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学考试旅游美学教材大纲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522)I、课程性质与课程设置的目的一、课程性质《旅游美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运用美学基本原则,结合旅游实际经验,对各种类型景观的审美进行系统的阐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考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1、使自学应考者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
2、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
II、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考核内容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2.旅游美学研究的根本范围3.旅游美学研究遥理论基础二、考核要求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领会:(2)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2.旅游美学研究的根本范围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根本范围领会:(1)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2)从过程的角度解释旅游活动的美学特性3.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领会:(2)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一章自然景观世界及其审美一、考核内容1.自然景观世界各构成部分(地貌、水体、太空、植物、动物)的审美二、考核要求1.地貌之美领会:(1)岩石之美(2)山峦之美(2)洞穴之美2.水体之美了解:(1)江河之美(2)湖泊之美(3)泉瀑之美(4)海域之美(5)冰川之美3.太空之美领会:(1)气象之美了解:(1)星星之美(2)月亮之美(3)太阳之美4.植物之美了解:(1)花之美(2)草之美(3)树之美5.动物之美了解:(1)鱼之美(2)禽之美(3)昆虫之美第二章社会景观世界及其审美一、考核内容1.社会景观世界各构成部分(民族习俗、社会风貌)的审美二、考核要求1.民族习俗之美了解:(1)民俗风情之美(2)时令节庆之美2.社会风貌美了解:(1)德行操守之美(2)社区文化之美(3)乡土文化之美(4)流行时尚之美第三章人类景观世界及其审美一、考核内容1.人类景观世界各构成部分(人体、服饰、举止、气质、语言)的审美二、考核要求1.人体美了解:(1)人体肤色质感之美(2)人体线条轮郭之美(3)人体形象比例之美2.服饰美领会:(1)服饰款式的形式美了解:(1)服饰文明之美(2)服饰个性之美(3)服饰色彩之美3.举止美了解:(1)彬彬有礼之美(2)落落大方之美(3)精神抖擞之美4.气质美了解:(1)内在修养之美(2)外在风度之美(3)眼神之美(4)谈吐之美5.语言美了解:(1)礼貌用语和谐之美(2)言传心声音调之美(3)适时道谢祥和之美(4)言行一致协调之美(5)出语不凡智慧之美(6)绘声绘色艺术之美第四章艺术景观及其审美一、考核内容1.实用艺术景观2.造型艺术景观3.表演艺术景观4.环境艺术景观二、考核要求1.实用艺术景观识记:(1)人文景观的含义(2)实用艺术景观的含义(3)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的区别(4)室内装潢秘须遵循的美学原则领会:(1)建筑艺术之美(2)中国园林之美了解:(1)建筑成就之美(2)工艺品之美(3)室内装潢之美2.造型艺术景观了解:(1)绘画之美(2)摄影之美(3)书法之美识记:(1)绘画与雕塑的区别领会:(1)雕塑之美3.表演艺术景观了解:(1)音乐艺术之美(2)舞蹈艺术之美(3)戏剧艺术之美(4)影视艺术之美4.环境艺术景观了解:(1)社会语言标志之美(2)广告招贴之美领会:(1)街市商店陈设布置的工艺美术内涵第五章景观之美的本质一、考核内容1.美的本质2.景观之美的本质3.景观世界的美学范畴4.各种景观类型的本质和特征二、考核要求1.美的本质了解:(1)美与人社会实践(2)美与人的本质(3)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比2.景观之美的本质识记:(1)审美创造力的概念领会:(1)人在景观中的美学底蕴了解:(1)景观世界和审美关系(2)审美关系和审美能力(3)景观审美中主客体的双向生成3.景观世界的美学范畴了解:(1)优美型景观(2)崇高型景观(3)悲剧性景观(4)喜剧型景观4.各种景观类型的本质和特征识记:(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2)社会美的审美特征(3)艺术化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第六章旅游之类的本质一、考核内容1.旅游的和谐之美2.旅游之美与故乡情结3.走向艺术化境界的旅游二、考核要求1.旅游的和谐之美了解:(1)追求和谐的旅游动机领会:(1)和谐是旅游之美的本质2.旅游之美与故乡情结了解:(1)度假休闲游中的"故乡情结" (2)回归自然游中的"故乡情结" (3)文物古迹游中的"故乡情结"3.走向艺术化境界的旅游了解:(1)诗情化的旅游(2)自然化的旅游(3)个性化的旅游领会:1.旅游的过程之类第七章旅游审美感的特征一、考核内容1.视听快感和精神愉悦的统一2.非个人功利性和社会功利性的统一3.直觉和理解的统一4.个别性和共同性的统一二、考核要求1.视听快感和精神愉悦的统一领会:(1)审美感与科学感、道德感的区别了解:(1)视听快感对美感产生的作用(2)嗅觉味觉触觉的辅助审美作用(3)五官感受的社会化与美感2.非个人功利性和社会功利性的统一领会:美感与功利性的关系3.直觉和理解的统一了解:(1)直觉与理性的关系识记:(1)无意识推理的概念(2)适应旅游审美直觉和理解相统一特性的导游方式领会:(1)意念领悟中的无意识推理4.个别性和共同性的统一领会:(1)美感的个别性了解:(1)美感的共同性识记:(1)象征图象的特点第八章旅游审美心理过程一、考核内容1.审美感知阶段2.审美经验阶段3.审美创造阶段二、考核要求1.审美感知阶段了解:(1)形式感知(2)美感发展阶段领会:(1)审美感知的特点(2)审美注意的基本规律2.审美经验阶段识记:(1)审美经验阶段在审美中的作用领会:(1)审美经验的静态分析(2)审美经验中的对应关系(3)审美经验过程3.审美创造阶段了解:(1)想象是创造的识记:(1)意象形态造型的类型(2)审美探求向审美创造过渡的原因(3)意象形态创造的步骤领会:(1)想象中的意象形态构筑第九章旅游实践的美学归宿一、考核内容1.旅游异地性的跨文化美学扫描2.中国旅游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透视3.旅游系统运作与美的规律4.走向美学未来的旅游业二、考核要求1.旅游异地性的跨文华美学扫描了解:(1)跨文化旅游特殊性的美学意味(2)跨文化旅游多样性的美学情韵识记:(1)跨文化旅游中异质文化融会的原则2.中国旅游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透视领会:(1)中国"人文山水"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2)中国山水"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3.旅游系统运作与美的规律了解:(1)旅游者的审美眼光(2)旅游管理者与社会美创造(3)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美学原则(4)旅游设施与技术美学(5)旅游信息的审美效应4.走向美学未来的旅游业了解:(1)旅游经济的审美文化品格领会:(1)旅游活动的审美文化效应II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并按照了解、识记和领会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层次的含义是:了解:对有关内容作一般性了解,为低层次的要求。
识记: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为较高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是高层次的要求。
二、自学方法指导1.必须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课程知识范围广泛,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较大的区别。
自学应考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弄清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努力把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应考者应将了解、识记和领会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1.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既不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也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基本上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了解占20%左右,识记占30%左右,领会占50%左右。
3.合理安排难易结构。
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容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请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在各能力层次上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题。
4.本课程考试命题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各种题型的具体式样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题型举例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1.旅游美学研究的根本范围是和旅游业。
2.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为。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A.旅游活动B.景观C.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D.其它2.实用艺术景观是指具有()的诉诸礼觉感受的景观。
A.使用价值B.审美价值C.艺术价值D.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三、多项选择题1.地貌之美具体表现出为()A.岩石之美B.崇高C.悲剧D.山峦之美2.具有相同属性的景观可归纳成诸如()等范畴。
A.优美B.崇高C.悲剧D.喜剧四、简答题1.简述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2.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区别。
五、综合题1.你认为服饰款式的形式美的要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请谈谈你如何欣赏建筑艺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