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重实效总结材料
今年以来,湖南省东安县农村信用社认真遵照市联社关于对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并结合辖内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多措并举,深入扎实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6月末,该社共收回不良贷款1265万元,较年初下降5.4个百分点,完成市联社分配清收任务1080万元的117%。
一、明确清收责任,增强主动性。
为确保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扎实推进,该社在市联社召开的“控新降旧,大力清收不良资产”会议后,及时成立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东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重点。
同时,县联社制定下发了《东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良贷款清收奖罚办法》,并在全面摸清贷款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分区域明确清收责任,落实清收任务,达到清收区域、目标任务、工作责任“三落实”。
二、突出清收重点,增强针对性。
一是以大额不良贷款为重点。
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分区域对单户余额在2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逐笔建立台账,加强跟随踪监测,掌握风险动态,制定清收措施,实行攻坚清收。
二是以跨辖区贷款为重点,对本辖区以外的贷款,无论金额大小,实行专人管理,并由资产保全部抽调专人,组建专班,实行集中突击清收。
三是以职工责任贷款为重点。
按照“谁介绍担保、谁负责清收管理”的原则,对职工介绍、担保发放的贷款
逐笔清理核实,实行责任清收。
三、多措并举,增强实效性。
为全面调动信用社信贷人员清收工作积极性,全方位开展清收工作。
一是严格考核奖惩,加大清收问责力度。
县联社与各基层社签订了清收不良贷款责任状,将不良贷款清收绩效与各社主任年综业绩考评挂钩,与全辖全体员工绩效工资挂钩,严格问责,促进全辖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开展。
二是明确职责,分工负责。
按照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要求,结合全辖不良贷款存量的情况。
对存量不良贷款中明确联社和基层社的工作,分工负责。
对已胜诉的贷款,各社负责提供已胜诉的借款人有无财产可供执行及住所变更情况报联社资产保全部。
由联社组织人员参与,并与法院协调,对这类贷款进行强制执行。
三是依法强制清收,对恶意逃废债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借款户,适时提起诉讼,依法强制清收。
截止6月末,该社通过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收回不良贷款本息86万元。
四是转化盘活清收。
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借款手续不合规,但货物仓储量大、流动资金明显不足的借款户,及时注入资金,重新完善手续,助其度过难关,实现转化盘活清收。
五是加大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
一方面由联社统一向县人民政府请示,请求政府协助清收和出面解决;另一方面由联社组织人员参与基层社对这类贷款的跟踪催收。
对收回难度较大、清收进度较慢、且问题较多的社,由基层社向联社报告增加人员协助清收后,联社依据具体情况组织人员参与突击清收。
对农户小额不良贷款和其他自然人不良贷款,由各基层社自行组织本社信贷员或抽调内勤人员参与清收。
六是抓好内部清欠,营造清收良好氛围。
今年上半年以来,全辖共清理农信社内部职工及家属欠款36户,收回本息163万元,内部职工不良贷款全部结清。
四、建立激励机制,增强紧迫性。
一是实行目标管理。
全面执行不良贷款清收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不良贷款清收目标责任书,每月从职工的目标责任工资中拿出500元用作专项考核,并与职工年度评先评优挂钩,进一步激发了员工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
加大对各分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的督查力度,针对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现场督促整改,确保清收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通报清收信息。
采取五天一统计、十天一通报的办法,及时将辖内职工的目标任务、清收进度公布上墙,起到了较好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四是实行诫勉谈话。
对工作和措施不力,清收进度缓慢,不能按时完成阶段目标任务的社主任,由联社主任对其进行约见谈话与诫勉谈话、“黄牌警告”,并在全县信用社进行通报,从而增强了职工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的紧迫性,有效地促进了不良贷款的清收,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