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胚简答

组胚简答

组织胚胎学简答题一、试述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分子构成及意义?答:糖胺多糖硫酸化: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等非硫酸化:透明质酸基质蛋白多糖:分子筛(小于微孔的水、营养物、代谢物、激素、气孔可以通过,大于微孔的物质如细菌不能通过,是重要的防卫屏障)糖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软骨粘连蛋白意义:二、try to decribe the structure of long bone描述长骨的结构外环骨板(排列整齐)环骨板之间有穿通管内环骨板(排列不规则)长骨骨干骨单位:中轴为纵行中央管,周围为4~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间骨板:旧骨单位退变吸收过程中残留的一些不完整不规则的骨板,分布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内外骨板之间。

三、肺导气管部包括哪些管道,其变化规律如何?答:导气管部包括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

导气管的结构变化规律:1)管径逐渐变细,上皮逐渐变薄,至终末细支气管变为单层柱状上皮。

2)杯状细胞逐渐减少至消失。

3)平滑肌纤维增多,至形成完整的环形平滑肌层。

4)腺体和软骨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

四、简述肾单位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答: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体主要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其主要作用是滤过血液,形成原尿。

肾小管可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段。

主要功能是重吸收,可重吸收原尿中85%以上的Na+、水、全部的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等。

五、试述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关系?答:下丘脑的弓状核等神经核的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些细胞的轴突伸至神经垂体漏斗构成下丘脑腺垂体束。

细胞合成的多种激素在轴突的末端释放,调节远侧部腺细胞的分泌活动;而腺垂体嗜碱性细胞产生的各种促激素又可调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分六、比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的结构及其功能?答:近曲小管:单体立方或锥体形细胞围成,细胞体积较大,分界不清,核圆形,靠近细胞基底部,胞质强酸性,染成红色,其游离面有刷状缘,基部有纵纹。

功能:原尿重吸收的重要场所。

远曲小管:立方细胞,体积较小,管腔相对较大。

细胞质弱嗜酸性,染色较浅,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靠近腔面。

细胞游离面无刷状缘,基部纵纹明显。

功能:离子交换部位,吸收Na+,分泌K+、H+、NH3,以调节机体水盐平衡及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七、试述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形态结构的演变?答:1)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位于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由中央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

2)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A、卵母细胞增大,靠近质膜出现皮质颗粒。

B、卵泡细胞增生,由扁平变为立方或柱状,由单层变为多层。

C、在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出现透明带。

D、卵泡膜出现。

3)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A、初级卵母细胞进一步增大。

B、其卵泡细胞增至6~12层,出现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随着卵泡腔的扩大,卵丘形成。

C、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

4)成熟卵泡(Mature follicle):在FSH和LH的共同作用下,次级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

A、卵泡体积显著增大,卵泡液急剧增多,卵泡壁越来越薄并向卵巢表面突出。

B、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并迅速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当中。

八、试述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答:自青春期至绝经期,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周期,典型28天一周期中,5~14天为分泌期。

1)增生期(卵泡期):a、子宫内膜增厚b、子宫腺增大,腺腔增大。

c、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d、增生期末,卵泡成熟并排卵,进入分泌期。

2)分泌期(黄体期):a、子宫内膜继续增厚b、子宫腺极度弯曲,腺腔扩大,腔内充满腺细胞分泌物,内有大量糖原。

c、固有层基质中含有大量组织液,而呈现水肿状态。

d、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内充满糖原,脂滴。

e、螺旋动脉增长,更加弯曲。

3)月经期:a、雌孕激素水平下降b、螺旋动脉收缩,功能层缺血坏死c、螺旋动脉短暂扩张,功能层血管破裂,血液及脱落的子宫内膜从阴道排出,即为月经。

d、基底层增生,修复内膜上皮,进入增生期。

九、描述受精的过程?答:受精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到达壶腹的300~500个精子已完成获能,其中部分精子穿越放射冠而接触透明带,最先接触透明带的精子与透明带的2P3结合,诱发顶体反应,使精子得以穿过透明带。

之后发生透明带反应,使2P3变性,不能再与精子结合。

在精子穿入的刺激下,卵子迅速完成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

此时精子与卵子的细胞核分别称为雄原核和雌原核,融合后形成二倍体的新细胞——受精卵,受精完成。

十、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答:1)受精过程激活了卵细胞质内的核糖体和mRNA,使受精卵转入代谢旺盛的状态,从而启动了卵裂过程。

2)受精使受精卵恢复了二倍体核型,受精卵接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使新个体具有与双亲不完全相同的性状。

3)受精决定了新个体的遗传性别。

十一、描述胎盘的结构答:胎盘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基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胎儿面光滑,覆有羊膜,脐带大致附于中央;母体面粗糙,是剥离后的基蜕膜,可见浅沟分隔的胎盘小叶。

绒毛膜发出40~60根绒毛干,末端以细胞滋养层壳固定于蜕膜,侧面有许多细小绒毛。

脐血管沿绒毛干进入绒毛,形成毛细血管。

绒毛干为绒毛间隙,其中充满母血。

来自基蜕膜的胎盘隔伸入绒毛间隙,将胎盘分为15~30个胎盘小叶。

每个小叶有1~4条绒毛干。

绒毛毛细血管内胎儿和绒毛间隙内的母血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为胎盘膜或胎盘屏障。

十二、描述胎盘的功能?答:1)物质交换功能:胎儿通过胎盘从母血获取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入母血。

2)内分泌功能:A、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进黄体的生长发育,维持妊娠。

B、胎儿促乳素,促进母体乳腺的发育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C、孕激素和雌激素。

十三、Describe the partition of the atrium and point out its relative malformation?答:胚胎四周末,在原始胎盘顶端背侧壁的正中线处,发生一镰形矢状薄膜,称为第一房间隔。

此隔渐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并与之融合,将原始心房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游离缘的凹陷处和心内膜垫之间暂留一孔,称为第一房间孔。

以后,心内膜组织增生,逐渐与第一房间隔游离缘融合,使该孔封闭。

在第一房间孔封闭之前,第一房间隔头端被吸收,又形成一个孔,称为第二房间孔。

五周末,在第一房间隔的右侧,从心房顶端腹侧壁长出一较厚的半月形隔膜,称为第二房间隔。

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融合后其下方也留有一孔,称为卵圆孔。

其位置在第二房间孔的尾端,第一房间隔的下部,恰好覆盖在卵圆孔的左侧,称为卵圆孔瓣。

出生后,卵圆孔封闭,左右心房完全分隔。

相关畸形:房间隔缺损,最容易发生在卵圆孔处。

常见原因为:1)在形成第二房间孔时,第一房间孔过度吸收,不能完全遮盖卵圆孔。

2)第二房间隔发育不全,形成异常大的卵圆孔,以致卵圆孔瓣不能完全将其封闭。

3)兼有1)2)4)卵圆孔瓣出现穿孔。

十四、Describe the partition of the ventricle and point out its relative malformation? 答:人胚第四周末,从心室底壁心尖处,发生一较厚的半月形肌性隔膜,称为室间隔肌部。

此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将心室分为左右两部分。

室间隔肌部上缘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一孔,称为室间孔,使左右心室相通。

以后,左右球嵴组织向下延伸,室间隔肌部游离缘以及心内膜垫的结缔组织增生,共同形成室间隔膜部,将室间孔封闭。

相关畸形:室间隔缺损,最常见是室间隔膜部缺损。

十五、Describe the light-microscopic and electric-microscopic structures of the neuron? 答:1)胞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

2)细胞核大、圆、淡3)核周质除含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中心体、溶酶体外,还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4)有神经原纤维,在胞体内交织成网,突起内平行成束5)树突表面常有许多棘状或小芽状突起,称为树突棘。

6)轴突有轴丘,其内无尼氏体。

十六、比较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差异。

答:十七、简述后肾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后肾的起源于输尿管芽和生后肾原基.1)输尿管芽:中肾管末端近泄殖腔处,长出一盲管,分支形成输尿管、肾盂、肾大盏、肾小盏、T 形集合小管2)生后肾原基:输尿管芽的诱导下,中肾嵴尾端的细胞包围输尿管芽的末端,分化为两层: 外层:被膜和结缔组织内层:分化成“S”形后肾小管,一端连于集合小管,一端形成肾小囊,与肾动脉分支的血管球组成肾小体,“S ”形小管分化为各段肾小管十八、描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chemical synape )答: 突出前成分(轴突终末膨大)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化学性突触:突触间隙(前后膜之间15~30nm 的狭窄间隙,含有糖蛋白和一些细丝状物质)突触后成分(有突触后膜,含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功能:当神经冲动抵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形态 长圆柱形,长短不一 短柱状,有分支并相互连接成网 长梭形 细胞核 扁椭圆形,多个,位于肌膜下方 卵圆形,1~2个,居中 椭圆或杆状,1个,居中 肌丝 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和肌节 无明显的肌原纤维,形成肌丝束和肌节 粗细肌丝形成肌丝单位 横纹 有,明显 有,不如骨骼肌明显 无 横小管 位于A ,I 带交界处 位于Z 线水平 无,仅有肌膜浅凹 肌浆网 发达常形成三联体 稀疏,常形成二联体 不发达 细胞连接 具有闰盘 有缝隙连接十九、please describe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the cortex in lymph node.淋巴结皮质:(1)浅皮质: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薄层淋巴组织,主要由B细胞组成(2)副皮质:位于皮质深层,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为T细胞(3)皮质淋巴窦:是皮质中的淋巴通道,包括被摸下窦和小梁周窦。

二十、试述肾上腺皮质结构和功能?肾上腺皮质:(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促进吸Na+ 排K+,维持血容量在正常水平。

(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

促进蛋白质、脂肪分泌并转变为糖,抑制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作用(3)网状带:主要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二一、试述腺垂体远侧部的结构和功能。

(pars distalis of adenohypophysis)答:腺垂体远侧部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