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柳彧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柳彧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柳彧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七世祖卓,随晋南迁,寓居襄阳。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

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

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

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

乃云:‘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

’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

后以忤旨免。

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

尝以少谴,敕送南台。

素恃贵,坐彧床。

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

”素遽下。

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

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馀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

上嘉之,赐绢布二百匹、氈三十领,拜仪同三司。

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

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

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

行达高阳,有诏征还。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

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

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

谅怒,囚之。

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

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5.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谓优老尚年尚:尊重
B、素由是衔之衔:畏惧
C、故素未有以中之中:陷害
D、坐徙敦煌坐:获罪
6.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彧正直士”的一组是
①彧少好学,颇涉经史②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③后以忤旨免④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⑤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⑥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⑤
7.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还没有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B、隋高祖非常赏识柳彧的忠诚耿直,称他是“国之宝”,多次表彰他,不断升迁他的
职位,即便柳彧顶撞他,违背他的旨意,也还是信任他。

C、杨素是当时声势显赫的权臣,群臣都畏惧他,不敢违拗他,唯有柳彧敢于和他对抗,秉公执法,压制他的嚣张气焰。

他怀恨在心,多次陷害柳彧。

D、柳彧为官清廉,提倡节俭,认为正月十五百姓举行角抵的游戏过于铺张浪费,奏请朝廷禁止这种行为。

隋高祖批准了他的奏章。

8.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

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

5.B6.D7.A
8.
不久,又被起用为屯田侍郎,他再三推辞,未得到准许。

柳彧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在堂上站着,查问详情。

柳彧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

【文言文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郡解县的人。

他的七世祖先叫柳卓,随晋王朝南迁,寓居在襄阳。

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打仗失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柳彧年轻时很爱学习,阅读了许多经史典籍。

高祖登基后,他多次升迁,官至尚书虞部侍郎,后因为母亲服丧而离职。

不久,又被起用为屯田侍郎,他再三推辞,未得到准许。

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

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

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

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

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

皇上嘉奖他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树立英名,不应只是随波逐流附和众人。

”赐他十万钱,一百石米。

此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抵不称职。

柳彧上书道:“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静,治理百姓,应该任用那些有才干的人。

以前汉光武帝可算是一代明君,他由一个普通百姓而兴起,完全了解事情的弊端。

他和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取得天下,等到成功之后,却没有任命他们担任具体职务。

我看到诏书,任命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已届迟暮。

先前担任赵州刺史,不懂职责,政务都由手下一班小人处理,贿赂之风公然盛行,老百姓长吁短叹,编了民谣到处传播,唱道:‘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

’古人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话是说各人有各人的本领。

和干子骑马射界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长的,担任某一职务管理百姓,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事了。

陛下希望天下清明,时刻不忘,如果认为应该尊重优待年长者,本可多赏赐他们钱物就行,如果让他们去举恶劝善,危害实在很大。

”皇上认为很对,和干子最终被免去了刺史职务。

隋朝建立在长期动乱之后,社会风气败坏,柳彧做了很多纠正的工作,皇上十分赞许。

后来他因为违拗皇上的旨意被罢免。

不久,皇上又让他任职,并对他说:“不要改变你的态度。

”因为他家里贫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并说:“柳彧是一个正直的人,是国家的宝贝。

”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掌握大权的显贵人物,百官都害怕他的威势,没有敢冒犯他的。

曾经因为犯了过错,皇上命令御史台查办。

杨素倚仗自己位高势大,就坐在柳彧的座位上。

柳彧从外面走进来,看见杨素如此,就在台阶下面手执笏板态度严肃地对杨素说:“我奉旨查办你的罪行。

”杨素慌忙离开座位。

柳彧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详情。

杨素因此嫉恨柳彧。

此时柳彧正受到皇上的信任,所以杨素没有办法来诬陷他。

柳彧看到一段时间以来,都市里老百姓每到正月十五,都举行角抵的游戏,不断攀比竞争,到了浪费财力物力的
地步,就上奏请求禁止这种活动,皇上下诏批准了他的奏章。

这一年,他持节巡查黄河以北五十二个州,上奏罢免了贪污及不称职的官员二百多人,各州县风气端正,没有人不畏惧。

皇上嘉奖他,赏赐他绸布二百匹,毛毡三十条,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

柳彧曾获博陵李文博所著《治道集》十卷,蜀王杨秀派人向柳彧讨要。

柳彧就将此书送给了杨秀,杨秀又赏赐柳彧奴婢十人。

后来杨秀犯了罪,杨素就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彧,将柳彧削职为民,发配到怀远镇。

柳彧走到高阳时,皇上下诏招他回朝。

他走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打算作乱,派人快马招柳彧前去,打算和柳彧谋划此事。

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逼迫,起初也不知道杨谅打算造反,但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造反的表现已经完全显露出来了。

柳彧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

杨谅十分恼怒,把他关了起来。

等到杨谅失败,杨素又上奏诬陷柳彧首鼠两端,来观察形势的变化,表面上即使没有谋反,内心里也赞成作乱的人。

柳彧被判充军敦煌。

杨素死后,朝廷下诏招柳彧回京师,他在路上去世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