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下)
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新四军) 军 长:叶挺 副军长:项英 下辖四个支队共1.03万人 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仍为中共中央所在 地。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
共产党:负责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 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分界点:武汉、广州失守) 第二阶段:1938年10月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 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 (分界点: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 第三阶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 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
Company
LOGO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编)
授课教师:叶子琛
中编 三大专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
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为新中国而奋斗
日本侵华政策的实施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明 治天皇就发表《御笔信》,申明要“经营四方,安抚亿兆 ,开拓万里至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形成于19世纪90 年代的“大陆政策”即是其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它是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 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 大工人、农民称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结合各界民众组成的义勇军奋起抗击进 攻上海的日军。 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与 共产党的合作。 蔡延锴、蒋光鼐联合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发动反蒋抗日 事变(福建事变)。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 工作
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 据地,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团结抗日等 方面的工作。
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在共产党的推动下,文化界各抗战协会相继 成立,称为文化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的重要标志。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 一方面中国是弱国,与强国对抗只能是持久 战;另一方面,中国是正义一方的反侵略战争, 必将得到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 反攻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又是最关键的阶段,只 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 必将在这个阶段转弱为强。
蒋、共两方在抗日斗争中的态度
蒋介石集团: “攘外必先安内”,抱不抵抗主义态度——继续对中共革命 根据地和红军进行“会剿”——试探“政治解决”共产党 和红军问题的途径——西安事变——被迫作出停止“剿共 ”,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共产党: 积极推动各地抗日救亡运动——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 本纲领》——通过国外、国内各渠道磋商,把“反蒋抗日 ”改为“逼蒋抗日”——西安事变——提出停止内战,一 致对外,积极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党对人民 军队的绝对领导,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 团结的方针。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离、倒退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反对包括皖南事变在内的三次反共高潮
侵华日军罪行
“扫荡”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以及抗日根据 地 “杀光其居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的“三 光”政策 细菌战、毒气战、“活体解剖”、“慰安妇” 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推行奴化教育 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1000多亿、间接损失5000多亿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国际形势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近 代以来形成的欧洲作为国际政治的中心地位结束 。 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 为世界上可以与美国抗衡的一流强国,社会主义 由战前的一国发展为多国,国际政治的冷战格局 逐步形成。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 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逐步发展成国际政治中的 一支重要力量
日军在华的残暴统治
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 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 成立。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 10日,溥仪致函关东军司令,“委 托”日军维持国防和治安、管理铁 路,并聘请日本顾问。 拼凑地方性傀儡政权,1940年3月,成立以汪 精卫为首的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侵华日军罪行
包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南京大屠杀”在内的众多屠杀中国人惨案;
日本侵华政策的实施
7月25日,田中又拟订对华侵略的《田中奏折 》,阐述了侵略中国的方针政策。提出:“欲征 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 中国。日本获得中国的资源后,就可以进而征服 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乃至欧洲。”《田 中奏折》还制定了具体的侵略步骤:第一步占领 台湾,第二步占领朝鲜,第三步占领满蒙,第四 步征服整个中国,第五步征服整个世界。
“九· 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 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 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 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 ,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 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 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 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毛泽东所撰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建立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 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9月2日,日本方面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标志着抗战正式 结束。抗战胜利的意义在于: 1、洗雪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 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 4、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作出重要历史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是联合国倡议国之一,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国内形势 国民党 国民党统治阶级根本目的是使战后的总过回 复到站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 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国民党政府反共方针得到美国支持,借重庆 谈判之机,调动军队,部署军事,筹划内战,中 国面临内战危险。 共产党 希望通过和平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改革 ,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三三制”民主政权 参议会和政府工作人员在名额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 积极分子、中间派各占1/3。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根据地军民共同开展 大生产运动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创办各级各类学校,鼓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容 ,倡导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培养干部。
华北事变(日本侵略中国华北
地区的事件)
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 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 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 ,实行“自治”的一系列 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 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 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 府签订《塘沽协议》 华北事变后,由于战 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 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 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 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 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 北自治运动”。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政治部主任:任弼时 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八路军下辖三个师: 【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副师长:聂荣臻 【第一二〇师】师长:贺龙 副师长:萧克 【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 副师长:徐向前 全军共4.6万人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评价
1、只靠政府和军队实行抗战,不发动和武装民众; 2、进行单纯的防御作战,不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3、片面抗战路线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主要原因
4、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用
第一,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 的主要战场; 第二,国民党军队努力作战,抗击和迟滞了日军的 进攻; 第三,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积 极反共,但也进行了多次作战,牵制了日军大量 兵力; 第四,在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也进行了一定的 反攻作战。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 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 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 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 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 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 》,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
国民党与抗战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 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些列大战 役,仅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大捷,其他战役几乎 以退却、失败告终。 国民政府被迫迁都从重庆,国统区变为以西部地区 为主。
战略相持阶段—— 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 反共”的方针,由片面抗战转为消极抗战。 对敌保守,保存实力来限制、打击共产党以及八路 军、新四军。 战略反攻阶段—— 在豫湘桂战役中溃败,损失50万兵力,丢掉20多万 平方公里的国土,拥有6000万人口的146座城市, 使自身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