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体结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砌体结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砂浆 23.1 原材 23.2 技术要点 33.3 质量要点 33.4 试块取样 4四、水泥多孔砖及陶粒砖砌筑 44.1 工程要点 44.2 技术要点 54.3 质量要点 54.4 施工工艺 6五、水泥实心砖砌筑 145.1 工程要点 145.2 质量要点 155.3 施工工艺 15六、素混凝土坎施工 19七、安全保护 19一、编制依据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T 70-2009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 12G614-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11本工程设计图纸二、工程概况地下室部分隔墙采用190厚MU5.0非承重水泥多孔砖和M5水泥砂浆砌筑。

地上部分外墙(包括接触室外空气的临入户花园和电梯前室)采用190厚MU5陶粒砖,采用M5混合砂浆砌筑;除注明外分户墙、楼梯间墙采用190厚MU7.5水泥空心砖,电梯井采用190厚MU7.5水泥实心砖,厨房、卫生间采用120厚MU7.5水泥实心砖,采用M5混合砂浆砌筑。

三、砂浆3.1 原材3.1.1 水泥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有关规定。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品种、同等级、同批号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3.1.2 砂3.1.2.1 砂浆用砂宜采用过筛中砂。

3.1.2.2 不应混有草根、树叶、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3.1.2.3 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及氯盐含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有关规定。

3.1.3 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3.1.3.1 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的品质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 479、《建筑生石灰粉》JC/T 480的有关规定。

3.1.3.2 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熟化为石灰膏,其熟化时间分别不得少于7d和2d;沉淀池中储存的石灰膏,应放置干燥、冻结和污染,严禁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建筑生石灰粉、消石灰粉不得替代石灰膏配制水泥石灰砂浆。

3.1.4 拌制砂浆用水:必须采用市政用水,严禁使用井水、雨水。

3.1.5 外加剂:在砂浆中掺入的砌筑砂浆增塑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防水剂等砂浆外加剂,其品种和用量应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验和试配确定。

所用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砌筑砂浆增塑剂》JG/T 164、《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的质量要求。

3.2 技术要点3.2.1 砌筑砂浆应进行配合比设计。

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3.2.2 施工中当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

3.3 质量要点3.3.1 配置砌筑砂浆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质量计量,水泥及各种外加剂配料的允许偏差为±2%;砂、粉煤灰、石灰膏等配料的允许偏差为±5%。

3.3.2 砂浆稠度按照下表规定采用3.3.3 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完起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少于120s;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180s;掺增塑剂的砂浆,其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砌筑砂浆增塑剂》JG/T 164的有关规定。

3.3.4 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3.4 试块取样3.4.1 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中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制作一组试块。

3.4.2 砂浆试样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

每组试块应为6块,尺寸为70.7mm*70.7mm*70.7mm。

四、水泥多孔砖及陶粒砖砌筑4.1 工程要点4.1.1 材料要点4.1.1.1 砖块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4.1.1.2 砌块的截面尺寸及外观质量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

4.1.1.3 砌块应保持完整无破损、无裂缝。

4.1.1.4 砂浆的配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2 技术要点4.2.1 水泥多孔砖的租砌方法及节点租砌形式,直接影响墙体的整体性,因此在施工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平面尺寸及墙体构造形式进行砌块的排列组合设计。

排列组合设计时,应尽量采取主规格的砌块,并对孔错缝搭接,多排孔的搭接长度为块体长度的1/2,可适当调整,但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且不应小于90mm。

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砌块。

4.2.2 施工前必须按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准确的放弹线,并验收合格。

4.2.3 砌体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90%;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4.3 质量要点4.3.1 宜逐块坐(铺)浆砌筑;防治砂浆铺设不满、竖缝砂浆不饱满、不密实;砌块表面清理干净;及时用砂浆灌竖缝,且保持饱满、密实。

4.3.2 砌体错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3.3 砌筑应严格按皮数杆控制,掌握好铺灰厚度,应准确控制每皮砌块的砌筑高度。

4.3.4 基底应事先进行标高找平,砌筑时灰缝厚度应一致。

4.3.5 按照设计、规范、方案要求,设置拉结筋、构造柱、圈梁。

4.4 施工工艺4.4.1 工艺流程墙体放线→植筋→砌块排列→制备砂浆→砌筑→勾缝→构造柱、圈梁浇捣→验收4.4.2 操作方法4.4.2.1 放线:砌体施工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按照设计标高进行找平,根据施工图放出墙体的轴线、外放线、洞口线等位置线,放线结束后应及时组织验线工作,并经监理单位复合无误后,方可施工。

4.4.2.2 植筋:定位→钻孔→清孔→钢材除锈→植筋胶配置→植筋→固化、保护→拉拔试验(1)定位:拉结筋不大于500mm高一道,每道设2根拉结筋,离墙外侧面距离为60mm。

其定位需从上部向下部定位,若到下部间距无法满足不大于500mm一道,需在底部砌筑水泥实心砖,使其满足拉结筋不大于500mm一道的要求。

其构造柱、圈梁钢筋留置见构造柱、圈梁设置。

(2)钻孔:宜用电锤或风钻成孔;钻孔孔径d+4~6mm(d为植筋钢筋直径);钻孔深度为15d(d为植筋钢筋直径)。

(3)清孔:钻孔完毕,检查孔深、孔径合格后将孔内粉尘用压缩空气吹出,直至孔内无灰尘碎屑。

若有废孔,清理后用植筋胶填实。

(4)钢筋铁锈、油污应清楚干净,打磨出金属光泽。

(5)植筋胶配置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置,搅拌时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

(6)植筋:必须将植筋胶注入孔内,严禁在钢筋上涂抹植筋胶插入孔内,发现一处罚款300元。

拉结筋每道设置2根。

(7)固化、保护:植筋胶有一个固化过程,日平均气温25℃以上12h不得扰动钢筋,日平均气温25℃以下24h不得扰动钢筋,若有较大扰动宜重新植筋。

(8)拉拔试验:植筋后3~4天即可随机抽检。

4.4.2.3 砌块排列(1)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大于12mm,小于8mm。

(2)砌筑前应按砌块高度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立好皮数杆,间距不大于15m。

(3)砌体的垂直缝应与门窗洞口的侧边线相互错开,不得通缝,错开间距应大于150mm,且不得采用砖镶砌。

4.4.2.4 砌筑(1)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污物,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砌块。

(2)砌块应将生产时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3)砌块应逐块铺砌。

(4)墙体临时断处,应留不小于高度2/3的斜槎。

施工洞口可留直槎,但需设钢筋网片拉结。

钢筋网片应采用点焊工艺制作,且纵横相交处不得重叠点焊,应控制在同一平面内。

2根?4纵筋应分置于砌块内,?4横筋间距应为200mm。

长度不小于600mm。

(5)在砌体中设置临时性施工洞口,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

洞边离交界处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600mm,并应在洞口两侧每隔2皮砖高度设置长度为600mm的?4点焊钢筋网片及钢筋混凝土门过梁。

(6)每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5m,砌至梁或板顶前,若墙长度>5m,参照图一施工;若墙长≤5m,参照图二施工。

图一图二4.4.2.5 勾缝每当砌完一块,应随后进行灰缝的勾缝,勾缝深度一般为3~5mm,先勾水平缝,后勾竖向缝。

灰缝和砌块面要平整密实,不得出现丢缝、瞎缝、开裂和粘接不牢等情况,以免墙面渗水,以利于墙面粉刷和装饰。

4.4.2.6 圈梁、构造柱和拉接钢筋设置及施工(1)墙高高于4m时,需在墙中部设置圈梁。

其配筋见下图。

图三(2)填充墙内外墙交接处、内墙转角处及墙长超过5m时在墙体中部处设构造柱,构造柱按图纸要求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根HRB400直径12钢筋;Φ6@100/200。

构造柱纵筋采用植筋法施工,上下均植筋。

构造柱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厚度为20mm,且不应小于15mm。

构造柱处砌筑时应留马牙槎,马牙槎先退后进。

搓口尺寸为长1/2砖宽,高为砖高。

高封模前应清理干净,构造柱两侧模板必须紧贴墙面,防止漏浆。

采用对拉螺杆加固,对拉螺杆位置设置在构造柱中,不得对砌体凿洞,顶部应设灌料口以保证砼一次密实到顶。

浇筑混凝土等级为C20。

(3)拉结筋设置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不大于500mm设2根?6的拉筋,拉筋深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拉结筋端部设180°弯钩。

具体做法见下图。

图四图五图六(4)门窗、洞口过梁A、门窗过梁采用现浇混凝土过梁,配筋和混凝土等级参照下图。

图七施工洞口过梁配筋见下图。

现浇混凝土梁两端伸入砖墙内250mm。

图八B、门窗洞口后期安装需用膨胀螺栓,具体做法见下图。

五、水泥实心砖砌筑5.1 工程要点5.1.1 材料要点5.1.1.1 砖块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5.1.1.2 砌块的截面尺寸及外观质量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

5.1.1.3 砌块应保持完整无破损、无裂缝。

5.1.1.4 砂浆的配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2 质量要点5.2.1 排砖时必须把立缝排匀,砌完一步架高度,每隔两皮砖在丁砖立楞处用拖线板吊直弹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

由底往上所有七分头的长度应保持一致,留设上层窗口必须同下层窗口保持垂直。

5.2.2 皮数杆要保持标高一致,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砌砖时准线要拉紧,防治一层线松,一层线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