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加固方案设计实用标准化版本(植筋1开洞1粘钢1碳纤维)

综合加固方案设计实用标准化版本(植筋1开洞1粘钢1碳纤维)

工程结构加固施工方案永祥加固技术工程邦固建筑科技强伊建筑结构加固工程2005年2 月26日目录第一部分编制综合说明 (3)1.工程概况 (3)1.1建筑物情况 (3)1.2工程地点与工程相关单位 (3)2.编制依据 (3)第二部分施工方案 (4)1.植筋 (4)1.1应用围 (4)1.2钻孔直径与深度要求 (4)1.3植筋施工工艺 (4)2.碳纤维板施工 (5)2.1应用围 (5)2.2一般规定 (6)2.3施工方法 (6)3.碳纤维布加固 (7)3.1应用围 (7)3.2碳纤维布产品说明 (8)3.3施工方法 (8)4、粘钢加固施工 (10)4.1应用围 (10)4.2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求 (10)4.2.1混凝土和钢板表面处理 (10)4.2.2粘接剂配制 (10)4.2.3钢板粘贴 (11)5.开洞施工 (11)5.1施工机械配备 (12)5.2切割或钻孔施工 (12)6.临时脚手架搭设 (13)第三部分管理措施 (14)1.质量检查与验收 (14)2.安全技术措施 (15)2.1通用部分 (15)2.2加固部分 (15)2.3开洞部分 (16)3.文明施工措施 (16)4.现场管理架构 (17)第一部分编制综合说明1. 工程概况1.1 建筑物情况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筒结构。

工程占地面积约 m2,总建筑面积 m2,其中地下室面积约为 m2。

工程现状为一幢未完工的建筑,主体建筑结构基本完成,外立面饰面也基本完成,设备部分尚未施工。

现业主对其平面布局及立面进行了调整,以满足今后办公功能的需求。

由于平面布局与立面调整涉及到墙体移位、剪力墙开洞、洞口补板等结构变更,因此需对原结构采取加固处理。

根据设计图纸,此次结构加固较多采用了植筋、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等施工工艺。

新增梁、板、柱与原结构之间采用植筋连接,楼板、剪力墙开洞四周粘贴碳纤维布(板),而对于承载力不够的结构梁,多采用了在梁底或梁面粘贴碳纤维布或碳纤维板的方式。

1.2 工程地点与工程相关单位工程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2. 编制依据2.1本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纸2.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砼结构技术规程(DG/TJ08-012-2002)2.3碳纤维片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 : 2003)2.4混凝土加固技术规(CECS 25 : 90)2.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2.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2.7本公司施工作业指导书2.8我公司现有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及历年来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9现行国家及市建筑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规及文件等第二部分施工方案1. 植筋1.1应用围本工程新增梁、板、柱与原结构之间均采用植筋连接。

1.2钻孔直径与深度要求本工程植筋规格有Φ8,Φ10,Φ12,Φ14,Φ16,Φ18,Φ20,Φ22,Φ25等多种,采用国产粘结剂时,其钻孔直径与深度要求如下表所示:1.3植筋施工工艺植筋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定位、钻孔→清孔→注胶→植筋→固化a. 定位钻孔根据设计图纸在结构混凝土相应位置定位,用红笔点出钢筋的植锚位置,然后根据植筋技术参数表钻孔。

钻孔采用专用电钻和钻头,确保钻孔直径D与种植钢筋相匹配。

b.清孔用毛刷配合吹风机把孔粉尘清除干净。

c.注胶进口胶水用专用注胶器从孔底部向外注胶注胶量为孔深三分之二,国产胶水调制后从孔底部向外注胶,注胶量同为孔深三分之二。

d.植筋将准备好的钢筋向同一方向旋转慢慢植入孔底,如果钢筋有轻微锈蚀情况应先用钢丝刷除锈后再植入。

e.固化钢筋植入后派专人看守,固化期间不得动摇钢筋(当气温20℃左右时,固化时间为0.75小时)。

2. 碳纤维板施工2.1应用围1)剪力墙开洞。

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剪力墙上开洞最大尺寸达到800×1300mm,从结构受力角度考虑,设计在洞口四周外两侧粘贴碳纤维板进行加固。

2)因设备管道安装要求,楼板上需开设洞口。

洞口开设完毕,洞口四周板面及板底粘贴碳纤维板进行加固。

3)部分梁底或梁面粘贴碳纤维板加固,以满足承受新荷载的要求。

4)部分现浇楼板承载力提高后,原设计承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采用碳纤维板进行加固。

2.2一般规定2.2.1碳纤维板加固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混凝土表面处理→配置并涂刷底层树脂→配置找平材料并对不平整处进行找平处理→配置并涂刷粘贴树脂→粘贴碳纤维板→表面防护2.2.2施工宜在5℃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配套树脂或采取升温措施。

2.2.3施工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对树脂固化的不利影响。

2.2.4在进行砼表面处理和粘贴碳纤维板前,应按加固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定位。

2.2.5配置树脂应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配合比配置,并根据现场温度条件确定树脂的每次拌和量,并按要求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2.3施工方法2.3.1施工准备1)真阅读设计施工图。

2)所使用的碳纤维板、配套树脂、机具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3.2表面处理1)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用修复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

2)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灌浆或封闭处理。

3)被粘贴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的结构新面。

4)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2.3.3涂刷底层树脂1)按照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规定配置底层树脂。

2)采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并在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3.4找平处理1)按照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规定配置找平材料。

2)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修补材料填补平整,不应出现棱角。

3)转角处采用找平材料修理成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

4)在修补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3.5粘贴碳纤维板1)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减碳纤维板,并按照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规定配置粘结树脂。

2)将碳纤维板表面擦拭干净至无粉尘。

当需要粘贴两层时,底层碳纤维板的两面均应擦拭干净。

3)擦拭干净的碳纤维板应立即涂刷粘结树脂,树脂层应呈突起状,平均厚度不应小于2mm。

4)将涂有粘结树脂的碳纤维板用手轻压于需粘贴的位置,用橡皮滚筒顺纤维方向均匀平稳压实,使树脂从两边挤出,保证密实无空洞。

当平行粘贴多条碳纤维板时,两条板带之间的空隙不应小于5mm。

5)需粘贴两层碳纤维板时,应连续粘贴。

当不能立即粘贴时,再开始粘贴前应对底层碳纤维板重新进行清理。

2.3.6表面防护碳纤维板粘贴完毕,表面洒一层沙子进行糙化处理,以保证防护材料与碳纤维板之间的可靠连接。

3. 碳纤维布加固3.1应用围同2.1条所述。

3.2碳纤维布产品说明3.2.1该产品适用于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梁板、柱及桥梁、隧道、烟囱等结构以及砼梁板等构件的弯曲力面,立柱外围面及结构表面的裂缝、板面等。

3.2.2 该产品具有重量轻、厚度薄:比重仅为钢的1/4,单位面积重量约为钢板的1/100;高强高效:抗拉强度为钢材的10倍;良好的耐久性及耐腐蚀性:耐酸、碱、盐及大气环境的腐蚀;施工方便:质地柔软、易加工、手工操作不要大型机具,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易保证:与混凝土的有效接触面积达95%以上。

3.3施工方法3.3.1施工操作顺序⑴基底表面处理①消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裂缝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用找平胶将表面修复平整。

②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灌浆或封闭处理。

③用混凝土打磨机、电动钢丝刷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

④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⑵涂刷底胶①按主剂:固化剂=2:1的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均匀搅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②用特制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等底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指触干燥为准),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⑶找平处理①配置找平胶。

②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要用修补胶填平,且不应有棱角。

③转角的处理也应用修补胶将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

④找平胶指触干燥时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⑷粘贴碳纤维布①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现场裁剪碳纤维布(板)。

裁减好的碳纤维布必须成卷状妥善摆放,不得展开铺放在地上。

②调配、搅拌粘贴胶(使用方法同底胶),然后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在混凝土搭接、拐角等部位要多涂抹一些。

③粘贴碳纤维布,用特制的滚子反复沿纤维方向滚压,去除气泡,并使粘贴胶充分浸透碳纤维布。

第二层粘贴应重复上述步骤,待纤维表面指触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粘贴。

④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粘贴胶。

⑸表面防护处理当需要做表面防护时(比如纤维布需与砖墙交接),纤维布表面均匀撒满洁净的砂子,以保证防护材料与原有纤维布之间有可靠的粘结。

3.3.2技术要求1)纤维布粘贴施工宜在5~35℃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

2)粘贴碳纤维布应尽量避开障碍物,如遇无法清除的障碍物而截断时,在截断部位要予以适当的处理,具体措施应视不同情况而定。

3)在表面处理和粘贴纤维布之前,应按加固设计部位放线定位。

4)原材料的保存必须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说明书进行妥善运输和保存。

4.粘钢加固施工4.1应用围1)部分梁底或梁面粘钢加固,以满足承受新荷载的要求。

2)部分柱承载力提高后,原设计承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采用粘钢加固进行加固。

4.2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求4.2.1混凝土和钢板表面处理(1)混凝土表面处理①对于原混凝土构件表层出现剥落、蜂窝、腐蚀、纸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以凿除,直至完全露出新混凝土面,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凿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沙浆进行修复。

②用混凝土角磨机、电动钢丝刷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

③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2)钢板表面处理根据设计图纸裁剪好钢板然后在钢板上间隔250mm相互错开钻孔孔径16mm. 钢板粘贴面必须用丙酮或角磨机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

(3)根据钢板钻孔位置再在混凝土相应位置钻孔,并安装膨胀螺栓。

4.2.2粘接剂配制本工程所用粘接剂为JGN粘接剂。

JGN粘接剂是《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CECS25:90推荐产品。

JGN粘接剂为甲、乙两组份,使用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按1:4比例配制,注意搅拌时应避免雨水进入容器,按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容器不得有油污。

4.2.3钢板粘贴a、粘接剂配制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和钢板表面上,厚度适中,涂抹时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