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计算器的使用对计算能力造成的影响
潜山县彭河学校吴井泉本人从教二十余载,其中从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也已有十几年了,尤其是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和阅卷工作,让我不得不对小学生的计算器的使用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从日常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对计算器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
特别是计算多位数乘法或多位数除法时,许多学生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缺少了应有的计算过程。
不管是什么样的数字,不管是多么简单的计算,学生都习惯于使用计算器,三下五除二,减少了思维的过程,一切计算都被工具代替了。
学生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计算器,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都降低了。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使用计算器是这样描述的:“能借助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这应该是新课程引进计算器的初衷。
然而现实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理解误区,控制不力等原因,学生大量使用计算器,形成了依赖和懒惰心理,养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摆正计算器教学的位置。
新课程在四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并配有一定数量的专项练习。
我认为引入计算器目的之一是降低计算难度,提高计算速度,让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脱出
来,不再为计算烦恼,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用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数学计算之外的奥秘。
同时这也是新课标关注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
目的之二在于让学生切身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数学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提高认识,弄清计算器教学的目的,摆正其位置,以便更好地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
2、加强控制,合理安排计算器的使用。
学生有了计算器,必定会积极主动运用,教师要加强引导和控制。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器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
凡教材中允许使用计算器的练习,一定要让学生练习操作。
同时,一些非计算技能训练重点的题型,如应用题、几何题中的计算,也可以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另一方面,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口算和笔算应该是主要的计算方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教育引导,必要的口算、笔算训练要强化。
尤其要加强口算训练,使之常规化。
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
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
因此,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我分辨口算、笔算和计算器各自的优势,合理使用这三种计算方式。
20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