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配电系统概述

供配电系统概述


第二章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2.2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方式: 单母线接线 单母线分段接线 双母线接线 桥式接线
第二章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2.2.1 单母线接线
单母线接线的特 点是整个配电装置只 有一组母线,所有电 源进线和出线都接在 同一组母线上。
每一回路均装有 断路器QF和隔离开 关QS。
第二章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3.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适用于10kV架空线路为主的辐射 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 相接地故障,流过故障点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电容中通过 的电流,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优点: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 资经济。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故障时接地电流很小, 瞬时故障一般可自动熄弧,非故障相对地电压 升高为线电压,但不破坏系统的对称性,故可 带故障连续供电2h,供电的可靠性相对提高。
第二章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变电所主接线:是电气部分的主体,由其 把变压器、断路器等各种电气设备通过母线、 导线有机地联结起来,并配置避雷器、互感 器等保护、测量电器,构成变电所汇集和分 配电能的一个系统。
第二章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2.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1、保证必要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2、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3、具有经济性 4、具有发展和扩建的可能性
第二章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2.2.3 双母线接线
双母线接线有两 组母线(母线Ⅰ和母 线Ⅱ),两组母线之 间通过母线联络断路 器QF(以下简称母 联断路器)连接;每 一条引出线和电源支 路都经一台断路器与 两组母线隔离开关分 别接至两组母线上。
第二章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2.2.4 桥式接线 桥式接线适用于仅有两台变压器和两条出线的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3.2.2 TT系统:
TT系统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 保护接地方式。配电系统的中性线N引出,但电气设 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经各自的接地装置直接接地,与 系统接地线不发生关系。当发生单相接地、机壳带电 故障时,通过接地装置形成单相短路电流,使故障设 备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除故障设备, 减少人体触电的危险。
(2)按绕组导电材料分类:有铜绕组变压器和铝绕组变 压器。
目前一般均采用铜绕组变压器。
(3)按绝缘介质分类:有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
普通油浸式变压器、全密封式 干式变压器有不易燃烧、不易爆炸的特点,特别适合在防火、防 爆要求高的场合使用,绝缘形式有环氧浇注式、六氟化硫(SF6) 充气式等。
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优点: 电网绝缘水平和投资降低。 操作过电压均比中性点绝缘电网低,系统不易 过电压。
缺点:
供电可靠性相对低。 短路大接地电流使地电位上升较高,增加电力
设备损伤,对通讯系统造成的干扰影响也较大。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3.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
双电源单母线:
#1电源进线 #2电源进线
u1 (t)
u2 (t)
双电源不能同时投入。 技术措施:闭锁。
负荷侧馈线
第二章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2.2.2 单母线分段接线
当引出线数目较多 时,为提高供电可靠性 ,可用断路器将母线分 段,即采用单母线分段 接线方式。
正常工作时,分段 断路器可以接通也可以 断开。
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4.2 高压断路器
高压断路器(QF)是带有强力灭弧装置的 高压开关设备,是供配电系统中重要的开关设 备,它能够开断和闭合正常线路与故障线路, 主要用于供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与保护装置配 合自动切断系统的短路电流。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3.1.3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就是把电源中性点直接与“地” 相接,我国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均属于这种 大接地电流系统。
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 相短路,立即造成系统中流 过很大的单相接地电流,依 靠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跳闸 可迅速切除故障,再用重合 闸恢复正常供电。
装置。桥式接线仅用三台断路器,可分为内桥和外 桥两种接线方式。
(a) 内桥接线; (b) 外桥接线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发电机、变压器 星形接线中性点。
3.1 中性点运行方式有: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5) 成套配电装置:指按照一定的线路方案的要求, 将有关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组合成一体的电气装置,例如 高低压开关柜、动力和照明配电箱等。
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供配电系统中主要一次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如表4-1所示。
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油浸式变压器

干式变压器
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4.1.2 常用变压器的容量系列
我国目前的变压器产品容量系列为R10系
列,即变压器容量等级是按 R10 1010 1.26
为倍数确定的,如: 100kVA、125 kVA、160 kVA、200 kVA、 250 kVA、315 kVA、500 kVA、630 kVA、 800 kVA、1000 kVA、1250 kVA、1600 kVA 等。
1.4 负荷等级: 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
政治、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 行分级,并针对不同负荷等级确定其对供 电电源的要求。
我们通常将负荷分为三级: 1.一级负荷 2.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供电要求: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
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 到损坏。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两个 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 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加上发电厂的动力 部分及其热能系统和热能用户,就称为 动力系统。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组成示意图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的输配电方式示意图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1.2 电力系统的特点: 1、发、供、用电在同一瞬间完成,具有
同时性。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在任何瞬间都 要达到平衡。
变压器额定电压
原边绕组(末端)
副边绕组
接电力网 接发电机 (始端高10% )
0.22
0.23
0.23
0.38
0.40
0.40
3
3.15
3.15及3.3
6
6.3
6.3及6.6
10
10.5
10.5及11
35
38.5
60
66
110
121
220
220
242
330
330
363
500
500
550
750
750
825
二级负荷:宜由两回线路供电。 三级负荷:无特殊要求。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1.5 额定频率:按国家标准规定,我国所有 交流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50Hz。
频率偏差±0.2Hz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1.6 额定电压等级:国家对于电力网及电气 设备规定的标准电压等级。
1、能使电气设备的生产实现标准化、系列 化。
(1) 变换设备:指按系统工作要求来改变电压或电流 的设备,例如电力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变 流设备等。
(2) 控制设备:指按系统工作要求来控制电路通断的 设备,例如各种高低压开关。
(3) 保护设备:指用来对系统进行过电流和过电压保 护的设备,例如高低压熔断器和避雷器。
(4) 无功补偿设备:指用来补偿系统中的无功功率、 提高功率因数的设备,例如并联电容器。
3-10kV电网,≥30A
35-60kV电网,≥10A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优点: 可靠性高、投资不太大。 能够抑制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饱和引起的谐振。
缺点: 消弧线圈接近于全补偿运行时,会放大中性 点的位移电压,出现“虚幻接地”现象。 零序保护无法检出接地的故障线路,单相接 地故障选线准确率低。
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4.1.4 变压器的运行方式
1、正常运行方式:额定参数及以下运行,可长期 运行; 2、正常过负荷运行方式:负荷超过允许值时的运 行,在绝缘和寿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允许运行 一定时间; 3、事故过负荷运行方式: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 时,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变压器允许短时过负荷 的能力
2、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3、过渡过程的短暂性(可能造成一些事 故或中断供电)。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1.3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1、保证连续可靠的供电(断电会造成不
良政治、经济影响)。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频率、电压、
正弦波形)。 3、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小型≤1600;中型1600~6300;大型 8000~63000;特大型>63000)
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
4.1.3 电力变压器的型号
电力变压器全型号的表示和含义如下:
例如,SZ9-4000/35为三相铜绕组油浸式有载调压 电力变压器,设计序号为9,高压绕组电压为35kV, 额定容量为4000 kV·A。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低压配电的TT系统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3.2.3 IT系统 IT系统是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的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