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简介
1 5.3 1
2 5.1 1
3 5.8 1
4 9.2 2
5
r
9.6 2
5.8 分 件
工序工人人数
Pi Sei g Wi
式中:
Pi —— 第i道工序的工人人数 g —— 每日工作班次 Wi —— 第i道工序每一工作地同时工作人
数(人/台.班)
S ei —— 第i工序设备数
确定流水线节拍的性质
投入工时=可供工时-计划停线工时 稼动率=投入工时/可供工时 *100% 计划停线工时=计划停线时间*人数
计划停线时间=无计划时间+换线时间+判停时间
上例中,若换线时间是15分锺,则计划停线工时为20人*15min=300min=5H, 则投入工时和稼动率为
60H-5H=55H
稼动率=55H/60H=92%
= 0.418分/件
流水线的节奏:
如果r很小,且体积重量也很小,不适于按 件传递,则可以实行批传递。顺序出产相邻 两批同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就称为节奏。 即: 其中 :
rg r n rg ——节奏 n —— 批量
设备数量
各工序设备数量 其中:
Si —第 i 道工序所需设备数。 ti —第 i 道工序单件时间定额
4。计算工作地时间损失系数
l
l
S r Tei
i 1
s
S r
100%
对装配线进行平衡,要使时间损失系数尽可能小。
时间损失示意图
⑵流水线具有以下特征:
a 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
b 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c 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平衡或成比例;
t1 s1 t2 s2 tm sm r
d 产品按工艺路线单向移动,工艺过 程是封闭的; e 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⑶流水线的分类:P3表
a 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固定流水线和移
b 流水线节拍的计算
可变流水线上的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的节 拍,在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的各产品的节拍不 一定相等,这就使得确定流水线的节拍变得复 杂一些。通常有两种计算节拍的方法。
(1)代表产品法 (2)加工劳动量比重法
(l)代表产品法
在计划生产的产品中任意选择一种产品,然后 将各种产品的产量按劳动量的比例关系折合成以该 种产品表示的产量,据此计算节拍。 在流水线所生产的制品中选择一种产量大、劳 动量大、工艺过程复杂的制品为代表产品,将其它 产品按劳动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尔后以代表 产品来计算节拍。
(交叉流程)
(直通流程 1 )
(直通流程 2 )
概念8:高效率 1. 通常认为高效率就是:快速,简单&大规模 2. 我们认为没有浪费的时候才是高效率的
操作效率=实际产量/设定产能*100% 整体工厂效率(OPE)=平衡率*稼动率*操作效率
概念9:改善
I. 同样的投入更大的输出;IFra bibliotek. 不增值(无效)
4)保证和提高了加工质量;
5)便于生产管理。
⑵ 流水线的缺点
1)易使工人产生单调感和厌倦情绪;
2)缺乏柔性,对品种变更的适应能力较 差; 3)流水线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映敏感; 4)组织流水线一次性投资较大。
二、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流水线的技术设计和组织设计
技术设计:
被称为流水线的“硬件”设计。包括:工 艺路线、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设备的设计, 设备改装设计,专用卡具的设计,运输装置的 设计等等。
生产流水线简介
主讲:廖巍
生产流水线简介
一、 流水生产的形式和特点 二、 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三、 流水线的有关概念 四、 装配线平衡
一、流水生产的形式和特点
1、流水生产的发展过程
现代流水生产起源于1914年—1920年的福特制。 福特制的主要内容: ⑴、在科学组织生产的前提下谋求高效率和低成本。 因而实施产品、零件的标准化,设备和工具的专用化以及
代表产品的选法:
(2)加工劳动量比重法
按各种产品在流水线上加工总劳动 量中所占比重分配有效工作时间,然后 计算流水线节拍。
C 计算各工序设备需要量及设备负荷系数
可变流水线的其他设计与单一对象流水线 设计的内容相同。 多对象流水线还有按零件组加工的流水线 形式混合流水线形式。
三、流水线的有关概念
=
6(分/件)
4、 进行装配线平衡的步骤
⑴确定装配流水线节拍,
⑵计算装配线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数Smin,设ti为工 序I的工作时间。
Smin= ∑ti r
⑶ 组织工作地。 1)保证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2)每个工作地的工序时间之和(Tei)不能大 于节拍(Tei<r) 3)各工作地的时间尽量接近或等于节拍 (Tei→r) 4)应使工作地数目最少
下表是工序同期化的一个例子。
工序同期化示例
原工序 号 工步号 1 工步时 2. 间 (分 ) 1
1 2
3. 2
2 3
1. 7
3 5
1. 9
4 6
3. 9
5 8
3. 2
6
7
流水线 节拍
3. 6
4
3. 4
7
4. 0
9 10 11 12
2. 0 3. 7 2. 3
7。0
新工序 号
新工序 时间 新工作 地
概念4:设定产能 设定产能(H) =3600(S)/瓶颈时间(S) 设定产能(班)=投入时间/瓶颈时间(S) 思考:1)为什么设定产能(班) =投入工时/总工时 总工时=瓶颈时间*作业人数 2)总工时 VS 单件标准时间
概念5:实际产量 实际产量是可供时间内所产出的良品数 1)人均产能=实际产量/投入时间/人数
2)单机台产能=实际产量/投入时间/机台数
概念6:平衡损失 平衡损失=(总工时-单件标准时间)*设定产能
时 间
T 1 S 1 T 2 S 2 T 3 S 3 T 4 S 4 T 5 S 5
等待时间
单个产品平衡损失 =等待时间之和 工 站
概念7:平衡率100%代表﹕ 1. 工站之间无等待,前后产能一致﹔ 2.工站节拍相同﹐动作量相同(动作量是指工站中各种必要动素 的时间总量) 3.平衡损失时间为零 4.设计效率最大化 5.前后流程的设计可以更完善(如下图)
3、 装配流水线节拍
节拍:
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 隔,一般用r表示。
r=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计划期内计划产量
=
Fe N
例:某流水线计划日产量为150件,采用两班制生产, 每班规定有21分钟停歇时间,计划不合格品率为2%,计 算流水线节拍。
r=
Fe
N
=
8*2*60-(21*2)
150*(1+2%)
e 0
式中:
r : 节拍 F0 :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 设备开动率 N : 计划期制品产量(包括废品)
例:
某流水线设计日产量为1000件,每日制度工作 时间为8小时,其中上午和下午各用20分钟检 修设备,废品率为5%,试计算流水线的节拍。 解:
F0 8 60 2 20 r 分件 N 1000 (1 0.05)
依据:
工序同期化程度和加工对象的重量、体积、工艺 性等特征。 当同期化程度高、重、大、工艺性好,且要求严 格按节拍出产产品时,选强制节拍。 否则选自由节拍。 不同性质的节拍决定着选择不同形式的流水线运 输装置。
设计运输工具
流水线上采取何种运输方式主要取决于加工 对象的重量和外形尺寸、流水线的类型和实现 节拍的方法。 强制节拍流水线上一般采用连续式工作传 送带、间歇式工作传送带、分配传送带 自由节拍流水线上一般采用连续式运输带 或滚道、平板运输车等运输装置; 粗略节拍流水线上一般采用滚道、重力滑 道、手推车、叉车等运输工具。
Si ti r
工序同期化
组织流水线的重要环节
工序同期化:
是指通过各种可能的技术、组织措施来调 整各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使它们等于 流水线的节拍或者与流水线节拍成倍比关 系。
进行工序同期化的措施有:
(1)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2)改进工艺装备; ( 3 )改进工作地布置和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 业时间; (4)提高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 (5)详细地进行工序的合并和分解: 工序同期化后,应根据新的工序时间定额 计算设备(工作地)需要量和设备负荷系数。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装配线的工作进行 新的组合分析,重新组合工作地。
2 、 进行装配线平衡的内容(原则)
⑴按工序先后顺序,合理地把作业分配给每一个工作地; ⑵每个工作地综合作业时间要尽量接近节拍,并使装配 线所 设计工作地最少; ⑶各工作地空闲时间要少,工作地之间负荷均匀,以保证流水 线时间损失最低。 2 ① 2.8 ② 3 ③ 3 ④ 1.5 ⑤ 1 ⑥ 重新组合后只有三个工作 地: Ⅰ ①② 4.8分钟 Ⅱ ③⑤ Ⅲ ④⑥ 4.5分钟 4分钟
工厂的专业化。
贯彻所谓的“单一产品原则”。 ⑵、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法,建立了传送带式的 流水生产线。
2、流水线生产的特征和形式
⑴定义: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 定的工艺路线顺序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 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工艺作业 的连续的重复的生产过程。
(将对象专业化和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
1、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时间平衡
例: 某装配线有6道工序,其作业顺序和工序时 间如下: (节拍为5分钟/件)
2 ① 2.8 ② 3 ③ 3 ④ 1.5 ⑤ 1 ⑥ 按三个工作地: Ⅰ ①③ Ⅱ ②⑤ Ⅲ ④⑥ 5分钟 4.3分钟 4分钟
缺点:⑴浪费了时间资源。 ⑵ 出现了忙闲不均的现象。 ⑶浪费了人力资源。
动流水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