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散点图-红细胞
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V/HC)散点 图:分九个区,有助于贫血的分类和诊断。
第四节 血细胞分析仪 性能评价与全面质量控制
性能评价
安装新机或大维修后需进行仪器性能评价,包括: 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同一批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评价。 批间精密度:对两批或以上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评价。 总精密度:同一标本多次测量的结果接近程度,包含随 机误差和携带污染率双重变异因素。 准确性:测定结果与真值一致性的程度(表3-14)
激光散射法示意图
1样本流 6 3 4 2鞘流液 3激光源 5 4透镜 5低角度散射光 6高角度散射光
1 2
激光散射法
低角度散射光(前向散射光),反映细胞大小
和数量。 高角度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反映细胞内部 颗粒、细胞核等。 流式细胞术光散射:荧光染色,得到荧光强度 信号,与细胞所含核酸有关。优于阻抗法,是 五分类仪器的主要原理之一。
第一节 检测原理
1.电学
电阻法
射频电导法
激光散射法:染色和非染色
2.光学
分光光度法---检测血红蛋白
一. 血细胞计数原理
电阻抗法
经典的库尔特原理
测量细胞数量和体积 三分群血液分析仪主要原理
电阻抗法
血小板与红细胞同一检测通道 特殊装置辅助:扫流技术、鞘流技术、浮动 界标。
射频电导法
红细胞异常直方图
★血小板直方图
1.左偏态分布,单峰,主要在2-15fl,2-30fl检测 2.异常图形: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RBC、 RBC碎片
散点图-白细胞
每一条轴分别表示一种检测原理或检测角度的细胞信息, 任何一个点反映的是综合信息。 散点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与细胞大小、内部结构、颗 粒、胞核胞质等有关。
准确度和精密度
★性能评价
线性范围(稀释效应):
指测定值与稀释倍数是否呈比例关系。线性关系范围越宽 越理想。P < 0.01, 非线性相关;P > 0.05,未偏离线 性。
MCH MCV MCHC RBC
★性能评价
携带污染率
连续测定1份高值样本3次(i1、i2、i3)再测定1份低 值样本3次(j1、j2、j3) 携带污染率(%)=(j1-j3)/(i3-J3)
复检规则
国际血液分析仪显微镜复检规则41条
镜检三方面内容:
1.取细胞分布良好的区域,估算WBC、 PLT(正常可见8-15个血小板/油镜视野 ) 2.白细胞分类 3.血细胞形态观察(WBC、RBC、PLT)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复检规则
序号
1
相关参数 WBC(109 /L)
★流式细胞光散射、电阻抗、射频、特殊细胞染色
1.4DIFF通道
阻抗+射频:分粒细胞、淋巴、单核三群 流式光散射:溶解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荧光染色,荧光强度与 细胞所含核酸有关。先分四群:中性粒细胞和嗜碱细胞,淋巴, 单核,嗜酸和未成熟粒细胞。
2.嗜酸细胞通道 3.WBC/BASO通道
聚次甲基染RNA、噁嗪染DNA
前 向 散 射 光
R B C
LFR MFR HFR
得到参数: Ret%、 Ret# HFR\MFR\LFR IRF\ Ret-He
PLT
荧光强度
有核红细胞参数检测原理
VCS法
非白细胞区域:有核红、血小板聚集、 大血小板、疟原虫等。
流式细胞激光散射法
聚次甲基荧光染色:NRBC裸核化, 荧光强度比白细胞低。
可比性(仪器与常规检测程序):
指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所测结果相比较。 显微镜法是血细胞检验基础。
对异常标本和干扰物的灵敏度 标本老化:观察标本随时间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白细胞分类计数评价(表3-15)
全面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均有国际公认 的一系列标准文件。 质量保证 分析前:环境、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参考
1.白细胞计数通道:电阻抗 2.白细胞分类通道:双鞘流+细胞化学染色 染液中含溶血素及氯唑黑E,对单核细胞初级颗粒、嗜 酸颗粒、中性颗粒及细胞膜(细胞膜、核膜、颗粒膜)染 色。 3.嗜碱性粒细胞通道
分光光度法
测定血红蛋白:
溶血剂使红细胞溶血,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某些成 分结合,形成稳定化合物,在特定的光波(530-550nm)下比色, 吸光度变化与血红蛋白浓度成正比(Lambert-Beer比色定律)。
血小板系列参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 、血小板分 布宽度(PDW) MPV 正常人MPV与PLT呈非线性负相关。 1.鉴别血小板减低的原因: MPV增高,骨髓增生功能良好,血小 板减低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 MPV减低,再障或急性白血病。 2.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造血功能恢复时,MPV增高早于 PLT增高。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PLT、MPV、PDW? ★ IPF 网织血小板是胞质中残留RNA的血小板。 鉴别血小板减低的原因:骨髓造血功能良好时, IPF增高。
第三章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
简介
手工计数法的局限性 仪器优势:精度高、速度快、易操作、功能强 血液分析仪发展 血液分析仪功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扩 展功能
★20世纪50年代,美国库尔特(W.H.Coulter)发明
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并申请专利。
血液分析仪优势 检测项目多 速度快 精度高 易操作
碱性溶血剂破坏其他白细胞。
4.IMI通道
加入硫化氨基酸,与幼稚细胞结合,且不被溶血剂溶解。
WBC/BASO通道
完成五分类
异常淋 巴 幼稚粒细 胞
嗜碱
淋巴
其他白 细胞
单 核
中 性 嗜酸
嗜 碱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MAPSS)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鞘液进入,折光系数与 鞘流相当,不干扰白细胞检测。
第二节 检测参数和结果显示
仪器应满足的两个要求: 1.筛检和直接报告正常结果 2.报警提示异常结果:结果超出范围、细胞异常、 标本干扰等
结果显示:数据、图形(直方图、散点图)、
报警(图形、符号、文字) 直方图:曲线图形,XY轴? 散点图:点组成的图形,XY轴?
数据
符号
参考值
直方图
★白细胞直方图
前 向 散 射 光 WBC NRBC
侧向荧光
二. 白细胞分类原理
白细胞三分群原理
★白细胞直方图
仪器将体积为35~450fL的血细胞,分为256个通道 (channel)。每个通道:1.64fl。根据细胞大小,分别置 于不同的通道中,显示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istogram)。
★白细胞直方图
FCM原理
侧向荧光 核酸量 (DNA和RNA) 650nm 以上 半导体激光 633nm
染色后的白细胞
12
侧向散射光 核和颗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向散射光
细胞体积
激光散射法运用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低角度(2°~3°):测量红细胞体积。 高角度(5°~15°):测定血红蛋白浓度。 血小板计数: 低角度(2°~3°):测量细胞大小。 高角度(5°~15°):测量细胞密度。可与小RBC、RBC 碎片区分。 加入荧光染色,成熟RBC无DNA/RNA,不被染色。未成 熟血小板染色较成熟血小板强。
电磁波通过细胞发生衰减,与细胞内部化学 成分、核质比、颗粒等有关。 特别有助于鉴别体积相同,内部结构不同的 细胞。
激光散射法
在不同角度测定散射光强度,与细胞表面结构 和内部颗粒、细胞核有关。比电阻抗法分群准 确,是五分类仪器主要检测原理。
光源:气体激光、固体激光、钨光源 鞘流:流体动力聚焦 细胞悬液 光检测器
1.35-90fl小细胞群:淋巴 2.90-160fl中间细胞群: 单核、嗜酸、嗜碱、幼稚 3.160-450fl大细胞群: 中性粒细胞
直方图出现异常,不同部位有不同含义
白细胞五分类检测原理 VCS原理
体积
电导
光散射
VCS
体 积
旋转光散射
激光散射法(钨光源)、过氧化物酶染色
过氧化物酶活性强度:嗜酸>中性粒细胞>单核。 淋巴和嗜碱细胞无过氧化酶活性
报警
报警来源:标本异常,超出项目参考范围,符合复检标
准 报警形式:图形、符号、文字 报警信息:(表3-18---3-21) 报警处理
干扰因素分析
RBC:WBC增加、RBC凝集、大PLT、PLT聚集 HB:脂血、高胆红素、WBC高、PLT高 WBC:有核红、未溶解RBC、WBC聚集 PLT:小RBC、RBC碎片、PLT聚集、大PLT、 WBC碎片
溶血剂
1.含氰化物:形成氰化血红蛋白,540nm(改良HiCN 法)。氰化 物有毒。 2.不含氰化物:如SLS(月桂酰硫酸钠)法,需用HiCN校准。
方法学评价
三分类已较少用
五分类,准确度及精密度更高。 仍无法取代人工镜检。
第二节 临床应用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白细胞系列参数
中间细胞群MID、未成熟粒细胞IG、造血祖细胞HPC MID:单核细胞、嗜酸、嗜碱、幼稚细胞、异淋、 浆细胞 IG:早幼粒细胞至杆状核粒细胞各阶段,不包括原 始粒细胞。 HPC:干细胞移植时,检测供体HPC变化,便于选 择采集时机。
第三节 血细胞分析仪 检验图形与临床应用
仪器将体积为35~450fL的血细胞,分为256个通道 (channel)。每个通道:1.64fl。根据细胞大小,分别置 于不同的通道中,显示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istogram)。
★白细胞直方图
1.35-95fl小细胞群:淋巴 2.95-160fl中间细胞群: 单核、嗜酸、嗜碱、幼稚 3.160-450fl大细胞群: 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