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苏教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苏教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苏教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无锡考试真题)阮孝绪传(节选)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

”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

②王晏:南朝齐尚令。

后因贪财专权被杀。

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

绵:丝绵。

纩:絮。

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胤之母周氏卒.②不服.绵纩③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④云.是王家所得10、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例句:尽以.归胤之姊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吾欲辱之,何以也?C.何以都不闻消息?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11、翻译句子。

(2分)闻者咸叹异之。

12、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二)(12分)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

援前在交趾①,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③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④,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矣。

”【注释】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

②衿:佩带。

缡:佩巾。

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③谨敕:谨慎。

④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切齿:表示痛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书.诫之曰(2)吾爱之、重.之(3)忧.人之忧(4)讫.今季良尚未可知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汝曹知吾恶之甚矣。

译:(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矣。

译: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7、下列句中与“常以谈笑讽谏”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全石以.为底B.尽忠为廉以.治楚C.以.其境过清D.吾欲辱之,何以.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B.优孟慨然允诺帮助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D.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但又责怪庄王对孙叔敖的后代不闻不问。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属.其子曰属:②欲以为.相为:③庄工许.之许:④于是庄王谢.优孟谢: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2分)译:(2)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2分)译:7D 8D9.(4分)①同“嘱”,嘱咐。

②做担任。

③答应。

④道歉。

10.(3分)(1)(2分)优孟是原来楚国的歌舞艺人。

(2)(2分)一年多后,(优孟)像极了孙叔敖,连楚庄王和左右近臣都不能辨别。

张元传(节选)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

元固不肯从。

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

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

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元所得者,送还其主。

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是以收而养之。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

②微:稍微,稍稍。

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

释典,佛教的典籍。

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

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4分)(1)元固不肯从.() (2) 祖谓.其贪戏()(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4)遂许.焉()1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乃以杖击其头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吾欲辱之,何以也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2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听从(2) 认为(3)吃(4)答应10.D11.①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隐秘之处的。

②现在被人抛弃而导致它的死亡,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啊。

不见长安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晋明帝:司马绍②元帝:司马睿③洛下:洛阳,西晋都城④居然:显然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潸然流涕.涕(2)元帝异.之异(3)更.重问之更(4)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尔9.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欲辱之,何以也B.何以都不闻消息C.一儿以日始出时远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

(2分)答:8.(4分)(1)眼泪(2)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奇怪)(3)再、又(4)你9.(2分)B10.(3分)(元帝)把东渡的情况全告诉了他。

(能补出主语,并注意到倒装句式的翻译1分;关键词“具”、“之”各1分)11.(2分)元帝感到后继有人的惊喜、欣慰和骄傲(1分);在东渡的艰难岁月里看到了希望(1分)。

(想像合乎情理即可)王陵,沛人也。

始为县豪①,高祖微时兄事陵。

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

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

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

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遂伏剑而死。

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

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

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

高后②欲立诸吕为王,问陵。

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太后喜。

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③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

”陵无以应之。

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佯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注释】①豪:豪杰。

②高后:即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

③唼(shà):同“歃”。

饮。

古人盟会时,喝牲畜的血或在嘴唇上涂抹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愿为老妾语.陵语:②陵卒.从汉王定天下卒:③罢朝,陵让.平、勃曰让:④太后不说.说: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

(2分)(2)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2分)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瓚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瓚。

瓚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9.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①顾.自见其耳②由是往依.瓚③因.以为平原相④刘备见而奇.之10.选出下列与“刘备见而奇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 齐之习辞者也B. 中山靖王之后也C. 婴闻之D. 吾欲辱之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2)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9.(4分)①回头看②依附,依靠,投靠③于是④以……为奇,对……感到奇怪10.(2分)D11.(4分)(1) 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2) 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

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

后十年,盗蜂起。

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

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

从大将军徐达北征。

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

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

创户帖以便稽民。

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