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慕尼黑高科技区园区资料

慕尼黑高科技区园区资料

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始创于1984年,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

该园区由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共同投资成立。

园区面积当时为2平方公里,由于符合支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形势,受到企业界普遍欢迎。

到1990年,园区面积扩展2倍。

目前,园区拥有300多家电子公司,仅西门子一家生产的电子表、集成电路产品就占世界的30%。

德国科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就西欧地区而言,德国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从1983年开始起步,到1990年就发展到90多个,以后几年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德国科技工业园区的后来居上之势。

由于面临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挑战,德国政府希望加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抢先采取产业、技术、贸易三位一体市场的优势地位。

德国创建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孵化中心”、“技术园区”、“研究园区”,最为多见。

较为典型的有如下两例:
一是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

始创于1984年,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

由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共投资成立。

园区面积当时为2平方公里,由于符合支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形势,受到企业界普遍欢迎。

到1990年,园区面积扩展2倍。

1992年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大楼建设。

为使企业在较小的空间创建大的科技公司,并尽可能地帮助投资者降低科技孵化成本,创业大楼每个单元都安装了100兆的电信网络,微机、电视机、传真机、电话机等都集中在一个盒子里面。

科技人员在这里完全可以了解整个西欧地区的产业领域和科技研究动态。

园区建设主要集中于工业产业、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

作为全国高科技产业的孵化中心,在这里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当前的信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德国一个新的企业、新的领域开始时,首先是在这里进行试验,成功后,移植到其他地区,再创一个工业园区。

如慕尼黑生态科技园、绿色食品科技园、信息产业科技园(均在1.4平方公里左右)。

以及宝马汽车公司、西门子电器产业等,都与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有密切关系。

慕尼黑市高科技工业园区除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之外,十分重视提升传统产业和扶持传统产业的发展。

制定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与园区建立几乎是在同一时期。

其政策导向主要是针对市区规划建设而言。

因为慕尼黑市地价不断上涨,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扩展,导致一些传统工业为保其生存不得不搬出市区。

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举办科技工业园区的同时,采取降低地价扶持传统产业发展。

并由政府出资,对提升传统产业搬迁提供服务和人员技术培训,把传统产业在调整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目前,园区内有5600平米的标准厂房为传统产业的可租用面积,并有250个企业在园区的扶持下向市场提供供货订单。

由于传统产业是很成熟的产业,他不仅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对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慕尼黑高科技园区正在规划建设第二个小企业工业园,预计到2010年,整个地区将有1.5万平米的标准厂房可提供小企业使用。

二是海德堡科技园区。

创建于1985年,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国际科学园,为专门从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医药技术和环境技术研究的公司提供设施和管理服务。

其股东是海德堡市政府和莱茵奈克工商会。

海德堡科技园以生命科学中心著称,位于海德堡市大学校园及其它市区场所,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

除筹建一个新的生物医学园外,另有3200平方米孵化楼正在建设中。

园区与各主要交通枢纽之间的交通十分便利,去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乘火车仅需35分钟,是欧洲科学、商务和社会生活的中心门户。

海德堡科技园区能提供非常灵活实用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在科技开发方面与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高分子生物学中心、诺尔公司、罗切医疗公司以及莱茵奈克生物科学研发三角地区另外80家中小型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政府的关系除海德堡市之外,在符腾堡州和德国联邦政府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1年5月,美国费城科技信息所研究报告称之为“德国最重要的研究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