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第十三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第1课时世界地理概况(1)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世界海陆分布1. 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任一半球都是以海洋为主。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二)陆地1.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2. 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地形特征。

3. 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1)地形陆地地形1. 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2. 五种基本地形:(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M以上,起伏较大,坡度较陡。

注意:地面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示,山地组成山脉,山脉组成山系。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

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 M以下,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3)高原:表面较平坦,边缘较陡。

世界最高高原为青藏高原、最大高原为巴西高原。

(4)平原: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M以下。

世界最大平原为亚马孙平原。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地为刚果盆地。

2005年10月9日中国测绘局公布世界最高山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 M,1975年公布的8848.13 M废止。

(海拔都为基岩高度,雪厚3.5 M不算)。

总结:3. 七大洲地形特点【答题方法】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亚洲: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北美洲: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南极洲:(1)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欧洲:(1)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2)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大洋洲: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广布。

七大洲主要地形、地形区(1)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主要山地的名称及位置。

(2)指出主要的高原、平原、山系:世界主要海峡及运河:世界主要岛屿及主要半岛:(2)气候、河流(3)各大洲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世界地理概况(2)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三)海洋1. 四大洋的分布(1)太平洋: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表层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岛屿面积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太平洋西部海底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

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

(2)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轮廓略像“S”形。

面积:9166万平方千米(3)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

面积:7617万平方千米(4)北冰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一个。

海岸线曲折,岛屿很多,洋面上终年覆盖着冰,所以叫做“冰洋”。

面积:1479万平方千米2. 海底地形(1)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3)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3. 海陆分布的成因: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

(2007年重庆文综,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他们是( )A. 亚洲、北美洲和大西洋B. 亚洲、非洲和印度洋C. 欧洲、北美洲和大西洋D. 欧洲、非洲和印度洋答案:B(太平洋:178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9166万平方千米、印度洋:76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1479万平方千米)(2007年盐城5月)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下面3题。

1.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A. 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B. 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C. 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D. 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答案:C2. 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草原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答案:B3. 与60°N附近相比,60°S附近不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 等温线更加平直B. 年降水量更加丰富C. 气压更高D. 风速更大答案:C二、世界的居民和政区(一)居民1. 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

2. 分布——四大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

四大稀疏区3. 人口问题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要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环境相协调。

(1)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2)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3)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1)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2)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4. 人种:三大人种特征及分布。

5. 民族:全世界共有2000多个民族。

同一人种可属于不同民族,同一民族可属于不同人种。

6. 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及其分布地区。

(二)政区1. 国家数量:190多个。

分类:按政治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目前世界有19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

它们面积大小不等(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俄、加、中、美、巴、澳),人口多少也不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

发达国家: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

它们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多位于北半球。

发展中国家: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分布于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2. 领土:国界线和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的统称。

国界和领土:国界、未定国界、领土、领海、领水、领空的概念;国界划分的依据。

3. 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1)发展中国家于发达国家关于政治、经济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南北对话”。

(2)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叫“南南合作”。

4. 世界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各种人文要素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主要国家有:日本,印度,埃及,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世界区域划分:区域自然特征的方法总结: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高度、地面起伏大小、地势、地形种类和分布上来描述。

其中地势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a、用等高线判断;b、根据图幅提供的图例来判断;c、根据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地质作用(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指板块的碰撞和张裂以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可从气候类型种类和分布、气候要素特别是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①气候类型种类和分布: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②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的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的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就要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等温线在局部地区的弯曲、延伸、闭合及影响因素。

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

①水文特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冰情(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凌汛)等。

②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水系排列形式)。

③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河航运。

宏观分析:海陆轮廓、特殊经纬线微观分析:各大洲的轮廓、重要经纬线(略)。

(2007年江苏地理,32,17分)图14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CBFE D(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5分)答案: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

(3分)答案:马六甲;亚欧;印度洋。

(3)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___(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分)答案:高;F处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练习:一笔画“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