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R1+ R2 = 1
对称共心腔:R
=
1
R2
= L/2
(6)、虚共焦腔: R 1/2 + R 2/2= L,
非稳腔的特点: • 具有较大的模体积 • 具有较好的选模能力 • 能实现光束的侧向耦合输出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3、谐振腔的纵模及驻波条件
(1)、 模式表示方法及模式特征参数 • TEMmnq-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
共轴球面镜腔的稳定性条件
• 共轴球面镜腔 两反射镜为球面镜, 有共同光轴
凹面镜 R > 0; 凸面镜 R < 0; 平面镜 R=∞
• 稳定条件: 几何偏折损耗 稳定腔 任何傍轴光线可以在腔内往返无限多次不会 逸出腔外 几何偏折损耗小 (低损耗腔)
非稳定腔 傍轴光线有限次反射后便逸出腔外
几何偏折损耗大(高损耗腔) 几何光学方法 两种不同的腔的理论处理方法, 设计方法不同
• 利用几何光学光线矩阵方法分析腔中的几何偏折损耗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稳定判据 表达式
0 g1g2 1 稳定腔
g1 g2 0
其中
g1
1
L R1
g2
1
L R2
g2
• 只适用于简单的共轴球面镜腔(直腔)
• 稳定腔因腔损耗小,适用于中、 小功率激光器;
• 非稳腔可用于大功率激光器中, 其优点是模体积大,还可限制 模式
• 工作物质, 光学谐振腔, 激励能源是一般激光器的三个基本部分。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3、激光产生的基本条件及激光形成过程
基本条件:
1、实现粒子数反转(粒子数反常分布) 2、满足阈值条件(增益大于或等于损耗)
阈值:产生激光所要需的最低能量
激光形成过程: 泵浦(抽运) 放大
c 2L
q
c 2L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4、横模及横模的形成
横模-相同的横向场分布的模式(不同光斑花样) (1)x, y 轴对称 TEMmn m-X向暗区数 n-Y向暗区数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Βιβλιοθήκη TEM00TEM10
TEM20
TEM03
TEM11
TEM31
(2)旋转对称 TEMmn m-暗直径数;n-暗环数(半径方向)
-1 g1g2 = 1
1
g1g2 = 1
01
g1
-1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2、激光器中常用光学谐振腔的结构形式
(1)、平行平面镜腔:
L
R 1 = R 2 = ∞ 腔的模体积大,衍射损耗比较
大,常用在固体激光器中。
(2)、共焦腔: R 1= R 2= L,腔的模体积最小,几何损耗小。
(3)、双凹腔: R 1 > L, R 2 > L,或者
TEM00
TEM01
TEM02
TEM10
TEM20
• 基(横)模 TEM00
• 光斑轴对称或旋转对称分布取决于增益介质的几何形状
• 增益介质的不均匀或腔内插入其它光学元件(布氏窗、
反射镜等)会破坏腔的旋转对称性,出现轴对称横模。
TEM30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 横模产生的原因 开腔模式形成的定性解释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n2
f2 f1
n1
n2
f2 f1
n1
正常分布 受激吸收 占主导 光衰减,吸收 反转分布 受激辐射 占主导 光放大 有增益
N2 < N1
N2 > N1
增益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的物质
为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要求在单位时间内激发到上能级的粒子数密度越多越好, 下能级的粒子数越少越好,上能级粒子数的寿命长些好。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三、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一)、激光的形成及产生的基本条件
1、粒子数反转分布
E
E2 E1
n3 n2
玻尔兹曼分布
n2
E2 E1
e KT
n1
n n1
E
E2 E1
n1 n2
反转分布
n3
单位时间内STE增加的光子数密度 单位时间内STA减少的光子数密度
w21n2 B21n2 w12n1 B12n1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2、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n w21 A21
w21 n 1 STE光子集中在几个模式
轴向模
非轴向模
技术思想的重大突破 - F-P 光谐振腔 • 开放式光谐振腔使特定(轴向)模式的增加, 其它(非轴向)模式数
逸出腔外,使轴向模有很高的光子简并度。
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提供反馈和模式选择
腔的构成与分类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h
1hh23
h2 < h1, h3
半导体激光器 介质波导腔
(a) 闭腔 (b) 开腔 (c) 气体波导腔
另:折叠腔、环形腔、复合腔 复合腔-腔内加入其它光学元件,如透镜,F-P标准具等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m, n - 横模指数 ; q -纵模指数 • 模式主要特征:
* 场分布,谐振频率,往返损耗,发散角
场分布
沿光轴方向(纵向)场分布 E(z) - 纵模 垂直于光轴方向(横向)场分布E(x,y)-横模
(2)、 纵模 (干涉仪理论) - 具有相同的纵向场分布的模式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粒子数反转 达到阈值
受激放大 激光输出
振荡
• 粒子数反转分布是STE占优势(产生激光)的前提条件 • 依靠外界向物质提供能量(泵浦或称激励)才能打破热平衡,
实现粒子数反转 • 激励(泵浦)能源是激光器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光(闪光灯,激光)、电(气体放电,电注入)、化学 、核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二)、光学谐振腔及激光的模式 1、光腔的构成及稳定条件
R 1 < L, R 2 < L, 但:R 1 + R 2 > L 腔的模体积大于共焦腔,一般用于中小功率激光器。
(4)、平凹腔: 当 L = R/2 时为半共焦腔, 一般也常用于中小功率激光器。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2、激光器中常用光学谐振腔的结构形式
(5)、实共心腔:
第二部分 激光产生的 基本原理
(3)、驻波条件(相长干涉条件)
模谱
• 驻波场分布
L q q q 2
2
q
q
c; 2L
L hL
L • 不同的纵模对应腔内不同的驻波场分布
E 2E0 sinkz sint
L
• 纵模序数q 对应驻波场波节个数,q 很大,不计
• 纵模间隔
q
q
1 c
2L
q
c 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