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统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交流材料

在统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交流材料

在统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交流材料自2016年我县统计业务规范化工作被省统计局授予“统计业务规范化优秀县”荣誉称号以来,为进一步巩固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成果,我县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提升县级统计工作的重要抓手、有效载体、常抓不懈、持续发力、强势推进,由创建达标向制度化、常态化转变,由一般水平向全市、乃至全省一流迈进,努力实现全县统计工作年年都有新进展、年年都新突破、年年都新风貌,精心打造优秀县级统计工作升级版。

一、主要成绩近年来,随着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带动全县统计整体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迈上了新的台阶,统计业务综合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因此,县局先后多次受到了省市统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2016年度,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被省统计局评为“先进单位”,同年被市政府办公室授予“统计系统先进单位”;2016年度,人口普查工作被省人事厅和省统计局联合授予“全省先进集体”,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被市统计局评为“先进集体”; 2016年,在全省“三文明”“三十佳”创建活动中被省统计局评为“全省统计系统文明单位”和“全省统计系统十佳统计局”;连续两年局班子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2016年,被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联合授予“河北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暑期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统计业务工作连续四年被市统计局评为“优胜单位”。

同时,多项工作主要做法,先后在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全市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全省农村统计工作培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或典型发言。

另外,全市及周边市县先后共有12个县区以及石家庄鹿泉市局等统计同仁来我县参观交流。

二、具体做法(一)树立政府行为理念,行政推动升级。

把规范化工作纳入政府统计工作重中之重和常规工作持续推进。

一是政府支持到位。

以县政府名义相继下了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统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站的通知》等文件,从政府层面对相关工作提出了要求。

同时,加大投入力度,有效地解决了统计工作中人员、机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等问题。

二是领导重视到位。

统计业务规范化工作开展以来,省市局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工作,为我县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

县政府主管领导多次亲临统计局及乡镇统计站进行调研指导,听取专题汇报,召开专门会议推进。

三是责任目标到位。

建立“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分口抓,专业人员具体抓”的责任制,按时间进度逐条逐项逐人分解工作任务,自下而上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培强县局示范龙头,档案管理升级。

以县局业务规范化工作为龙头,下大力推进县级业务规范化工作率先达标,发挥龙头带动效应。

一是建起了标准化档案室。

档案室配备了高密度档案卷柜、专用电脑等设备。

二是规范了资料归档。

按照“五统一”(统计标准,统一格式,统计封皮,统计盒标,统一编号)的标准,对2016年以来的所有统计资料进行了归档,共整理高标准档案381盒1270卷。

三是建充实完善了统计台帐。

统一设计制作了县、乡、村三级纸质台帐并按要求建立了相关电子台账。

四是创新了档案管理方式。

整理建立了全县1949年以来统计综合资料和六普资料电子档案(电子书),并利用光盘、移动硬盘、电脑等介质同时保存各类统计资料。

实现了档案管理由单纯的纸质档案向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转变。

(三)筑牢基层建设基础,延伸覆盖升级。

按照“全专业覆盖、全过程推进、全方位规范、全系统辐射” 的总体思路,借势推进全县统计“双基”建设工作升级。

着力推进规范化向全县所有乡镇和重点企业、重点单位延伸,力促基层统计规范化工作全覆盖。

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站工作的通知》文件,各乡镇按要求达到有“六有”(有专门机构、有专用办公场所、有专业队伍、有专用办公设备、有专门制度、有专业台账)标准。

为确保3 / 11质量,县局为全县15个乡镇统一采购了电脑及打印机;统一制作了管理制度(《报表审核管理制度》、《乡镇统计人员岗位职责》、《乡镇统计站工作职责》、《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四上企业”和其他基层统计单位参照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为统计人员落实了固定办公室,配置了档案柜、专用计算机和打印机等办公用设备。

县统计局对基层统计单位制订了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评比,严格按考核制度兑现奖惩。

(四)突出能力提升关键,队伍建设升级。

围绕“锤炼一流队伍,打造一流工作”目标,全力提升统计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

一是人员配备不断加强。

通过政府行为,不断壮大县局和乡镇统计队伍。

县局编制由“三定”方案时的16增加到了22人,乡镇统计站达到了2人以上,各行政企事业单位都配了专兼职统计人员。

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统计网络。

二是业务培训不断强化。

采取业务知识讲堂、以会代训、跟班学习、实地指导、参观交流、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

近年来,相继邀请市局领导及专业科长开展专题讲座20余期,累计培训达1000余人次。

为统计人员印发培训资料千余份,刻录下发培训光盘近百张。

同时,每年免费给乡镇统计人员征订《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等报刊书籍。

三是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一方面,加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和继续教育工作。

近年来,组织学习、考试并新发放《统计从业资格证》120多个。

另一方面,鼓励统计人员积极参加统计专业职称考试。

通过领导带、奖励促等举措,近年来全县取得高级统计师1名、中级统计师78名,助理统计师5名,其中县局有18名专业人员取得统计师职称资格,占全体干部职工总数80%多。

四是队伍管理不断完善。

建立统计人员准入机制,凡更换或新从事统计人员需征求县统计部门的意见,最大限度保证新进人员符合专业要求;建立统计人员信息库,按照统一格式,建立了包括所有统计基层报表单位近2000余人统计员的主要信息和联系方式名录,有效地对全县统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统计队伍全员激励机制,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和县局干部职工的考核考核力度。

依据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比,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强化数据质量核心,数据生产升级。

一是严格数据生产流程。

从统计调查工作的布置、调查、收集、审核、上报、发布以及使用的全过程,制定了严格的统计工作流程。

二是严格数据质量要求。

按照“基础资料五有”(即有原始记录、有计算依据、有基层报表、有统计台账、有专业档案)和“数据四个一致”(即要确保基层上报数据与实际情况数据一致、汇总数据与分项数据一致、上报数据与台账数据一致、基层数据与统计部门核定反馈后数据一致)的标准,对基层单位报表认真把关。

三是严格数据审核办法。

5 / 11建立“三审、三字、一章”(统计员、主管领导、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盖章)和审核登记制度。

四是强化评估分析。

要求不论月报、季报和年报,必须有报表说明和评估报告。

(六)力促优质服务目标,统计服务升级。

紧紧围绕决策、社会、民生建立多层面、多领域、多功能的“大服务”体系,全力构建需求型、跟踪型、监测型和产品型“四型”服务统计。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社会公众需求,全方位按需提供统计服务,建设“需求型”服务统计。

二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开展“跟踪型”服务统计。

三是围绕经济预警、贫困监测及小康进程,建立“监测型”服务统计。

四是围绕统计数据的开发应用,开发具有一定深度和影响力的统计新产品,创建“产品型”服务统计。

近年来,撰写各类统计分析、信息和调查报告等1300多篇,其中被国家级报纸和刊物采用13篇,省级采用90多篇,市内网采用1200多篇,刊发量居全市县区前列。

特别是2016年,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中,及时撰写了《远学多伦看亮点破解瓶颈求突破》、《近学张北找差距奋起直追谋跨越》等分析报告为助推全县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2016年,围绕全县“国际草原马拉松赛”和“草原国际风筝节”两个重大活动,进行了专项调查,及时发布了《助力申奥彰显赛事魅力聚集人气拉动经济发展》、《风筝节搅热康保旅游业经济综合收入超亿元》、《系列活动带动规模消费活动经济激发产业增收》三个专项调查报告。

以上报告都得到了县主要领导的好评和批示,并在县委、政府组织暑期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总结大会上作了发言,其中《风筝节搅热康保旅游业经济综合收入超亿元》调查报告还被《统计与管理》采用刊发。

另外,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充分发挥统计的“晴雨表”、“监测器”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及时编发《经济要情动态》等服务性,时效性、针对性强的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其中被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批示率达80%以上。

(七)激发工作创新活力,推进方式升级。

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激发统计事业发展活力和动力。

一是在总体工作思路上,提出建设诚信统计、规范统计、服务统计和活力统计“四个统计”目标,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上台阶;二是在“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上,建立了查询催报机制、审核评估机制、检查指导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四项保障机制”,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完整依法上报;三是在“城乡一体化”调查工作中,建立了目标管理、督促指导检查、考核激励、弹性补助机制,调动了记账户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在巩固统计业务规范化上,提出“全方位规范、全专业覆盖、全过程推进、全系统辐射”举措,推动全县统计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五是在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上,实行了兑现工作经费弹性补7 / 11助考核办法,保证了经济普查的质量和进度。

六是在统计服务上,提出并开展建设需求型、跟踪型、监测型和产品型“四型”服务统计。

七是在常规工作上,推行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等一系列新举措。

(八)增强依法治统意识,优化环境升级。

一是推进普法宣传经常化。

把普法工作和统计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宣传。

借助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会议等开展形式多样宣传,在扩大宣传面上着力。

把握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宣传,借助法制宣传日、大型普查期、年报部署阶段等重要时期开展集中宣传,在营造氛围上着力。

拓展宣传载体重点宣传,利用广场LED显示屏、制作普法宣传台历、印制普法宣传笔记本以及印发《明白卡》、《统计事务告知书》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在注重实效上着力。

二是推进统计行为规范化。

首先,规范县统计部门统计行为。

打铁必须自身硬,县级统计部门在进行统计活动中,自觉规范统计行为,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为,树立统计良好形象,发挥统计行业表率带动作用。

其次,规范基层统计部门统计行为。

要求基层统计人员严格按照调查制度开展工作,严格工作流程,严肃工作纪律,不人为干预、编造统计数据。

再者,规范统计对象统计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