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复习附录1初中古诗词常用典故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附录1初中古诗词常用典故梳理
附录1初中古诗词常用典故梳理
序号
篇目
诗句
典故解析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帝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苦动人。[情感]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不幸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2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足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其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情感]借助“雁足传书”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
《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情感]表达相互关切之情。
续表
序号
篇目
诗句
典故解析
10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规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情感]表现词人打猎时英勇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情感]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1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天下英雄: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情感]作者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情感]作者在这里热情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其实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鞭挞。
5
《雁门太守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情感]表明将士们以死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6
《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曹植所作《铜雀台赋》中的“连二乔”,指的是铜雀台旁的两座桥。诸葛亮游说东吴,为了说服东吴联蜀抗魏,就说《铜雀台赋》说的是“揽二乔”,曹操父子以此侮辱东吴无人,要攻下东吴,霸占东吴二乔(孙策之妻和周瑜之妻)。所以诗里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说如果不是有东风成全周瑜的火烧之计,曹操恐怕早就破了东吴,把二乔抢去锁在铜雀台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以及胸怀大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情感]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之情。
7
《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情感]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常用“王质烂柯”这一典故来形容世间的沧桑巨变。[情感]既暗示了自己被贬时间之久,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内容]描写战前的给养准备。
马作的卢飞快
的卢:《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情感]抒发了词人决心杀敌卫国的思想感情。
13
《满江红》
四面歌残终破楚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事。[情感]表达了词人对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的愤恨之情。
3
《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靡靡之音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后世多称此曲为亡国之音。[情感]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4
《使至塞上》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燕然勒石: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石”(亦称为“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情感]暗示前线战事取得了胜利,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勒石: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石”(亦称为“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情感]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而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11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