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简平作品专练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简平作品专练

简平作品专练欢喜简平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

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

可我却翻不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

可是,母亲来了,她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那封面上标着鲜红的纪年:2012年。

母亲坐在我的床头,用平静的声音对我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过去,而且总是走得过去的。

你看,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所有的日子都在前面一天天等着你呢。

”也就是从那个12月开始,母亲每周三都早早地来到我的住处。

她来时总是两只手都提着沉沉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刚刚买好的蔬菜、瓜果,有时还装着报纸和书籍。

我怕她累着了,让她每次都坐出租车过来,但她不肯,说这点东西她提得动。

所以,母亲还是每每乘公交车来,路上要倒几趟车,来回至少得两个多小时。

一进门,母亲就忙乎起来,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拣菜、洗菜,然后去厨房煲汤做菜,稍有空隙,还帮我打扫屋子。

这个时候,我就会停止无穷无尽的销蚀灵魂的妄念,在颠簸的气流里上下乱飞的风筝便也静止在了空中。

从此,每个周三成了我心里企盼的节日。

每当听见母亲用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我心里就欢喜得像是燃放起了焰火,那焰火在彻骨的寒冷中美丽绽放,将凛冽染上了一层明亮和温暖。

我感觉那一天心情特别平和,特别安宁。

我真的又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趴在窗前看外面的天与地了。

原本因为恐惧和焦虑,我如同一只被蒙住眼睛的惊慌的小鸟,哪怕飞得再高,也看不见连绵的山脉和澎湃的海洋了。

那天,下雪了,江南的雪花不是完整的一朵朵的,谁都无法相信它会聚起来,可偏偏不多时,雪就把房顶、树枝和路径覆盖住了,白色皑皑,一派纯净。

我真的好欢喜啊。

只是母亲要回去了。

屋门关上的刹那,我便急急地返身来到窗口等待着,等待着……母亲瘦弱的背影出现了,她一步一步地踏在积了雪的小道上,雪花落在她的肩头,落在她的发上。

直到这时,我才第一次那么真切地看见,母亲的头发早已花白如雪。

是啊,亲已经75岁了,苍老毕现。

之前,我从来没有在母亲跟前流过一滴眼泪,但这时我禁不住泪水崩落。

母亲的脚步带走了冬雪,牵来了春天的消息有一天,母亲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吧。

”于是,我欣然跟着母亲去了一处公园。

虽说还有些许料峭春寒,但杨柳枝头已爆出嫩黄嫩绿,令我想起李白“春风柳上归”的诗句。

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

回到家后,我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写下了病后第一篇文章,当我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泪流满面,我为自己能重新开始写作而欢喜万分。

夏季的一个周三,飓风来临,黑云压城,狂风暴雨仿佛要掀翻整个世界。

我正忐忑不安时,母亲敲响了房门。

只见她完全成了一个“水人”,不等我开口,她自己先笑了起来,说那浓雾的风雨真像一堵厚厚的山墙,但她穿越过来了。

我跟母亲说:“以后你别每周都来了。

”母亲没有接我的话头,继续说笑道:“穿越还真要有点儿气力的。

”着又到12月了。

因着母亲,我甚至都没有觉得冬季已至。

那个周三的上午,我习惯性地等着母亲的到来。

可是,这一次,我却没有等到。

母亲打来电话说,她今天不能来了,因为她胆囊炎发作了,老毛病了,已经吃了药,在家躺躺就是了。

我不放心,让我妹妹带母亲去医院检查。

结果出来了,竟是肝癌,而且医生说可能只有六个月的存活期。

霎时间,我重跌入一年之前,又回到了天寒地冻的日子。

但是,母亲再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再一次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

这一次,鲜红的大字标着的纪年是2013年。

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往后的日子跟以前不会有什么两样。

”在母亲做了介入治疗两周之后,我和母亲互相扶持着,登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

坐在维多利亚港边,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望着天边的一抹祥云,我跟母亲一块说起了我们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浦江,说起了流经母亲故乡江苏常州的大运河,说起了母亲年前专为我祈福而到过的黄山湖。

望着粼粼波光,我想,水流滔滔,千回百转,所有的河系水脉终将汇合,日夜不息地奔向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

我对母亲说了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那时,他躺在柏林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当他看见窗外一棵树上停了一只小鸟,而且不断地啼鸣,不由得拿起笔来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

布莱希特说,我死之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

这时,正好有一只鸟儿从苍翠的树丛中鸣叫着飞起,我和母亲都欢喜得笑出声来。

(节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既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又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

B.文章非常注重段落间的过渡,如第五段开头一句,既承接上文对雪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春景的描写,使上下文段落间衔接自然。

C.文章第八段中“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因为母亲确认自己是老毛病发作了,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

D.文章中的母亲勤劳、简朴、乐观,她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她以自己的勇敢、乐观,让身处痛苦中的儿子看到希望,感受到欢喜。

2.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

3.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1.C“是因为母亲以为是老毛病发作了,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错,这应该是母亲害怕“我”担心和再次陷入绝望而在“我”面前的掩饰,是母亲的良苦用心。

2.(6分)对于自然界来说,春天的到来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来说,人生的春天却不是自然到来的。

(2分)春天的蓬勃生命力感染了“我”,让“我”心中有了希望,对我来说是神圣的。

(2分)母亲的给了“我”勇气,给了“我”战胜厄运的信心,让“我”重新站起来,这是一种比自然更神圣伟大的力量。

(2分)3.(6分)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2分)点明主旨,借布莱希特的“我死了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表达一种坦然面对死亡的旷达;(2分)与第一段的绝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2分)八月的车前草简平①八月,这是最热的时期,所以知了叫得特别响:“热死啦!热死啦!”那时候,我们新村里有好多树的,知了就躲在树上的繁枝密叶里,不知疲倦地歌唱,响彻天地。

我们这些男孩被吸引住了,都想爬到树上捉一只知了回家养着。

②可是,不是人人都有爬树的本事的。

班里块头最大的大模子拍着胸脯说,你们看我的!说着,他往两个手掌里各吐了一口唾沫,然后用手臂和脚掌紧贴树干,试图也做出青蛙蹬腿那样轻巧而敏捷的动作,可他试了几回都没成功。

这时,我们班最瘦弱的“老病鬼”站出来说,其实,捉知了用不着爬树的。

③老病鬼有过敏性哮喘,这病一年四季说发就发,根本不知道究竟哪个是过敏原,吃了鱼会发,闻到油漆味会发,摸摸鹅卵石也会发。

哮喘发作起来时,他的喉咙里就像拉风箱一样,嘶啦嘶啦地响。

因为生病,他来上课的时间不多,所以大家不大想得起他来。

虽然他不大来上学,可他很想让我们告诉他班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语文数学都教到哪里了,但我们对他却心不在焉,不太搭理。

有件事我不太明白,老病鬼看见我吃冰棒的时候,两只眼睛会盯着我,我问他你想吃吗,他摇摇头说,他不能吃冰棒,一吃就要发哮喘的,但他却央求我,不要把冰棒棍扔掉,让我吃完后送给他。

④我们问老病鬼,不爬树那该怎么捉知了。

没想到,他居然头头是道,说只要在晾衣服的竹竿上粘上面团,然后去粘停在树上的知了就是了。

我们连忙问,怎么去弄面团呢?因为那时面粉是定量供应的,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他想了想说,他去找他奶奶。

因为平时他发病时不想吃饭,只吃些馒头,所以,他奶奶用籼米跟别人家换了一些面粉。

获取更多专业语文资料请关注“儒愿学堂”,“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他说,他回家去让奶奶和面做馒头,到时,趁她不注意,将面团偷出来分发给大家。

我们吩咐他现在就回家去,缠住他奶奶做馒头。

大模子还说,要是你奶奶不肯,你就立刻发作哮喘,倒在地上,嘴里吐白沫。

我说,他是哮喘,又不是羊癫疯。

⑤我们将信将疑地跟着老病鬼一起走了。

他走进自己的家里,而我们则蹲在他家的窗台下面。

他家的窗子外面,长着一丛车前草。

这时的车前草还没结子,正在开花。

车前草的花不是那种大花朵,没有一片片的花瓣,说是花,不如说是粗粗的草,看上去让人想到女孩子的小辫子。

车前草的花也没有五颜六色的浓彩,就是淡淡的绿色,草色青青,草香浅浅。

我们一边抚弄着车前草,一边竖起耳朵探听窗子里面的声音。

⑥一切顺利。

不多会儿,我们已经每人拿着一根晾衣服的竹竿在新村里的树上扑来扑去,竹竿顶头都糊着小面团,一看到树上的知了,立刻粘上去。

这个捕蝉神器真是非常管用,不消多时,我们个个都捉到了知了。

⑦我到家后才想起来,还没有给知了准备好“蝉窝”呢,于是,只好放进了饭罩里。

我一动不动地守着知了,期待它发出嘹亮的蝉鸣。

可是,这只知了却一声不吭。

⑧傍晚的时候,大模子到我家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小竹笼,里面放着他先前捉到的那只知了,知了正在鸣啼。

大模子看了看我放知了的饭罩,不由得大笑,说我是用炮弹打蚊子。

接着,他又将手伸进饭罩,抓住知了看了看。

这下,他笑得更响了,甚至还弯下了腰去。

“哈哈哈哈,你捉了一只不会叫的知了!”“你怎么知道它不会叫?”“哈哈哈哈,它是雌的,不是雄的!”我这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会鸣叫的只是雄性的知了。

大模子笑着而去,而我蓦然间泪水上涌。

⑨那天晚上,老病鬼来了,他佝偻着后背,脸色灰白,喉咙里拉着风箱。

他告诉我说,他又发哮喘了,他奶奶说一定是知了过敏,随手就把他的知了连笼子扔出了窗外,他不顾奶奶阻拦,跑出去捡了回来。

他还说,他一直希望我能多跟他说说话,在他听到大模子说了我的事后,他想把自己的知了送给我。

他说,他一直在等候,希望这是一次机会。

他将一只精致的四四方方的笼子放在我的面前。

笼子里的知了在大声歌唱。

忽然,我瞪大了眼睛——那只笼子竟是由三四十根冰棒棍叠架起来,然后用橡皮筋绑紧的,上面还沾有车前草的叶子。

⑩许多年过后,我才知道,车前草原是有“花语”的。

车前草的花语是“留下足迹”:它太不起眼了,所以期望人们能够注意到它的存在,并在它身边留下足迹。

我想,其实,车前草自己也留下了足迹的,它的足迹便是耐心的等候,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份等候有时太过艰难和漫长。

4.分析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5.文章多次写到“大模子”,有哪些作用?(3分)6.题为《八月的车前草》,全文写车前草的笔墨却不多,构思独具匠心,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4分)7.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