛盾。
在中国各区域出现矛盾的时候,可以辩证的看待矛盾,从根本入手,做好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