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大丰市教研室 杨世龙
目
录
一、修订的具体依据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 三、修订的具体内容
四、标准(2011年版)实施的对策
一、修订的具体依据
1.充分肯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2.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3.密切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力求减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学习负担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
1.从未来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发展 的国际趋势出发,进一步审视学生发展所需的化学核心知识、 过程方法和创新能力,立足科学素养,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 3.保持《标准(实验稿)》原有结构和基本框架不变。 4.修订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 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 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5.高度重视地区差异,认真对待各地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6.针对实验中的经验和问题,提炼指导性意见或问题解决策略, 增强课程标准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7.增加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关注可操作性,加强对义务教育 阶段化学课程的指导性。
第二部分
主要是对表述的角度和方式进行了修改 “实验版”——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 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修订版”——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 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对“导言”的修 订
返回第一部分
对“课程设计思路”的修订
《标准(2011版)》将以前的“设计思路”改成“课程设计思路”, 整个构思和框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同样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设 计思路,在内容的表述方式和表述次序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显得层次更分明,思路更清晰。 如表述“5”中增加了“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又如表述“6”中对 “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增加了行为动词 “懂得”和“简单计算”; 将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行为动词化繁为简,以“模仿操作、 初步学习”、“独立操作、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呈现; 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分别增加了行为动词 “经历”、“认 同”和“内化”。
返回第一部分
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修订
《标准(2011版)》将实验稿中的“基本理念”改成“课程的基本 理念”,同样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 念,只是对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如在“1”中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 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改成“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生动有趣的化学”,增加了“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在“3”中将“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改成 “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在“4”中增加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5”中增加了“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 系的学习情境…”等。
返回第一部分
对“课程性质”的修订
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重新的布局和整合,而且对 表述的次序也进行了调整,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 “课程性质”进行了阐述: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 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二、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 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 面的联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导言”的修 订 《标准(2011版)》中表述“化学不仅与公民的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 术的重要基础”,将实验稿中的“能源危机、 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改成“能源危机、环境 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在表述 中新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 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 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 将它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充分体现了我国对21世纪人才培养与要求的新 视角。
三、修订的具体内容
(三)对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修订
●将标题“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变化,知识在原18个二级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二 级主题。即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 的学生实验”这二级主题,共有19个二级主题 整体上 1.强化了“科学探究”的功能 ▼ 2.进一步明确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 3.降低了一些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 4.更新了主题(单元)的“学习情景素材” ▼
第四部分
●整体建构思路和框架保持不变,五个一级主题没有
表1《标准(2011版)》在科学探究要素与表述方面的变化 要素 进行实 验 《标准(实验稿)》 2.能顺利的完成实验 操作 《标准(2011版)》 2.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 验操作
收集证 据
解释与 结论
1.具有较强的实证意 1.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识 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 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 等方式收集证据 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 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 据 4. 初步学会通过比较、 3. 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 分类、归纳、概括等 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 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 之间的联系 联系 删除了原2.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 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修订的具体内容
(一)对第一部分“前 言” 的修订 (二)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修订 (三)对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修订 (四)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修订
三、修订的具体内容
(一)对第一部分“前言”的修订 1.对“导”的修订▼ 2.对“课程性质”的修订▼ 3.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修订▼ 4.对“课程设计思路”的修订 ▼
返回第一部分
三、修订的具体内容
(二)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修订 1.在课程总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2.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 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 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增强安全 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敢于质疑”等 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