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七年级(初一)组样题【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与收获。
相信自己,认真答题,把这次能力竞赛当做一个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水平吧!预祝你有精彩的发挥!一、倾听·交流(20 分)答题提示:第1、2、3 小题的录音内容播放两遍,第4、5 小题的录音内容播放三遍,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1.听录音,句中最后一个词的正确读音是()(2 分)2.听录音,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3.听一则新闻,概括这则新闻所传达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20 个字)(3 分)4.听下面的小故事,政客与林肯各表达了怎样的观点?(3 分)5.听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10 分)(1)填写数字:商会主席捐款万元,占他所有财富的%;专栏作家捐款万元,占他所有财富的%。
(4 分)(2)听了专栏作家的辩论,商会主席有怎样的表现?(3 分)(3)听了这则小故事,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 分)二、运智·巧解(10 分)6.下面是陶行知的一首诗,你能按照正确的顺序将它念出来吗?请将这首诗按照正常的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放爆竹陶行知一个个的放,的声声一闹。
它把新旧把,起惊的的吓跑。
放放放,来再不的旧到放到。
放,放,放,放。
觉睡再会不的新到7.欣赏下面两首诗,猜两个字。
(4 分)A援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
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
()B援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昭古月,碧波深处好泛舟。
()8“. 子非鱼,安知鱼乐。
”“子亦非鱼,安知鱼之非乐。
”下列各组对话与上文最为类似的一项是()(2 分)A“. 你为什么不去送行?“”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去呢?”B“. 你怎么负的伤?“”我怎么回忆得起当时的情况呢?”C“. 你为什么到军事禁区里来?“”难道我不能到这里来看看吗?”D“. 唐玄宗来烧过香,你有什么证据?“”你又有什么证据说唐玄宗没来烧过香?”9. 请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
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2 分)A B C D三、积累·运用(30 分)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4 分)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愈见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
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1)给加点字注音。
(2 分)·煎·熬()·惶·惑()11.随着广告招牌的大量增加,错别字随处可见。
下面广告牌上的错字,你能找出并将其改正过来吗?(2 分)改为改为14.仔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
付账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永别了,以后你再也别想见到我了。
”(1)贝尔纳要求饭店经理拥抱他的用意是什么?(2 分)(2)贝尔纳所说的“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15.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6 分)恩将仇报(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恩将仇报》。
(2 分)(2)由这幅漫画你能联想到曹植的哪两句诗?(2 分)(3)归纳漫画的主题。
(2 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7 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对漫画卡通、符号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
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2)你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哪些?(2 分)(3)请针对上述问题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3 分)(三)阅读《我的青春我做主》,按要求回答问题。
(9 分)我的青春我做主文__________/孔宁若不是自己被逼到生死边缘,若不是“梅楚革新”威力丧失,若不是即将出征瑞士女排精英赛的压力,也许18 岁小将惠若琪还不会进入人们的视线。
然而昨晚,就是这个新主攻惠若琪让整个昆山体育馆眼前一亮,让人们看到了诞生新一代“铁榔头”的希望。
若琪的老家在大连,8 岁时,她就随父母移居到了南京。
就在赤壁路小学上三年级的时候,她看见学校有人打排球,于是就停下脚步,居然看了一下午,没想到却被慧眼识珠的中山东路体校的教练朱蕾相中。
从此,她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打球的生活。
在南京市29中学读书时,惠若琪参加过省、市中学生运动会和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排球比赛。
即便如此,惠若琪并没有做专业运动员的想法,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同样优秀,曾是年级第一名。
因为学习成绩实在太好了,母亲江雪媛对女儿打排球始终颇有微词,不过当时才15 岁的惠若琪却坚持自己的选择。
于是在父亲的斡旋下,她和母亲达成了协议,那就是要是4 年内不能进入国家队,那么就干脆回去继续读书。
没想到放弃学业入选江苏女排后不久,惠若琪便打上了联赛,居然还是主力位置。
就在2006至2007 赛季联赛初期,惠若琪便以高命中率占据了扣球榜第一的位置。
没想到,16 岁的惠若琪当时就被陈忠和看中。
现在的惠若琪,已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相信母亲也应该承认,当年女儿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和老队员相比,惠若琪身上的90 后特征也非常明显,比如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性格开朗的惠若琪自夸道:“我一到国外,就喜欢和外国人聊天,我就是不怕张口,因为不说上几句,就觉得不舒服,我还用英语砍过价呢!”在不打球的时候,惠若琪特别喜欢漫画,尤其是经常临摹日本宫崎骏的漫画,“喜欢就是喜欢,他的漫画书我都看!”因此,她特别喜欢去日本比赛,不仅因为那里的漫画书多,而且小玩意也多。
每次去比赛,一有空她就上街去淘宝,她买的不是化妆品和数码产品,而是可爱的玩具,当然一个PSP掌上游戏机,也不会逃离惠若琪的视线而特别让人感到“代沟”的是,在有人问惠若琪是否今后自己也想成为中国女排的“铁榔头”,她就会问:“谁是‘铁榔头’?”接着,你要是说就是郎平,她就会回答道:“郎平是谁?”惠若琪身上没有老女排的“历史包袱”,她说自己没有这样一个打球偶像。
当时,她就想:“这可能是一个挺有名的运动员。
后来她才知道,郎平是多么著名的一个人。
更有趣的是,现在江苏女排前国手孙玥,她也不清楚。
也难怪,郎平夺取洛杉矶奥运会冠军的时候,惠若琪还没有出生,郎平退役的时候,惠若琪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孙玥在1996 年夺取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的时候,惠若琪也才5 岁。
对于她来说,不用非要知道郎平,不用非要知道中国女排曾经多么辉煌,她只要做好惠若琪自己就足够了。
(选自2009年6 月7日《北京晚报》)22.试分析一下文章题目“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作用。
(2 分)23.文章中最能照应题目的内容是什么?(2 分)24.文章开头连用三个“若不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25.读了这篇文章,你喜欢文中的惠若琪吗?请拟写一条短信支持正在成长中的她。
(3 分)(四)阅读《最后的阳光》,按要求回答问题。
(11 分)最后的阳光文/ 邹扶澜1923 年春天的一个午后,一位中年男子神情疲惫地走在柏林的一条大街上,他患有严重的肺痨,生命对他来说已经所剩不多。
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泣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小女孩丢失了心爱的洋娃娃,那个洋娃娃是她用积攒了一年的零花钱买的。
男子摸了摸口袋,他居然连一分钱也没有带,只好哄她说洋娃娃没有丢,可能是到别的地方玩去了。
小女孩不听,仍旧哭。
男子皱着眉,突然眼睛一亮,说:“洋娃娃要是过几天还没回来,她就会给你写信的。
”“给我写信?”小女孩止住了哭,好奇地看着他。
“是的。
”男子笑着点头。
小女孩露出了笑脸。
几天后,小女孩果然收到了一封信。
信里,洋娃娃详细地向她描述了自己在哪里玩,沿途都有什么美丽的风景。
她读着,觉得真是神奇极了。
以后,每隔一周,小女孩都会收到一封信,这些信在她的眼前展开了一个神奇的梦幻般的世界。
可是,两个月后,“洋娃娃”再也没有来信,好像突然消失了。
小女孩收不到洋娃娃的信,整天哭哭啼啼,饭也吃不进去。
一天,一个中年女子来到小女孩家,拿出一封信。
信仍是“洋娃娃”写的———熟悉的笔迹,调皮的口吻。
小女孩捧着信,感到惊奇万分。
女子是男子的遗孀,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封未及寄出的书信,所以就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了来。
小女孩的妈妈抱过小女孩说:“孩子,你知道给你写信的人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卡夫卡啊!”小女孩可不管这些,她知道自己受了欺骗,洋娃娃再也回不来了时,又伤心地哭了。
几年后,小女孩长大了,从课本里,第一次看见了卡夫卡这个名字。
带着好奇,带着一点点的激动和困惑,她开始慢慢走进他的文字世界。
那里是如此地广博和深奥,她读不懂,可她已经朦胧地感知到那是一个让她钦敬的人了。
20 岁时,女孩已经读完了卡夫卡的所有著作,再后来,她开始研究他,揣摩他,写了很多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论述。
她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出版专著,她演讲、游说,为卡夫卡作品的推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0 岁时,已为大学副教授的她接受了一家报社采访,当被问及为什么对卡夫卡的作品情有独钟时,她谈起了30 多年前那个午后,谈起了那个洋娃娃的故事。
她说:“伟大的心灵产生伟大的作品,当我能慢慢品味出那个善意的‘欺骗’背后蕴藏的大爱和无私时,我就知道,我的生命从此再也无法和一个人的名字分开了。
那与其说是一些书信,不如说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给予一个孩子的最好礼物,给予这个世界的最后阳光和温暖。
”那些书信,她一生珍藏,最后,全部捐给了国家博物馆。
(选自《青年文摘》)26.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2 分)(1)本文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 分)(2)说说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1 分)27.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这句话是:。
(2 分)28.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