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00151企业经营战略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自考00151企业经营战略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1.特色经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人无我有”,以特色取胜。

22.跨国公司:指一个国家的大型企业为获取巨额利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生产、营销或其他经营活动的跨过企业组织形式。

23.现实需求:用户或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潜在需求:处于潜伏状态的市场需求。

24.用户满意标准战略: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按照与用户在合同中所提出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战略。

25.纵向一体化战略:指在向前和向后的两个可能方向上,扩大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21.企业生产规模:以产品产量、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集中的程度为标志划分的企业规模。

22.经营单位定位战略: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在决定进入的行业内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3.特色经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人无我有”,以特色取胜。

24.市场战略:企业投入有效资源,使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占领目标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所作出的长远性谋划与方略。

25.企业使命:使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21.纵向一体化战略:指企业在向前和向后两个可能方向上,扩大企业现在已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22.竞争质量标准战略:出口企业按照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的战略。

23.产品辐射型集团化战略:以名牌为龙头,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与相关协作配套企业、销售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所组成企业集团的战略。

24.企业人才能级结构:指企业内由具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人才形成的比例关系。

25.战略方针: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

21.科技开发型集团化战略:以智慧密集型企业为核心,联合工业企业、贸易企业、金融企业等组成企业集团,以开发高新技术为目标的战略。

22.横向一体化战略:指企业通过购买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者与之联合及兼并来扩大营业,获得更大利润的发展战略。

23.企业人才层次结构:指企业内由高层、中层、基层不同层次人才形成的比例关系。

24.用户满意标准战略: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按照与用户在合同中所提出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战略。

25.企业使命:指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21.企业经营规模:以年销售收入、年利润总额、或以年销售收入、年平均资产为标志划分的企业规模。

22.补缺经营:从众多的细分市场中,去发现那些被大厂忽视或无暇顾及的细小市场,或去拾起那些被别的厂家已放弃的市场,开发和生产适合这些细小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23.经营单位定位战略: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在决定进入的行业内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
种服务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4.企业财务战略:指企业对维持和扩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进行筹集、分配、使用,并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25.战略方针:指企业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

21.企业使命:指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22.工厂规模战略:指生产要素在一个工厂集中化并达到经济批量,从而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战略,也称为大批量、低成本战略。

23.经营单位定位战略: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在决定进入的行业内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略与方略。

24.直复营销:指企业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或达成交易,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为扩大市场所作出的谋划与方略。

25.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现实需求:用户或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潜在需求:处于潜伏状态的市场需求。

21.跨国公司:指一个国家的大型企业为获得巨额利润,荣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生产、营销或其他经营活动的跨过企业组织形式。

22.文化营销:指企业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追求,以员工共识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确立品牌文化寻求顾客所接收的价值信念为立业之本,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3.经营单位定位战略: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在决定进入的行业内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4.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现实需求:用户或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潜在需求:处于潜伏状态的市场需求。

25.横向一体化战略:指企业通过购买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者与之联合及兼并来扩大营业,获得更大利润的发展战略。

21.纵向一体化战略:指在向前和向后两个可能方向上,扩大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22.战略方针: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

23.经营单位定位战略: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在决定进入的行业内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4.反应式防御战略:指当对手的进攻发生后或挑战来临时,针对这种进攻或挑战的性质、特点和方向,采取相应对策,顶住压力,维持原有的竞争地位及经营水平而采取的防御战略。

25.规模经济: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企业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

21.企业经营哲学:指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持有的经营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2.主导产业部门:指生产上升率、收入弹性和关联度都较高的产业部门。

23.经营单位定位战略: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在决定进入的行业内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4.关系营销:指企业把顾客看做是多重利益关系、多层需要,存在潜在价值的对象,不断去发现和满足顾客新的需求,帮助顾客实现和扩大价值,与顾客建立一种长期的良好关系基础,培育长远市场所作出的谋划与方略。

25.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现实需求,用户或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潜在需求,处于潜在状态的市场需求。

22战略对策: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2l.市场细分:指根据用户或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特点,把企业某一产品的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用户群或消费者群,即若干细小的市场。

22.企业技术进步: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先进的劳动手段和工艺方法,或对原有技术进行变革,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

23.企业财务战略:指企业对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进行筹措、分配、使用,并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24.规模经济: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企业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21.企业经营哲学:指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持有的经营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2.集团化经营:指以生产名牌产品的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以资产或契约方式作为连接纽带,形成一个稳定的密切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23.直复营销:指企业为了在任何地方生产可度量的反应或达成交易,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为扩大市场所作出的谋划与方略。

24.产品序列结构:指企业所生产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21.企业使命:是指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23.失败性紧缩战略:指由于企业经营事务造成企业竞争地位弱、经济资源短缺、财务状况恶化,只有撤退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企业实力时被迫采取的紧缩战略。

24.技术进步: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使用效率高的劳动手段、先进的工艺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

25.产品质量战略:指企业设计和生产顾客所需要的质量特性,达到顾客所需求的质量水平,满足其需要,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6.战略优势:指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资源或经营要素方面所拥有的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

27.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只顾企业自身的利益,必须考虑社会利益,承担社会义务。

28.稳定型战略:指限于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在战略期所期望达到的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的范围和水平上的战略。

29.企业规模:指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和产品在企业里集中的程度。

30.市场开发型战略:是以企业现有产品或略有改进的产品,向新的市场扩展,向新的顾客群进行销售的战略。

26.企业的现实市场:就是企业现有产品被所有有支付能力的顾客可能购买而形成的市场。

27.市场营销组合: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系统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

29.企业使命:指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包括两方面:经营哲学和企业宗旨。

30.竞争优势:指在特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中,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优越的特性和条件。

比如,领先于时代的技术、著名品牌、独特生产工艺等,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