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讲 产品色彩设计

第八讲 产品色彩设计

产品色彩设计
主要内容
1. 2. 3.
4.
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知识 产品色彩与形态 产品系统配色 产品色彩设计与流行色
一、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知识

产品色彩设计的意义

色彩是产品造型要素中的重要因素,最先引起消费 者的注意,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人观察物体时,最初20秒,色彩影响占80%,形态占 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态占40%,5分钟后, 各占一半。






系列产品形态的色彩,应使用较为一致的色彩,并 结合一些装饰性细节,使各产品之间产生某种联系, 形成系列感,家族感。 以色彩区分模块,体现产品的组合性能和功能区分。 以某种有标准的用色为参考进行同类产品的调和配 色。 以销售业绩好的产品为参考配色。 推广及研究流行色 使用公众持续看好、富于生命力的产品色彩,对可 能选用者进行色彩喜好分析。 恰当及时运用季节感的配色。 色彩要体现企业的品质。
色彩形象坐标系统

是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NCD)开发的,以冷暖的 变化为横轴,以软硬的变化为纵轴组成一个坐标系。

配色的基本原则

整体色调


指从配色整体得到的感觉,由一组色彩中面积占绝对优势 的色调来决定。色调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产品的物质功能要求

首先考虑与产品物质功能要求统一,比如:消防车的红色基 调,军用器械的草绿色基调等。

产品形态色彩设计方法

强化:加强产品形态的色彩效果,达到加强对产品 局部形态的感受,表达产品的设计概念。

丰富:用色彩来丰富单一的产品形态,改善产品的 整体效果。

归纳:用色彩归纳、整理和概括形态,使形态感觉 单纯,统一。

对比:通过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面积 对比等手段,可以烘托、陪衬和加强主体形象。

产品色彩设计的常用手法

功能主导:满足功能,以功能为主导。 卓尔不群:显示个性,特立独行,吸引眼球。 时尚流行:追随季节和潮流,不断翻新色彩。 入乡随俗:与现有同类产品相适用,与目标使用环境相协调。 隐喻——价值攀附:通过参考造型相似和逻辑相关的物体获 得被参考物体的意义和价值。
奢华手机品牌Vertu推出第三代Constellation,设计概念源于喷射机,外壳采用 18K金与不锈钢打造而成,全金属的外壳配合黑、灰、粉红等颜色的皮革,十分 高档。

根据品牌定位


根据流行的消费价值定位


根据流行色定位

时尚产品设计,色彩设计占用重要的位置,需要密切市场的 色彩嗜好,预测色彩的流行趋势,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流行 色不断改进产品的色彩设计。

产品色彩设计程序

市场调查及色彩设计定位

色彩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从市场调查实践中而来,通过市场 信息的收集整理得出科学的结论确定产品色彩设计定位, 并应用于具体的产品设计中。 通过语义分析法建立色彩感性坐标系统,使感性形容词与 产品色彩和产品色彩设计方案建立起对应关系,在坐标系 中根据相应的语义的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流行色的功能

社会经济功能Fra bibliotek它与生成、销售相关联的影响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影响产品在销售市场的表现,二是企业生产状况,促进企 业管理进步。 流行色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辅相成,能够丰富美学理论。 流行色的发展水平是整个色彩工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 标,商品、公共设施、城市环境、衣着穿戴的色彩水平直 接体现着这个国家或城市的色彩发展水平。

色彩的距离感,暖色、高明度色,高纯度色有拉近距离的感 觉,冷色、低明度色有距离边远的感觉。产品设计用来丰富 层次感的工具。

色彩的软硬感,纯度高的色彩和冷色比较硬,纯度低的色彩 和暖色感觉比较软,对比度高的配色感觉较硬,反之,感觉 较软。

产品色彩设计的文化层次

色彩的象征性
与人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关,是人的社会文化属性在色彩感受 上的映射, 比如:绿色象征青春活力,新生事物,生命;红色象征热情, 喜庆革命、活力;黄色象征光明,丰收,欢快等。
色彩的轻重对比与平衡关系


色彩的面积对比与平衡关系


配色的层次感


各种色彩具有不同的层次感,是有人们的视觉透视和习惯造成 的,在产品设计时,可利用色彩的层次感特性来增强产品的立 体感。 一般来说,纯度高,注目性高,有前进感,反之,有后退感。 明度高,有扩张感,反之,有收缩感。面积大,前进感,面积 小,后退感等等。

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

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知识

产品色彩设计的生理层次


产品配色首先考虑对人的感觉、知觉、人体尺度等因素, 如:色彩的知觉度。 色彩知觉度包括色彩的辨认度和醒目程度。 色彩的辨认度是指对底色上的图形色的辨认程度,产品色 彩辨认对产品功能的发挥有很大的意义,良好的色彩辨认 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利于人机协调。 色彩的辨认度

美学功能


文化功能


流行色预测理论

流行色预测中的若干因素

地理环境因素 重要背景事件因素 不同阶层人群因素 材料因素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的色彩动向。 分析历年和当前流行色资料,通过对纵向与横向流行色资 料的分析、研究,根据当前的流行趋向,抓住即将显露的 萌芽因素,作出判断。 专家意见综合,国际流行色委员会每年2月与7月在巴黎召 开个委员国专家会议,各国专家介绍本国的流行色提案, 通过评论,最后通过表决推荐国际流行色。


色彩的地域文化特点
一定地域文化中色彩文化情绪是在历史过程中由社会、文化 活动相互作用而凝聚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比如:各国和地区对色彩的不同喜好,意大利人喜欢绿色和灰 色,日本人喜欢红、白、橙、黄等颜色,禁忌黑白,深灰色 和绿色等。

中国汽车市场色彩心理调查

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产品决策导向性原则

产品色彩设计的心理层次


产品色彩的心理感受中,一是色彩本身带来的感受,更重 要是视觉感受经验同其他感官经验相互作用而衍生出的心 理感受,比如色彩的通感。 通感指人类利用其他器官的感受经验来认识,理解描述新 事物的方式,色彩通感主要包括,轻重感,动静感,距离 感和体量感。

冷暖感,红、橙、黄属于暖色,蓝色为冷色,绿色和紫色为 中性色。

流行色特点

鲜明性特点

具有鲜明特征,与其他色彩相区别。 不是即时性的显现和应用,某一季的流行色不会因为下一季 流行色的公布而立刻宣告结束。 7年为一个周期,与人的生物规律相符合。

延时性特点


周期循环性特点


流行色与常颜色

是一对互相联系、互相区别有相辅相成的概念,二者互相 依存,互相补充,互相转化。

划分:用色彩的不同对产品的局部和整体进行合理 划分,以减轻形态的笨重和单调感,增加视觉分辨 率。
三、产品系统配色

色相和色调系统


将色彩三要素中的色相作为一个因素,明度与纯度 综合为色调作为另一个因素组成的一个配色系统。 日本色彩研究所的“日本色研配色体系”1986年发 表了201色图表。


流行色协会与机构

中国流行色协会


82年成立,从事流行色研究、预测、设计、应用等机构和 人员组成的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色彩事业建设的主要力 量和时尚产业的前沿指导机构。 世界主要流行色组织、机构包括


国际流行色协会 国际色彩权威 国际纤维协会 国际羊毛局 国际棉业协会

流行色应用领域

配色的节奏

常用配色基本方法

渐变

支配色:所谓支配,即对周围环境起引导控制作用。 支配色,是把它做为主要色彩,浸染或主导其他色 彩的颜色。

分隔:就是隔开,离开的意思。分离效果配色是指 在两色或是多色的配色中,在过于融合或过于强烈 的情况下,在相互连接的色彩中插入一种分离色来 达到色彩调和的目的。

建立感性坐标系统,选择适当的色彩


主色调的选择

产品色彩设计主要包括主色调和辅助色,首先选择主色调, 是设计的总倾向,总效果。任何色彩设计方案均有主色调 和辅助色。主色调以一到两种颜色为佳,确定后,其他辅 助色与主色调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色调。
主色调确定后,为了强调某一部位而进行重点配置,重点 施色常用于操作部位,引人注明的运动部位和商标等。 进行实验来确定色彩设计与产品的配合,发现并修正相关 问题。 收集产品在市场上的相关信息,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调整色 彩设计策略,为色彩设计改进找到切实的依据。

产品决策是整体产品的市场针对性策略,包括产品属性、 品牌策略、包装策略等方面,决定了产品的基本属性和商 业价值。 功能为主,表达功能。 人、机、环境相协调。 充分考虑到工艺对产品可能产生的影响。 不同国家地区对色彩的爱好和禁忌。

功能性原则


环境性原则


工艺性原则


嗜好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成本控制、绿色设计,材质本色。 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属性和人机关系等 各个因素。 美学原则 运用统一、调和、均衡、比例与分割、韵律等审美法则
色彩轻重,冷暖感


色彩的涨缩感,明度高和偏暖的色彩有膨胀感,低明度偏冷 的色彩有缩小的感觉。 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与明度关系最大,从轻到重排 列如下: 白色> 黄色>橙色>红色>灰色>绿色>蓝色>紫色>黑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