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瓶充电工岗位责任制

电瓶充电工岗位责任制

电瓶充电工岗位责任制
1、遵守劳动纪律、严守工作岗位、严格交接班制度。

2、认真做好电瓶充电、放电、冲洗、补液和电瓶修理工作,发现问题随到随修,保持一定数量的备用电瓶,满足生产需要。

3、管好、用好充电设备,量具、仪表按规定操作,分工负责,进行维护,使维修的电瓶达到完好标准。

4、按照电瓶充电技术要求管理,每小时检查一次充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5、值班员要爱护工具、节约原材料、做到卫生清洁,,认真做好电瓶充电情况记录工作。

电瓶车充电工岗位操作规程
一、一般注意事项
1、充电前应打开电源装置的箱盖,检查连接线的电缆芯线与铅锑合金接头、连接线接头与蓄电池极柱焊接是否牢固可靠,电源装置内是否清洁,是否有防酸帽失效溢液现象等,如有必须处理后再进行充电。

2、充电时应按照铅酸蓄电池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充电装置的“+”“-”极分别与电源装置的“+”“-”极正确连接。

二、初充电和日常充电方法:
1、新进电源装置必须进行编号,全面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及螺丝紧固情况。

2、首先将透气孔打开,注入比重为1.280(30℃)的电解液,使液面保持高于防护板10-15mm。

3、如果是刚配的电解液必须将其冷却到40℃以下方可注入蓄电池。

4、灌注电解液后,要静置2小时左右,待温度降到40℃时,方可充
电。

5、在充电过程中,禁止中间停电,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温度不许超高60℃,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或减小充电电流,但后者需延长充电时间。

如温度继续上升,必须采用人工降温或停止充电。

6、如蓄电池放置时间较长,初充电时间可适当延长。

充电完毕的象征是:
1)电压和电解液的比重连续3小时以上保持稳定。

2)电池内发生强烈气泡,电解液呈沸腾状态。

7、充电末期要用蒸馏水或比重为1.26的标准液,调整电解液比重,使其达到规定要求,调整电解液后,要继续充电1-2小时,使电解液均匀。

8、型号为:D330KT的蓄电池初次充电第一阶段充电电流为33A,充电时间为40小时;第二阶段的充电电流为18A,充电时间为30小时。

日常充电第一阶段充电电流为46A,充电时间为9小时;第二阶段的充电电流为23A,充电时间为3小时。

9、充电完成后应用清水冲净箱内电解液,以防腐蚀电源装置金属外壳。

应及时补充蒸馏水防止电池缺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