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监控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5.1 工程概况5.1.1 项目概述为了有效便捷的实现某基地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及公寓楼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实际需求,综合现代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管理理念。

在视频监控系统方面,构建一套“数字化、网络化、全方位”统一的运行管理平台;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方面,构建一套安全性能较高、使用性能较为便捷、管理方式较为舒适的现代化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以此,提升某基地的安全防范等级,从而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以便达成“系统集成一体化、信息存储网络化、维护管理智能化”的目标。

具体工程设计涵盖以下两个方面:(1)某基地大门口、主干道、停车场、公寓及食堂四周安装视频监控。

4、5号公寓楼现有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更换为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初步规划每个楼层按照3个点位进行安装设计,共计36个。

并统一由各楼层三级汇聚点并入各自二级汇聚层。

室外14个监控点、4、5号公寓楼36个监控点,共计50个点位(枪机:13台;球机:1台;半球机:36台)。

(2)公寓楼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新建两套铝合金材质全玻璃型的4开门,并于该基础上各自新安装3套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从而实现对公寓楼出入人员的可行性、安全化管理。

新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主要采用统一联网模式。

●视频监控系统现状某基地自建立以来,对于视频监控安全防范方面均是空白阶段,未能建立安全有效的安防系统,而仅仅存在模拟监控系统的4、5号公寓楼由于长时间无人维护、设备老化、故障率频发等现象急需更换高清网络摄像机。

另外该某基地处于某基地市开发区域、人烟稀少、周围均无安全防范系统、入室盗窃案件多发、隐蔽性盲区较多等诸多方面造就了构建高清网络监控系统的发展需求。

现场迫切需要构建新的视频监控系统,从而针对该基地一直存在监控盲区、隐患频发处及基地主要通道、停车场、活动广场更好的管理需求,构建高清网络安全防范系统势在必行。

●公寓楼门禁系统现状1、某基地公寓楼现今居住的员工涉及多个部门、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较为复杂、外访人员随意出入现象频繁,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员工日常生活作息带来了诸多的不安全性因素;从而增加了物业管理的难度。

2、某基地公寓楼现有的门禁系统属于单纯的红外感应门禁系统,无需识别人员身份随意进出的模式;另外依托现有的大厅安保人员登记访问模式早已经不能够满足该生活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

3、现代化门禁系统技术早已日趋成熟并安全护航各行业、各种领域,依据陇东生产科研基础公寓楼的实际状况,结合现代化门禁系统的技术手段,建议规划并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模式,从而便利于公寓楼内员工安全、便捷的生活。

5.1.3 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0330-200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526-2010《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64-2008《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5.1.4 设计方案●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为实现对某基地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各自独立性、统一性管理,经听取多方意见并综合考虑实际需求的原则,现规划将设立构建独立中控中心并将中控室初步规划设计于某基地门岗房,以此为中心分别敷设4芯光缆至停车场、4号公寓楼、5号公寓楼三处二级接入层汇聚点,共计规划及升级点位 50 个,从而提升该园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统一化、集中化管理。

具体规划如下:1、由于考虑到后期某基地及周边配套小区的实际发展需求,便利小区新的安防系统的接入、降低成本、满足小区其他配套局域网络系统的建设,使用4芯光缆作为传输主光缆其有百利而无一害。

就某基地而言,需要敷设4芯光缆至停车场、4号公寓楼、5号公寓楼三处二级接入层汇聚点,就近点位统一采用接入层交换机通过超五类网线统一汇入,从而实现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传输通道的流畅性及规划布局合理性。

(其中更换4、5号公寓楼所有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为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1、为满足视频存储时间最少达到60天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视频存储时间较短的问题。

在极大的程度上分别实现了对某基地所有前端摄像机实时存储及统一化管理。

2、4、5号公寓楼现有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更换为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初步规划每个楼层按照3个点位进行安装设计,共计36个。

并统一由各楼层三级汇聚点并入各自二级汇聚层。

3、鉴于以后的传输链路趋势向光缆迈进,为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和先进性,此次新建点位传输链路全部采用光纤为主、超五类网线为辅,配合网络摄像机进行视频数据传输。

4、针对某基地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改造计划划分以门岗房为核心向外敷设3个汇聚点。

由门岗房至各汇聚点均采用光缆传输,并留足备用线路接口;前端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点通过地埋管线并穿线将高清视频信号汇聚至各汇聚点。

●公寓楼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设计方案(1)根据某基地公寓楼出入口大厅的现有空间,以原有感应门为起点向大厅内延伸2.5米处分别新建两套铝合金材质全玻璃型的4开门,并于该基础上各自新安装3套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从而实现对公寓楼出入人员的可行性、安全化管理。

具体新建门拓展图如下:(2)新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主要采用统一联网模式,即:将4号公寓楼门禁系统、5号公寓楼门禁系统进行统一授权、统一管理、统一权限划分等。

规划将人脸识别系统主机放置于位于5号公寓楼一楼办公室,前端6个人脸识别子系统统一访问核心数据库、并由该主机进行人员统一化授权管理;通过人脸识别软件管理平台实现对进出人员有效管理、权限管理、存储功能、集中管理功能、异常报警等功能。

5.2 施工部署为实现某基地视频监控系统及公寓楼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工程设计的总体要求,按照此方案建成一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及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我公司进行了精心策划。

针对其工程特点和甲方的要求,我们从系统方案设计到最终完成本次改造工程,乃至保修服务期全过程考虑,确定本系统的改造施工高标准完成。

将施工过程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施工前期准备。

1)公司组建工程施工项目部,确定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组织机构,并配备满足需要的人力和物资资源。

2)施工图设计。

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图深化设计,按照相关国家规范,结合现场已经实施的情况,与业主等方面密切配合,满足工程设计原则的总体要求,绘制完成施工图纸。

3)系统设备订货。

根据深化设计结果,确定系统设备需求,最后按甲方指定,分为甲方供货和施工单位供货两部分。

4)在进行以上两项工作的同时,进行现场勘察和进场施工准备。

项目主要负责人员与现场有关单位人员会晤,并组织项目部人员勘察工地现场,了解其它相关专业的进度,根据现场情况编制详实的分项施工进度计划。

同时安排现场库房和办公地点,进行进场前施工人员三级教育,组织人员进驻现场准备施工,办理各种入场手续。

5)与系统涉及的设备生产、安装厂家进行接洽,作好技术配合与协调,要求相关专业留出本系统需要的接口。

6)在进行以上工作同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协作单位配合要求。

第二阶段:现场管、槽敷设和线缆布放。

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施工组长在项目经理的安排下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根据施工图纸对大楼内的施工管线进行敷设工作。

管线的敷设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及规范进行。

第三阶段:设备安装和接线。

根据公司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和现场装修安装的进度,在作好线缆布放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设备安装和接线工作,并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系统现场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安装和接线,以免影响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要求。

第四阶段:系统调试。

根据专业规范和标准要求对本工程系统分部分项进行调试。

在系统分项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联动、集成管理调试。

第五阶段:系统验收。

完成以上各项工作后,根据设计方案和专业检验标准的要求,在完成综合检验并达到质量优良的目标的前提下,提请有关单位对系统进行验收。

验收方式计划采取分系统分建筑按常规分别对设备和功能进行验收。

第六阶段:系统运行维护1)进行人员培训2)验收合格后,进行系统交接工作,进入质量保修期运行。

在以上各阶段的实施中,关键在于设计阶段的控制,因为系统的设计深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现场的施工质量和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所以必须加强设计阶段的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

另外,现场施工过程的环节控制,其控制内容包括管线施工、设备安装接线、系统调试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 施工准备计划1)积极主动与建设单位进行接触,进一步了解现场地形、建筑情况。

2)组织各部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及时组织各专业共同进行图纸会审,并为设计交底做准备。

3)根据施工部署编制各分项工程方案及技术交底。

4)装备施工测量仪器、工具,组建测量小组。

5)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6)根据我公司质量手册及贯标程序文件,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技术、质量、安装、调试、资料等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完善的现场技术管理制度。

1、物资准备1)编制施工预算,并根据施工预算及施工进度总计划,制定材料采购定货计划。

2)列出各种材料、半成品需用量总体计划,掌握材料来源、质量情况,并确定材料供应渠道和进场时间表。

3)落实各种施工机械、工具的进场使用性能,组织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工具,加强各种施工机具的维修、分类及动态情况分析,按计划进场投入使用。

2、劳动力准备1)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加强企业内部劳动力结构的调整,组建适合本工程施工需要的各种专业队伍。

2)对进场的劳动力进行技能考核,施工组织、工艺流程交底,确保施工队伍的有效投入。

3)建立健全各施工项目的劳动组织、规章制度、形成"交底-过程-验收"的组织监控体系。

4)加强各专业工种的穿插流水,使施工队伍能够及时进入操作最佳状态。

3、施工现场准备1)施工现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针对该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建立施工现场平面控制网。

在建设单位提供拟建场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场地清理,贯通施工道路,做好现场准备。

2)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对进场材料的安放及使用顺序应结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安排,确保施工现场顺利进行。

3)现场施工用电准备现场施工用电均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标准规范要求执行,本工程实行三级供电,且采用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 TN-S 接零保护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