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8课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8课


姮娥( héng )
一撮灰( cuō )
瞬间( shùn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
是值得赞美的。
错字: 侵
改正: 浸
(2)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错字: 莫
改正: 寞
(3)园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错字: 园
文章主旨
《日》一文通过飞蛾扑火、夸父追日两个事 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的英勇献身精神,表 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 偷生的战斗决心。
《月》一文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的感 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姮娥一 样的为改变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文章脉络
重难点探究
作者作品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现当代作家。 1904年生于四川 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0年秋进入成都 外语专门学校读书,1927年赴法国求学。 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时,始用巴 金的笔名。巴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 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激 流三部曲”(《家》《春》《秋》);“爱 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重难点探究
3.“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一再地写月“冷”“死”有什么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冷 ”“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 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重难点探究
4.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三者有相似之处吗? 飞蛾扑火,“终于死在灯下”,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
重难点探究
2.在叙述完飞蛾、夸父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 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文中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 缥缈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他们一个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 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 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 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因为前 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话做铺垫的,目的是引出后面 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 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③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④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
⑤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 排序: ②④①⑤③
5.文学常识填空。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 ,四川成都人。现
当代著名 作 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家》《春》《秋》) 、__“__激__流___三__部__曲__”_________
“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日》 《月》选自散文随笔集《 龙·虎·狗 》。
6.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文,八年级二班的同学决定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
算“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作者由飞蛾进而联想到夸父“ 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与飞蛾的葬身灯下情同、理近。姮 娥奔月,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 他们为了自己的追求,百折不挠,坚韧顽强,心甘情愿,在所不 惜。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旸谷( yáng )
浸润( jìn
)
皓月( hào )
改正: 圆
3.为句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 D )
有一双翅膀,我
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
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
烟使 宁愿
C.假如 宁愿
D.倘使 甘愿
4.给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②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
bēn(奔腾) 奔 bèn(奔命)
露 lù(露台) lòu(露脸)
字词知识
3.形近字
旸yáng(旸谷) 扬yáng(发扬) 畅chàng(畅通) 皓hào(皓首穷经) 皑ái(白雪皑皑)
娥é(嫦娥) 蛾é(飞蛾) 峨é(巍峨)
浸jìn(浸透) 侵qīn(侵略)
字词知识
4.成语辨析
轰轰烈烈 声势浩大 求同 两词都有“声势浩大”的意思。
理解文题
“日”“月”自古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 作者以“日”“月”为题,借物抒情,表现了 为追求光明、改变世界不惜牺牲一切的精 神。
创作背景
这两篇文章都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前后只有一天之隔。 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 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 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 命。作者写作《日》和《月》,就是为此而发,以飞蛾、夸父 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的精神, 赞美飞蛾,也就是赞美抗日将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 于启迪性和鼓舞性。
1.两篇文章题为“日”和“月”,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写飞蛾、 夸父和姮娥?
飞蛾“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夸父“追赶日影,渴死 在旸谷”,姮娥也是为了追求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寒冷,为了使 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这三者情同理近,都表现出一种敢于追求 、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它们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一种象征。 作者写“日”“月”就是要赞美光明,赞美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 自己生命的人,所以才用大量的篇幅来写飞蛾、夸父和姮娥。
八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短 文 两 篇
巴 金
字词知识
1.字音字形
浸在( jìn ) 倘使( tǎng ) 皓月( hào ) 咏叹( yǒng) 旸谷( yánɡ ) 姮娥( hénɡ ) 飞蛾( é ) 一瞬间( shùn )
字词知识
2.多音字
cuō(撮合) 撮 zuǒ(一撮头发)
nìng(宁愿) 宁 níng(宁静)
前者常用来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例句:“3·15” 期间,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假”行动,在全国各地展 辨异 开。后者指声威和气势非常大。例句:太平天国运 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字词知识
5.重要词语释义
倘使: 倘若。 飞蛾扑火: 飞蛾扑到火焰上。后比喻自取灭亡。 轰轰烈烈: 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长空: 辽阔的天空。 皓月: 明亮的月亮。 凭栏: 靠着栏杆。 瞬间: 转眼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