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大海中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人民为失去了邓爷爷这一位伟人而悲痛的感情。

3、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1、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人民与小平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

2、课前阅读有关小平的各种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读,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知识,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请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谁?(指生回答)
2、师:是啊,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

他的离去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

(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3、师:请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三部分内容呢?板书:(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二、精读品味,深入感悟 A、细品第一部分(飞向大海)
1、让我们先回首到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离开我们飞向大海的那令人心碎时刻。

小组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当时人们是怎样的心情?(悲痛不舍)
2、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人们悲痛不舍心情的句子或词语。

(你能把这种悲痛不舍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一句话,语速稍慢,语调低沉。


3、人民为什么对邓小平这样的爱戴和依依不舍呢?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在第一自然段里找出一句话。

(1)从这句话里找出一个词语概括一下邓爷爷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伟大)从那些词语感受到的。

(一生、崭新历史、篇章)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小平爷爷伟大的一生,让我们细细地来体会这几个词。

(2)这些篇章为中华民族书写了——(生接:崭新的历史。

)这些篇章是小平爷爷花了——(生接:一生来写的)
(3)邓爷爷一生写了那么多的篇章,你们知道他最后一个篇章是什么内容吗?(11997年3月2日:骨灰撒大海)这同样是一个伟大篇章。

讲述: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

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B、撒向大海(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个把自己毕生毫无保留的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伟人,即将要离我们而去,人们的心情是无比悲痛。

可是无论我们怎样挥手挽留,“鲜花伴着骨灰,洒向无垠的大海”,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知道“呜咽”是什么意思?生:低声地哭泣。

师:是啊,大海都在低声的哭泣,此时,悲痛的不仅仅是人们,就连世界万物都为之动容,滚滚涛声恰似大海深情的诉说。

2、师:同学们听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词语并思考:(1)这一自然
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2)大海痛悼伟人的离去,浪花又会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何方?(3)四个“也许”句子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邓小平的影响由国内到海外再走向世界,影响由小到大)
(4)师:他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请看(幻灯片) 3、试着背诵(体会邓小平的影响深远)
4、小平爷爷走了,让我们一起向他道一声:(出示:小平爷爷,您走好) C、告别大海(学习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过渡: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小平爷爷离我们而去了,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

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同学们齐读。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用心体会体会,你体会到邓小平对祖国充满着什么样的情感?生:邓小平是那样爱他的祖国生:小平爷爷对祖国的爱是那样深切。

(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深沉的爱!)师:人们都说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人民的设计师爱人民,人民的设计师人民爱,虽然我们敬爱的邓爷爷走了,可是他的精神,灵魂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将永远与大海同在,(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课题)师:请哪位同学说说课题中“永生”是什么意思?(永远的活着)三、深情朗读,总结全文,1、师:同学们,作者那饱含深情的文字,一定让你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谁能读一读令你最感动的段落。

2、小结:万千话语,道不尽我们对小平爷爷的思念。

虽然岁月无法让他的生命再次燃烧,但他的丰功伟绩已在他深爱的祖国化作了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共同祝愿敬爱的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板书设计: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在大海中永生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告别大海: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因而,为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一、回忆导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人公邓小平爷爷,接着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那三部分内容。

二、精读品味,深入感悟,领会感情
1、学习“飞机飞向大海”品读重点词句,领悟感情如“低低地、缓缓地”暗示伟人在最后的离别时刻,忍不住还要再看一眼他所挚爱的人民以及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热土;人民群众也不舍得邓小平的离去。

还要理解他的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指的是什么
2、学习“骨灰撒大海”(1)在令人悲痛哀乐声中播放飞机在海上盘旋着抛洒骨灰的画面,指生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只见同学们神情凝重,完全融入了失去伟人的伤痛之中。

3、学习第三自然段,师范读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排比句而且四个“也许”的句子顺序不能互换,同时让学生理解邓小平的影响是由近及远的。

4,生齐读“邓爷爷虽然走了,但我们相信他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将在大海中永生!”让学生领悟“永生”的含义三、总结课文,表达体验,升华情感1、选读自己最受感动的片段这一环节,我以“读-悟—读”的方式抓住重点段的教学,因为“读”是“悟”的基础,有了“读”才有“悟”,有了“悟”更需要“读”,
通过“读”来内化“悟”,使感悟不断升华,由文走向人。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基本掌握了文本内容。

2,总结全文但这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1、调动学生情绪的能力还有待提高2、课堂时间安排欠合理,最后剩余的时间应该继续升华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

3、对文章的深浅度拿捏不准,如“崭新的历史”具体指什么,没有给学生讲清楚4、课堂语言不够简洁,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化,起不到激励性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