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竞技跳水
“压水花”入水
是竞技跳水指运动员在完成空中动作后身体笔直插入水中
时,只见入水点涌起一圈泡沫状的水珠层,溅起少许水花, 甚至没有水花。这是70年代以来世界跳水运动开展比较先 进的国家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也叫“手翻掌”入水技 术。中国跳水运动员从1975年起开始学习这一先进入水技 术。已有不少运动员掌握了它。其要领在于入水时,两臂 用力伸直,将要入水的一瞬间手掌上翻,掌心朝水,身体与 水面成90°或接近90°的入水角度。“压水花”入水技术 多种多样,但根据两臂在头上伸直互相靠近的姿势和手型 的变化,一般可分为4种:①两手大拇指紧扣,手掌上翻, 五指伸直张开,掌心朝水;②两手之间保持10厘米距离, 手掌上翻,五指伸直张开,掌心朝水;③ 两手大拇指紧扣, 手掌上翻,屈指,掌心朝水;④两手大拇指紧扣,两手掌半 重叠上翻,掌心朝水。
紧张的跳水运动也有轻松一刻
跳水欣赏
竞技跳水的发展
竞技跳水是在实用跳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 一些游泳比赛中开始加进了跳水项目。1900年第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瑞典 人已在专门的跳台上表演各种跳水动作。从1904年第3届奥运竞技跳水会起, 跳水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这届奥运会跳水比赛设有高度跳水和跳板跳水。 1908年第4届奥运会上制订了跳水竞赛规则,取消了高度跳水项目,增加了跳 台跳水规定动作比赛。在1912年第5届奥运会上,女子第1次参加跳水比赛。 从1920年第7届奥运会起,历届奥运会跳水比赛和国际性跳水比赛,都有男、 女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4个项目。
中国跳水世界一流
中国跳水队是中国体育王牌中的王牌。奥运冠军团队,包括中国女子跳水队和 中国男子跳水队,自1984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跳水队已经累积为中国军
团贡献了27枚金牌,在各项奥运项目中高居榜首。中国跳水队1986年第一次参 加世界游泳锦标赛,截至2007年第12届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游泳锦标赛,共夺 得金牌38枚,“梦之队”的称号当之无愧。其中更是涌现了高敏、伏明霞、熊 倪、郭晶晶等领军人物金,延续了参加亚运会以来未丢一金的传统,第11次实现大包揽
完 谢谢
跳水比赛的介绍
规则
内容 裁判
规则
现行的跳水竞赛规则规定,跳台高度为10米、7.5米和 5米;跳板高度为 3米和 1 米。比赛内容分规定动作(或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自选动作,由裁 判员评分。在每个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跳完全部比赛动作,将其所有比赛动 作的得分加起来,以总分多的为优胜。
陆上板训练
与弹网训练一样,是跳水运动员进行专项素质训练的
重要手段。陆上板的训练实际上是把水上跳板安装在 陆地上来练习。陆上板的高度应为 1米左右,板上放 有相应高度的海绵垫,并装上悬空保护带。除入水动 作不同外,陆上板所有的动作都相应地与水上跳板的 动作结构相同。掌握正确的走板、起跳以及动作连接 技术、学习新动作、提高翻腾或转体速度、掌握正确 的准备入水技术等,都可以利用陆上板进行训练。
跳水的技术与训练
跳板跳水
跳台跳水 “压水花”入水
弹网训练
陆上板训练
跳板跳水
最初的跳板跳水比赛是在木质跳板上进行的,动作简单。直至1920年前后,跳板比赛 中才出现了向前翻腾竞技跳水匧周。又经过30年,出现了向前翻呟周的技术。铝合金 跳板问世,淘汰了落后的玻璃纤维跳板和笨重的木质跳板,促进了跳板动作难度大幅 度提高,70年代已经出现了向前翻腾4周和各个组别各种姿势的多周翻腾与转体动作。 可以预见,随着跳水器材的改进,跳板的弹性越来越大,对运动员掌握身体平衡能力 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掌握好跳板跳水技术的关键是合理地利用跳板的反弹力,获得更 好的起跳角度和高度。所以走板和起跳是跳板跳水技术的基础。根据比赛规则规定, 走板的步数不得少于4步,即3步助跑加跨跳步。运动员根据个人习惯不同,也可采用5步 或6步走板。世界上大部分优秀跳水运动员均采用5步走板。走板是从跳板后半部分开 始,助跑时,犹如自然的走步,用两臂自然摆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跨跳时两臂随着身 体自下而上迅速摆至前上方相应位置。与此同时,踏跳腿有力蹬离跳板,身体保持正直,摆 动腿向前上方摆起,使摆动腿的小腿与大腿成90°,大腿与躯干成90°。当运动员跨跳 至最高点时,摆动腿迅速下落,与踏跳腿并扰,并与躯干成一直线,使人体重心在支 撑面的范围内,以保持身体平衡和加大压板的力量。当身体下落至跳板前端压板时, 两臂经体侧下落至体旁。正确合理的走板技术,是进入充分起跳和保持身体平衡的保 证。无论是走板起跳还是面对板的立定起跳,都需要臂、髋、膝、踝各关节协同动作, 整个身体的压板动作应有一定高度和力量,这样才能与跳板振动节奏相吻合。压板力 量愈大,踝关节对板作用的时间相对愈长,跳板反弹力就愈大,这就为运动员获得足 够的腾空高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跳台跳水
跳板跳水是跳台跳水的基础,然而在奥运会的跳水比赛中
最先出现的是跳台跳水。由于跳台跳水是在坚硬而没有弹 性的跳台上进行,所以跳台跳水的起跳相对稳定。在助跑 和起跳技术上,跳台跳水与跳板跳水截然不同。跳台跳水 是以较快的速度助跑,不需要高的跨跳步;相反,其跨跳 低而快速完成。跳台跳水的第3组动作还允许采用单足起跳。 跳台比赛的高度为5米、7.5米和10米3种,但世界优秀跳水 运动员都选用10米跳台,这是因为10米跳台的动作难度大, 腾空时间长,能给裁判员和观众一个良好的印象。 跳台跳水的动作与跳板跳水的动作大体相同,但跳台跳水 多一组臂立跳水动作。做臂立的动作时,运动员走到跳台 前端,两手约与肩同宽,抓住跳台前沿,可采用单腿摆起 成臂立,或以双腿屈体(或屈膝)慢起成臂立。臂立时, 身体要伸直,并保持稳定平衡,然后完成各种跳水动作。
内容
女子跳板比赛应包括 5个规定动作和 5个自选动作;男子跳板比赛应包括 5个 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6个自选动作。女子跳台比赛包括4个有难度系 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其难度系数的总和不得超过7.5)和 4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 自选动作;男子跳台跳水除完成 4个有难度系数的自选动作外,还要完成 6个 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 跳水动作的姿式分为甲式(直体)、乙式 (屈体)、丙式(抱膝)及丁式 (翻腾兼转体)。
学号:141303010010 姓名:吴俊峤 班级:运动训练1班
竞技跳水课题的重点概括
竞技跳水的概念
竞技跳水是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之一,分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比赛
时,运动员在一端固定一端有弹性的跳板上起跳完成跳水动作称跳板 跳水(跳板距水面的高度规定为1米和3米)。运动员在平直坚固的跳 台上起跳完成跳水动作称跳台跳水(跳台距水面的高度规定为5米、 7.5米和10米)。
直体
屈体
抱膝
翻腾兼转体
裁判
根据跳水竞赛规则的规定,跳水比赛应有正副裁判长 2~3人,裁判员7~9人。运动员每 一动作的评分自0分起至10分止,以 0.5分作为评分单位,根据完成动作的情况列入6个评分 段。失败:0分;不好:0.5~2分;普通:2.5~4.5分;较好:5~6分;很好:6.5~8分; 最好:8.5~10分。
跳水比赛的动作必须从跳水竞赛规则的“动作难度表”中挑选。每一个跳水动 作都有它的起跳方式(走动或立定)、组别号数、高度和姿势以及根据动作复 杂程度而制定的难度系数。鉴于起跳方式和方向的不同,规则规定跳板跳水共 分5组:第1组,面对池向前跳水;第2 组,面对板向后跳水;第3组,面对池反 身跳水;第4组,面对板向内跳水;第5组,转体跳水。跳台跳水共分6组:第1组, 面对池向前跳水;第2组,面对台向后跳水;第3 组,面对池反身跳水;第4组, 面对台向内跳水;第5组,转体跳水;第 6第,臂立跳水。
竞技血泪史
中国竞技跳水跳水运动员、教练员,在实践中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外国 的长处,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难度大、
动作轻巧、入水准确、水花小的跳水技术风格,在多次国际比赛中取得可喜的 成绩。在 1963年第 1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首次参加国际性比赛的中国跳水队, 取得1项冠军、4项亚军、3项第3名。 在1966年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 跳水运动员又获得男女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 4项冠军。70年代中,中国跳水运 动队伍里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如在第7 届和第8届亚运会上,钟少珍(女)、谢才明、李孔政、陈肖霞(女)、史美琴(女 )、吴国村、刘恒林等以难度大、造型美、动作准确的技术特点取得了男女跳 板、跳台 4个项目的冠军。在1979年举行的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首次 参加世界性跳水比赛的中国选手在跳水比赛中全部进入前 6名。 17岁的陈肖 霞在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 战胜了包括世界冠军苏联选手И .В .卡利尼娜在 内的欧美强手,夺得了第 1名。1980年11月在英国伦敦水晶宫进行的马蒂尼国 际跳水比赛中,中国队以45分的总成绩超过美国、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 选手,获得团体冠军。史美琴、陈肖霞和李孔政分别获得女子跳板跳水、女子 跳台跳水和男子跳板跳水的冠军。198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陈肖霞、 李艺花、李宏平分别获得女子跳台跳水、女子跳板跳水和男子跳台跳水 3项冠 军
弹网训练
跳水竞技跳水运动员所跳的动作都是在空中完成的翻腾或转体动作,
而且这些沿纵轴转体动作都是和沿横轴翻腾相结合完成的。无论是跳 板跳水或跳台跳水,运动员的腾空时间都只有1秒多钟,在这样短暂的时 间里要完成各种各样优美而复杂的动作,还要辨别身体的方位,以便 及时准确地入水,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掌握起跳技术的基础上,使动作连 接技术合理,动作概念清楚。弹网训练作为跳水专项素质训练的一种重 要手段,已为世界各国跳水运动员所采用。弹网训练的重要性在于: ①弹网上的动作技巧与跳水动作技巧十分相似,所有跳水动作都可在 弹网上练习;②弹网的弹力大、腾空高、空中停留时间长,便于学习 和掌握动作技巧;③弹网上的动作节奏比较慢,有助于学会适应跳板 上的节奏,同时也便于教练员纠正两臂、两腿、躯干和头部的微小错 误动作;④弹网上练习,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弹网上跳的动作,消耗 体力比跳水少,可增加动作的练习次数。弹网训练可以发展弹跳力、 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空中识别方位、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这些正 是跳水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主要专项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