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分析上海区位

用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分析上海区位

经济地理学
班级:09资环
姓名:***
学号:**********
用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分析上海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上海的经济活动内容、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以及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研究上海
的区位,结合《经济地理学》一书,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上海、经济活动内容、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引言:
李小建在他主编的《经济地理学》一书中认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以及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一、上海市经济活动的内容
上海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
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二、上海市经济活动的区位
1、港口区位因素: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1)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

从地形地势角度看,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
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从水文角度看上海港毗邻长江和黄浦江。

(3)从气候角度看,上海港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结冰期,便于通航(具体到其他海港,可能还要考虑结冰期、风浪、洋流等自然条件)。

(4)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

上海港通过长江干支流和铁路、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集散客货流,这是世界上其他大港所无法比拟的。

(5)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2、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上海的汽车站的区位特点有:
○1马路很宽;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紧密切方便;
○3工程量大;
3、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③气候条件:少云雾。

(2)社会因素:与市内、外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3)经济因素: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具备了汇聚国内商贸并辐射全国乃至海外的作用。

国内主要城市横向比较,上海在GDP排名、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积蓄了深厚的经济实力,这本身就为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4、其他区位因素
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还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

三、上海市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富有效率的大型企业组织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工业化与现代化达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经济现象。

现代上海企业集团的出现是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政府职能还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开始的。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就经历了从产生、调整到快速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促进上海市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合理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上海企业集团发展的经济体制等的不同,较之西方及日本、韩国企业的空间组织结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根本不同的地方。

通过研究认为,上海企业集团空间组织结构在实践领域逐渐向跨地区大部门的企业集团发展,其空间组织结构主要有单核辐射型空间组织结构、控股公司空间结构、多核辐射型空间结构和初级网络型空间结构四种模式。

针对这一系列的空间组织结构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应采取的完善措施包括:正确确定成员企业在企业集团中的地位;正确处理集团内所有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由内及外、层层相联、整体运转的结构格局;多种增长战略与方法的综合运用;
运用适当的发展战略与方法;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同时,经营上不能盲目多元
化,避免空间组织上的失控;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政策密切相结合;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主从网络结构等。

以下是完善这些空间组织的推进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运作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引进、培养和推进改革,强化市场主体,塑造企业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

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实施政策聚焦,规范市场管理。

增强服务意识,实现重审批向重服务的转变,为信息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加大改革力度,突破体制障碍
破除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扩大对外开放,营造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解放思想,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凡不涉及不健康的产品,都应该鼓励开发和提供。

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信息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3、整合资源,协调发展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统一工作目标,形成合力;加强“开发商、内容服务商、运营商、接入提供商和用户”产业链的整体规划和引导。

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提高产品的跨平台、跨系统使用和个性化水平。

加强区域内企业的协作配套和资源共享。

4、突出重点,分类推进
依托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信息化项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核心和龙头企业的建设,逐步改善和强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市场化方式做大信息服务业规模,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民和社会的信息消费的需求,同时参与国际内容产业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四、上海市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自然因素:
地形: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所携带泥沙在长江口堆积而成。

因此具体地说,上海的地形是三角洲,当然也可以说上海的地形是冲积平原(或者平原)。

地势: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

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上海的地势是东高西低,我国的地势正好相反。

因为上海西部有众多湖泊,而东部是长期的冲击平原,最近就有“九段沙”于长江入海口浮出。

具体的是青浦区,松江区等较低(不算佘山、天马山等相对地势高度);浦东较高。

气候:从地理的角度来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中春秋季不是很分明,夏季和冬季比较长,冬天爆冷夏天爆热。

冬天的冷不同于北方,属于湿冷风比较有穿透力。

不经常下雪,降雪量一般也不大,以冰霜为主.夏天的热主要体现在黄梅雨季的闷热,气压比较低,呼吸不畅快;和大伏天的炎热,气温高风力小阳光强烈。

午后、傍晚多短时强雷阵雨也是一大特点。

总体来说,四季以晴天居多.雨量适当。

水文(跨河):
流量、补给方式: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雨量充沛,河流
是雨水补给;河流水量大。

水网密集,水系发达。

汛期: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夏季是汛期,冬季是枯水期。

汛期长。

有无结冰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较温暖,河流一般无结冰期。

年径流量:年径流深地区差异不大,一般250~350毫米,南部向北部递减。

年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

含沙量:上海位于长江下游,有很多来自上中游地区的泥沙,河流含沙量大。

水温:夏季高,冬季低。

盐度:沿海水域盐度南、北高,中间低。

长江口丰水年盐度小,枯水年盐度大。

落差: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

2、社会经济因素:
(1)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闭幕。

184天的展示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也开启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思考。

在即将进入“十二五”攻坚战的关键时
期,我们需要在世博资源中“淘宝”,将有用的经验、做法总结出来,将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传承发扬,将精彩延续下去。

为此,本版约请专家撰写了一组稿件,分别从经济转型、城市管理、低碳发展、文明进步、城市形象五个角度切入,畅谈在“后世博”如何延伸世博资源,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

(2)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
(3)完善交通网,激活各条交通线,加快各地之间联系;经过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条件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

这些自然因素的优势促进经济活动在上海进行,经济活动又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

总之,这些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是构成经济活动在上海这个沿海城市进行的重要条件。

反过来这些经济活动也影响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参考文献:《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3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