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6:工业革命
1.政治上: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 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 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思想上: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1.(10年全国卷1)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 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 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 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 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C
工业革命 (蒸汽的力量)
考纲要求: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 纪中期),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重 大飞跃,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社会革命。
手工生产
手工工场
机器生产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动力的出现, 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同时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 革命,1814年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
施工中的英国利物 浦──曼彻斯特铁路 (1831年)。
英国史蒂芬孙父子 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 “火箭”号。
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 本取代了手工劳动,大工厂已基本取代了 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 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改变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 快了城市化进程。 (3)促进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4)社会结构: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5)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打造“世界工厂”
1、措施 (1)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 (2)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3)法制:进行法制化建设 (4)外交:推行“炮舰政策” (5)文教: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工厂制度
一、英国工业革命
1、条件: (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和 海外市场。 (2)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和国内市 场。 (3)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 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政治保障:资阶级代议制度确立
2、概况: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 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纺纱工
工程师 修理工 工程师
思考: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②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 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③主要是 在轻工业部门,而后向其它产业发展。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 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 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 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 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 生铁产量 0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 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 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 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 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 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 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 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 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 之间的对立。” 上班途中的童工
社会关系(阶级关系)变化
2、结果: (1)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世界工厂” 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
“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
2、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原则:自由主义;核心:自由贸易) 内容: 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 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 保护; 表现: 1)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关税平等 2)拿破仑三世时奉行自由贸易原则 3)1860年,法英自由贸易条约
知识拓展:关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 (1)条件 ①根本动力;工业革命的扩展 ②主要途径;列强在世界范围扩张 ③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国际交流,各国 经济实力增强 ④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⑤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标志: 19世纪中叶,日本的“开国”、 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 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细节点拨: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 成、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 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机器生产取 代手工劳动,而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 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 机器制造机器。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是殖 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 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 地区则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地区。
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类别 年代 棉纺 1765 织业 1769 成就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国别 发明人 英 英 身份 哈格里夫斯 织工 阿克莱特 理发师
1779
1785 动力 1785 交通 1807 运输 1814
骡机
水力织布机 万能蒸汽机 汽船 蒸汽机车
英
英 英 美 英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生产力极大提高
0
120
0
0
0
系列 系列
0
棉布产量
15.5 1 1
煤产量
12.8 1
0
0
1796年 1830年 1
1700 年 1840年 2
1740年 1850年
3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前后,农业、工业在英国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
工业
21%
21%
农业
1 2
农业
79%
工业
79%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 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市场空间:遍布世界,联系紧密 商品结构:西方产品,东方原料
贸易总额:急剧增加,持续发展
贸易制度:自由主义,确立准则
【思维拓展】
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提示:政治、经济、思想 等)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B
3.“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 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 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 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 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
基本概念: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经济 思潮。主张对内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对外自由 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干预和保护。 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 核心思想:自由放任、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产生标志:1776年亚当· 斯密《国富论》
评价:这种思想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适应了社会 发展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C
4.“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 国第一条大河,即布黎纪瓦公爵运河。从那 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 时拥有2 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 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2、(10年江苏卷)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 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 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 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答案】C
5.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 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 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 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 自( )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答案】D
2、工业革命的概况:
(11年,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近 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 厂制度。 (3)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 代”。 (4)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5)扩展: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相继完 成工业革命(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 准化生产)
经济结构变化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0%
工业革命前后, 英国农村人口占总 1 2人口的比例
25%
1 2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中期
生活方式变化 (城市化)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 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 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 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 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