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英语教学
激情法
生注意力, 启发学生思维。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 更有师生之 意, 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以探究正确答案, 而且记忆牢固。但此
间情感的交流。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 对 学 生 大 脑 两 法不可多用, 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半球神经细胞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
!!!!!!!!!!!!!!!!!!!!!!!!!!!!!!!!!!!!!!!!!!!!!
( 上接第 94 页)
动 全 体 学 生 的 思 维 共 同 研 究 、讨 论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或 提 出 问
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习 兴 趣 , 调 动 学 习 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 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例
表示“一些、某”, time 可表“时间、倍 数 、次 ”。 然 后 逐 步 再 启 发 如 , 我 在 给 学 生 讲 the other 与 anther 的 区 别 时 , 我 就 先 在 an-
他们 sometime 表示 “某 一 时 间 ”some time 表 示 “一 些 时 间 ”, 教 ther 的“an”与“other”之间画一条竖线, 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冠语
创境法
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愤”、“悱”情境, 让学( 下转第 146 页)
![收稿日期]2007- 6- 17 [作者简介]周磊(1969— ), 宿州市夹沟镇青山中学教师。
94
2007 年 10 月 第 10 卷·第 5 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我们 在 历 史 情 境 教 学 中 , 一 定 要 根 据 教 学 目 标 、历 史 学 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 不要为了情境教学 而盲目一味地追求情境。在情境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公平地 对待每一位学生, 力争构建和谐新颖的历史课堂。
积极性。例如, 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 我利用电脑多 如 , 我 在 上 “Aswan Dam”一 课 时 , 待 学 生 理 解 课 文 后 我 为 了 培
媒体播放 了 一 个 顾 客 买 东 西 时 店 员 问 他 : “Can I help you?”的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 “一个国家花 费 了 那 么 多 时 间 和
上。这就是教师分清主次, 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 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环节组成的, 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 教师在抓
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 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丰富
住一堂课主要矛盾有同时, 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 多彩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
还是 sleeping? 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应用后者。于是, 我颇具
对比法
哲理地启发道: “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
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利于
了一个“悬念”, 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 速 形 成 , 激 起 了 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 助 学 生 区 别 的 那 些 似
暗示法
感情, 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使他们从中受
课堂教学时, 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 教师可以通过语
到鼓舞和鞭策, 调动起思维积极性, 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言 、手 势 、表 情 等 种 种 方 法 , 给 学 生 以 暗 示 , 或 接 通 学 生 的 思
设疑法
路, 让他顺利地解决某一问题: 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
2007 年 10 月 第 10 卷·第 5 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启发性英语教学
周磊
( 宿州市青山中学 安徽·宿州 234000)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07)05—0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
实效性原则
力, 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地利
法相配合, 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用的
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
作用。
一。在进行启发教学时, 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 调
及时性原则
动 学 生 的 眼 、耳 、手 、脑 等 各 种 器 官 参 加 学 习 活 动 以 引 导 他 们
进行 启 发 式 教 学 , 要 像 知 时 节 的 春 雨 , 当 需 要 时 即 发 生 , 培养自己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 能 力 。 从 而 把 传
对启发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
启发的涵义
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 感知过的, 同时又能
在我国, “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 “子曰: ‘不愤不 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二是
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孔子的启发教 鉴 于 每 个 学 生 的 知 识 基 础 , 理 解 能 力 , 接 受 能 力 以 及 性 格 、爱
节的主要矛盾, 找出各个环节不同有关键和要害, 一个个 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 ”、一 个 个 “发 ”, 环 环 紧 扣 , 发 散 思 维 和 收 敛 思 维 形 式 相 结
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即教会学生掌
合 , 列 举 法 、设 问 法 、类 比 法 、组 合 法 、信 息 交 合 法 等 等 思 维 方 握 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 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一个 差, 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疑、质疑、解疑, 设法造成思维 上 的 悬 念 , 使
点拨法
学生处于暂时困惑的状态, 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
点拨法也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 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
如, 有一 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 一学生 说 介 词 后 的 动 予的指点、启发。所不同的是, 暗示启发, 教师 只 作 暗 示 , 不 明
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 这样, 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是而非, 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的有较大区别、容易混淆的
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词、词 组或语法概念等。例如, 初中学生往往 对 一 般 过 去 时 和
寻思法
现在完成时的用法颇感困感, 我就在教现在完成时注意与一
寻思启发, 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 般过去加以对比, 从而使学生从困惑中得到较清晰的概念。
泼 、轻 松 愉 快 地 获 得 发 展 。
到启而有发, 问而有答, 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引导性原则
关键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 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启发在关键上, 启在要害 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 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
可 以概括为: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 动 性 , 遵 循 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 而不是代替学
教学的客观规律, 以高超精涵湛的技艺适时巧 妙 地 启 迪 、透 导 生走路。教师是充分唤起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觉醒, 使他们知道
学生去学习, 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的发达, 生动活 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 进求双向交流, 真正做
总之, 在新课标实施后,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 仅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增加了他们的学史兴趣, 同时 主体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而是成 为一种乐趣, 上课成为一次展现自我的良机, 学生的综合素
质不断提高。 参考书目:
① 《历史新课程标准》 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 ② 《新世纪教师素养》 张行涛 郭东岐 主编 首都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③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历 史·教 师 教 学 用 书》系列 朱汉国 刘军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词全部都要用- ing 形式, 于是我就在黑 板 上 写 出 一 句 子 : “The 确出答案; 而 点拨启发, 教师应把某些话说在 明 处 。 当 然 这 些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 后 介 绍 but 后 用 sleep 话只能在关键处, 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悬念来启发学 生 。 如 我 在 讲 到 sometime 时 就 列 出 sometimes、
( 十) 类比法
some time、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 启发学生从甲
曾见过, 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 他们: some 可 物联想到乙物, 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 方 法 来 分 析 乙 物 。 例
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 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使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
发、诱导, 把学 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 口欲言而未能”的 境 界 。 彰。
这时候,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 教 启发性教学的方法
师 如 抓 住 本 质 、在 要 害 处 稍 加 点 拨 , 启 发 的 效 果 就 会 很 明 显 。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 创造良好的信息交
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 鼓励学生而不强迫 学 生 走 ; 启 发 学 流的课堂氛围, 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 进 行 多 种 形 式 的 启
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因此英语教学中启发教学的涵义 发。我们都知道,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为主
育的涵义是: 教导学生,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 好不同, 对不同学生, 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 不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