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动漫制作技术
(二)专业代码:610207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
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能适应新时代动漫制作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艺术素质,掌握原画漫画设计、二维动画、视频处理、三维建模、三维灯光材质、三维角色动画、三维特效、影视后期处理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动漫行业、影视传媒行业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
(3)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5)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6)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
(2)具备根据游戏策划方案设计与绘制游戏原画的能力;
(3)具备独立完成二维和三维动画角色和场景的制作;
(4)掌握动画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
(5)具备游戏美术元素造型制作和视频编辑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6)掌握数字视频采集、影视编辑的相关知识;
(7)具备编写游戏美术设计方案说明的基本能力。
3.能力
(1)具备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
(2)具备查找工程资料、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具备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具备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和劳动组织能力;
(5)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
(6)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7)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8)具备数码照片艺术化处理的能力;
(9)具备三维模型制作的能力;
(10)具备原画和漫画绘制的能力;
(11)具备三维角色动画的能力。
六、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表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
七、主要课程简介
1.动画运动规律
本课程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动画行业中岗位需求量较大,在整个动画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动画运动规律的设计制作能让角色的动作生动有趣,能通过动作体现角色性格特征。
动画运动规律的好坏是整个动画片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研究运动规律的方法落实在掌握时间、动作间距、张数、速度的控制及彼此之间相互关系上。
学习目的是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活用规律,根据剧情情境、影片风格以及角色的造型结构、性格特情绪状况灵活运用,用来指导原画创作。
要想影片中的运动能够完美表现并且融入创造性,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
动规律。
2.三维模型制作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Maya软件的操作方法,熟悉建模辅助功能和工具的用法。
掌握利用Maya制作三维游戏场景、角色、道具的技巧和方法。
领会模型的创建思路,掌握建模的方法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技巧。
掌握常用的NURBS建模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建模手段完成工作任务,提高造型能力,掌握生物建模的思路,模型布线规则,了解三维静帧作品的创作流程,掌握完成画面的相关技术手段,锻练团队配合意识。
3.三维灯光材质
本课程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在三维动画制作中具备场景角色的材质的制定和制作。
培养学生观察不同角色的造型特点和立体构造。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技能,思考不同形象,场景的材质制作思路。
它的前导课程是《构成基础》、《二维手绘基础》;后续课程是《动画短片制作》为制作的三维动画进行合成处理、添加配音和特效处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4.三维绑定与动画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维游戏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最终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骨骼与角色动画、动力学系统、影片镜头设计四个主要部分。
5.动画短片创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动画制作流程、特技及后期合成。
掌握Maya模型、灯光材质、角色动画、特效及后期合成的制作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Maya 软件对影视动画作品后期合成,进行影视动画的模型、材质、动画及特效等项目的开发。
6.造型表现实践
通过实训,巩固学生游戏场景速写、游戏角色造型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各种形象造型能力、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对象形象的能力、进一步概括和描绘形象的能力,以及夸张地表现能力,为学生接下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7.跟岗实习
通过公司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参与动画设计工作流程,进行综合性的多种设计工作任务,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8.毕业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转换能力。
学生掌握动画设计与制作,掌握影视广告策划与制作、平面作品设计与制作和网站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
根据设计成果,组织答辩,综合评定成绩。
9.顶岗实习
培养学生综合择业能力,学生到相关单位顶岗工作,通过实际工作掌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在工程师和实践教师指导下,提交实践总结报告或论文。
根据实践总结报告或论文,组织审核,结合实践单位的鉴定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八、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满140学分。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国家信息化人才资格认证的中级以上三维数字化产品设计师、动画设计师、3D设计师、动漫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九、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具有专任教师7人,兼职教师1人,外聘教师3人,专业在校生与专业教师之比不高于25:1;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3人,硕士以上6人,双师型教师7人,兼职教师来自于知名行业企业。
2.教学设施
具有多媒体技术实训室、动漫制作实训室、交互设计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录音室、原画实训室、平面广告实训、高配机房等专业实训室,教学设施完全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需要,其中实训(实验)室面积、设施等达到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要求。
信息化条件保障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3.教学资源
学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每门课程有相应的教材或自编讲义,专业建设有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等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
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4.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5.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方式多元化,有笔试、汇报、技能操作、顶岗操作、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级评价等多种形式。
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6.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系部质量保障体系。
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考虑影响教学质
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依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
十、人才培养进程安排
1.专业教学计划表
表2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备注:1.课程类型:A表示纯理论课;B表示理论+实践课;C表示纯实践课。
2.※表示线上课程。
2.学时与学分分配
表3 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二○一八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220·
4.素养养成实践安排
表5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素质教育实践安排表
学院对素质教育实践实施统一管理,总学分为8学分。
其中社团活动8学时,2学分;项目化第二
课堂活动8学时,4学分;校外实践活动2学分。
学时学分认定由学生处、团委、各系部负责。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1·
5.创新创业实践安排
表6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安排表
学院对素质教育实践实施统一管理,总学分为4学分,按学年进行统计,学分认定由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各系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