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摘要:本文提出在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中儿童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并指出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自定班规,创造环境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树立榜样,在愉悦中培养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采用自然惩罚法等。
关键词幼小衔接规则意识培养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一个”小社会”,需要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或章程作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就无法进行。
有关调查表明,幼儿在初上一年级时心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意识或规则意识浅薄,因此,我们要让幼儿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接受规则,维护执行规则,提高规则的执行能力。
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应由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面通力合作。
努力通过培养这一时期儿童的规则意识,为其在学龄期以至未来走向社会营造一个处处有规则,处处遵守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我是第一次教小学一年级,在开学的第一天就遇到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乐乐在课堂上随意喝水,还给他的同桌倒水喝,我就告诉乐乐:”上课的时候是不能喝水,更不能打扰同桌上课。
”放学时,乐乐见到家长就说不愿上学,家长就问孩子为什么,他说:”我上课喝水了,和我同桌的培培也要喝,我就
给她倒了点......”家长问道:”难道你不知道上课是不能喝水的吗?”孩子颇为委屈地说:”在幼儿园什么时候都能喝水,老师说想喝就喝。
”接着,孩子又对家长说:”妈妈,我还想上幼儿园上学太没劲了......”这一事例中所呈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规则意识所造成的,从中我们也看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对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二、幼小衔接中儿童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教育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二者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作准备,阶段性要求教育依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使教育内容、要求、途径、方法符合儿童发展,带有明显的、不同的阶段特点。
人生任何一个转折都将面对新的规则,社会任何一处都会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社会角色须遵守不同的规则。
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一个不正常的社会,一个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的社会。
守规则是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1]
三、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应由幼儿园、家庭及小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有利于孩子顺利成长为社会人。
根据一学期的观察和实践,下面重点谈谈小学对初入学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
1.自定班规
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班规,让儿童自己来约定自己的行为规则。
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低年级儿童对自己身边的规则有了一定的
认知,并能明白规则是自身生活、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有利于彼此之间相互认可。
如果只向学生讲规则意识而没有他们去亲身体验,规则意识是树立不起来的。
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达成一致性。
也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什么叫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又鉴于初入学儿童年龄小,大道理听不懂或听不进去,因而我们多采用直观具体的形象或事例来帮助儿童去理解。
让小学儿童自己制定班规注重的不是他们制定的班规有多全、多好,而是注重参与的过程,让儿童亲自参与制定班规这件事比儿童们制定的班规怎么样更有价值。
2.创造环境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
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对规则的崇尚与遵守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就一个学校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就一个团体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规范。
在一个规则意识浓厚的环境中个体受群体的约束和舆论的制约,个体的行为受到群体的舆论约束,近而个体在群体的环境中,按照群体的环境需要来严格要求自己,摒除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适应团体、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形成塑造自己的规则意识。
3.树立榜样,在愉悦中培养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精神奖赏的功效远远大于物质奖赏的功效,对于同学们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宣传、表扬,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这样的话,榜样的挖掘和学习是不可忽视的。
在遵守规则方面,注意把遵守规则好的同学作为榜样的学习,一方面,榜样感到了受表扬的愉快,另一方面让普通学生形成只要认真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表扬的一种意识。
4.采用自然惩罚法
教育虽然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手段,但是一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运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儿童从他律到自律,适当的让儿童受到一些自然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老师的爱意。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不同惩罚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
[2]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需要一个大的环境。
但是这个大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这就说明我们进行规则教育是多么重要。
我们要努力通过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为其在学龄期以至未来走向社会营造一个处处遵守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卓立.国内外教育.北京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