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剂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制剂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第一部分 制剂分析方法的建立
二 鉴别项
药物的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是 用于鉴别药物的真伪,一般在药品检验 中作为首先项目。鉴别试验主要用于证 实鉴别对象是否为所标示的药物,但常 不用于鉴别未知物。
鉴别的主要项目
1、性状:也可以列为鉴别项下,主要反映 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如外观、臭、味、溶 解度及其物理常数等。
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它们通常是 已知和已鉴定的,包括试剂、配位体、催化 剂,重金属或其他残留金属,无机盐,其他 物质(如过滤介质、活性炭等)等。
在新药的研制过程中应对残留催化剂进行评 估,在标准中是否收载相应的检查项目,应 进行分析讨论。标准限度应根据Biblioteka 典标准或 已知的安全性数据来制定。
IR或Raman制剂鉴别应用实例不多。前处理提纯 去除干扰是常用的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或采 用微光谱(化学成像等)是进行制剂鉴别新方法。
其他光谱法如紫外法、理化反应(颜色、沉淀) 等在制剂鉴别中有一定的应用,但专属性不强, 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的应用实例越来越多。
第一部分 制剂分析方法的建立
注射剂: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本品为无 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本品为无色至淡黄 色的澄明油状液体。
本品为白色冻干粉末,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 中呈白色颗粒悬浮液,静置后颗粒沉降于瓶 底;本品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胶囊剂:本品内容物为类白色至微黄色粉末 或颗粒;本品内容物为淡黄色至淡棕黄色油 状液体;本品内容物为白色球形小丸。
制剂分析方法的建立 和验证
第一部分 制剂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二部分 制剂的杂质研究 第三部分 分析方法验证 第四部分 稳定性研究关注点
第一部分 制剂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 性状项
对性状的描述很重要,既要严谨,又要实事 求是、切合实际;即宽严适度。
片剂:本品为白色片或类白色片;本品为 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本品 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至淡黄色
无机杂质
新通则<232>目的是规定药物中元素杂质含 量的限度,这些元素以杂质存在于原料药和 制剂(包括天然物和rDNA生物制品)、国 家处方集的辅料、和《美国药典膳食补充剂 纲要》的膳食补充剂和营养成分中。
膳食补充剂在通则-膳食补充剂中元素杂质 (2232)中另有规定。
无机杂质
<232>中元素杂质的每日允许暴露量(PDE) 与ICHQ3D是一致的。在新通则<233>中, 着重描述了测定元素杂质的两种常用方法: ICP-AES(方法1)和ICP-MS(方法2),并提出 选择方法的原则。
其中溶解度、熔点等项目受被测物晶型、颗 粒大小等因素影响,会使批间有差异。主要 是对原料药的影响,但也会影响制剂的质量。 在制剂鉴别试验中虽较少但有时也要考虑。
鉴别的主要项目
2、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 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 的真伪。一般鉴别试验可能只证实为某 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需进行专属鉴别试验,方可确认。
2、溶出度检查法
2010年版药典第二增补版已增加可采用光纤 在线检测的相关内容,并规定检测结果不得 用于仲裁。
以上三种测定法中,当采用原位光纤实时测 定法测定时,赋形剂的干扰应可以忽略,或 可以通过设定参比波长等方法消除;该方法 特别适用于溶出曲线的测定。
3、可见异物检查法
无机杂质
采用 ICP-MS 分析各类阳离子,离子色谱分 析阴离子的技术已相对成熟,但目前国内对 无机杂质的控制要求仍相对简单,将是一个 重要的研究方向。
USP制订药品重金属或限量元素总体控制解 决新方案,增加三个新通则:元素杂质-限 度<232>、元素杂质-测定法<233>、膳食补 充剂中的污染元素<2232>。
的条件②外,均可用
描述, 为接
受常数,其值在两国药典中有明显差异,见表2。
1. 2 与中国药典法比较
USP32版的初、复试两阶段的接受常数 值均比ChP 相应值要大, 值越大,在接受值(AV)不变的前提下, 含量均匀度离散的标准差 越小,表明USP32版对 含量均匀度的控制要求更严格,其判别标准明显高于 ChP2010年版,但是,由于USP无复试的附加条件, 使复试率较大。
1. 1 USP32版检查法
初试公式:
复试公式:当条件①
,②
,同
时被满足时,判定批产品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的取值见表1。
1. 2 与中国药典法比较
采用相同的抽样方式,即二次抽样法,且抽取的样本
数相同。两种方案的接受值(Acceptance value,AV)或
称待判值相同;判别式也基本相同,除USP第二阶段
鉴别的主要项目
3、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是根据 药物间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物理化学特 性的不同,选用某种药物特有的灵敏定 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鉴别的主要项目
IR和Raman是鉴别原辅料的首选方法,用于制剂鉴 别有局限性,要考虑辅料干扰,复方制剂API相互 间的干扰以及辅料的干扰更为复杂。
该检查法在药典整合中遇到了问题,主 要是各部原订的限度,整合在一起时就 相互不对应,正在协调统一之中。
第二部分 制剂的杂质研究
杂质研究涉及杂质分析方法的建立 与验证、杂质确认、杂质限度的确 定及杂质控制等诸方面。
一 杂质定义和种类
ICH将药品中杂质按其属性分为无机杂质、挥发性 杂质和有机杂质三类。包括: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 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 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各国药典先采用计数 法,USP21版将计数法改为计数-计量混合 型检查法,ChP1990年版开始采用计量法, 其他国家药典也相继采用计量法。美国等国 外药典的含量均匀度检查法不断改进。但是, ChP1990年版以后,该检查法一直几乎不变。
三 检查项
制剂检查项较多,随剂型不同而不同。重要的有:
固体制剂:重量差异、片重差异、含量均匀度, 崩解、溶出度和释放度和有关物质(杂质)等;
液体制剂:可见异物,溶液颜色,澄清度,无菌, 热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有关物质(杂质)等。 以含量均匀度、溶出度、可见异物检查法为例分 别讨论。
1、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