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中毒
氨,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为无色具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成为氨水(又称氢氧化铵),呈弱碱性,1%水溶液PH值11.7,28%水溶液称强氨水,氨气与空气混合时具爆炸性,爆炸极限为15.5~27%。
常温下可加压成液氨。
工业生产涉及石油精炼、氮肥、合成纤维、鞣皮、人造冰、油漆、塑料、树脂、染料、医药以及氰化物、有机腈等制造和用于金属热处理等,又是食品、副食品等冷库的冷冻剂。
本品主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危及中枢神经系统,还可通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
人对氨的嗅觉阈为0.5~1mg/m3,浓度50 mg/m3以上鼻咽部有刺激感和眼部灼痛感,500 mg/m3以上短时内即出现强烈刺激症状,1500 mg/m3以上可危及生命,3500 mg/m3以上可即时死亡。
缺氧时可加强氨的毒作用。
国家卫生标准为30 mg/m3。
急性中毒多见于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意外事故,症状依氨的浓度、吸入时间及个人耐受性等而有轻重。
刺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轻度中毒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流泪、咽痛、咽部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咳嗽、咯痰及肺部干性罗音,胸部X线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表现,血气分析其动脉血氧分压在呼吸空气时可低于预计值1.33~2.66kpa(10~20mmHg);中度中毒表现为声音嘶哑、剧烈咳嗽、伴血丝痰、胸闷、呼吸困难频速,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轻度紫绀、肺部有干、湿罗音,胸部X线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表现,血气分析在低浓度吸氧时(<50%氧)能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kpa(60mmHg);重度中毒表现为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心悸等,并常有烦躁、恶心、呕吐或昏迷等,体征呈呼吸窘迫、明显紫绀、双肺满布干、湿罗音,胸部X线符合严重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血气分析在吸高浓度氧(>50%氧)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8kpa(60mmHg),还伴有严重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所致窒息或较重的气胸或纵隔气肿或伴较明显的心、肝、肾的损害。
急救处理原则: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合理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立即用2%硼酸液或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或皮肤;为防治肺水肿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根据病情及早、足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在病程中应严密观察以防病情反复,注意窒息或气胸发生,预防继发感染,有严重喉头水肿及窒息预兆者宜及早施行气管切开,对危重病员应进行血气监护。
此外注意眼、皮肤灼伤的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加强密闭化,防止跑、冒、滴、漏,液氨管道、阀门等应经常检修,移液胶管应定期做耐压试验,老化者及时更换,应有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
对作业人员上岗和定期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重点企业应编制防治氨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作业环境定期测定氨浓度,对工作人员执行定期体检制度。
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均列为职业禁忌证。
合成氨车间爆炸(火灾、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1.高压系统(含液封的容器)与低压系统(容器)之间,若操作不当或电器仪表故障发生串气爆炸,象我们这样大的化工厂,就可能导致大的化学爆炸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在此设立了“严禁串气”等安全操作要点
2.锅炉与机泵之间,设有“严防带液、断水(干锅)、进入酸碱”等安全操作要点
3.反应塔与机泵之间均设有“严禁带液、抽空”,机泵还设有“严禁跑油、断油”等安全操作要点
4.重要阀门,为防止误操作,也挂上了“常开“常闭”、“禁动”、“先关(开)、后开(关)”等警告牌
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
1锅炉
南化公司现具有燃煤锅炉4台,锅炉作为一种特殊设备,危险性极大。
因为质量原因和操作控制不当或安全装置失效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有爆炸、缺水、漏水、水击、汽水共腾、爆管、炉膛爆炸、锅炉结渣等事故。
2压力容器
合成氨生产工艺要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完成生产过程,故设备中压力容器较多。
这些压力容器最高操作压力在31.4Mpa以上,最高操作温度在500℃左右。
属中压、中温容器、开裂爆炸的危险性极高,一旦开裂,造成介质外泄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3电气设备
南化公司电力总装机容量高、生产用电量大、电压等级高、电气设备多、输电及配电设施线路复杂,而且生产环境的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高对电气设备的腐蚀性极大。
所以电击危险比较突出。
4机械伤害
生产场所设备功率大,风机、泵、压缩机等运转设备较多,存在夹伤、擦伤、卷入伤害、物体打击等机械伤害危险。
5高处坠落
生产装置所使用的高大设备很多,这些设备不但体积庞大而且基本为立体布局,由于需要经常性地进行操作控制生产、巡回检查、设备检修和维护等活动,所以高处作业机率很高,高处坠落的危险性相当突出。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布表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包括燃烧爆炸,锅炉及压力容器的物理爆炸﹑电击危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粉尘﹑中毒,噪声及高温。
各危险、危害因素在生产线各部分的分布见表。
表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布表
小氮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
小氮肥因其工艺特点,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固有潜在的危险。
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械损伤、高处坠落、触电等。
还存在灼伤、噪声、高温中暑等危害。
其中火灾爆炸事故危害性最大,且具有发生面广、发生频率高、重复爆炸事故多等三大特点。
1 火灾爆炸源多,发生面广,危险度大,破坏力强
小氮肥生产中有火灾爆炸的危险源多,几乎遍及各工段和岗位。
生产过程中的半煤气及其中的氢、一氧化碳、合成氨、醇,还有油、天然气、乙炔等可燃的气体或极易挥发出可燃气的液体,一旦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火灾。
这些可燃气泄漏后在某一个局部的空间与空气混合处于爆炸极限的范围内,只要遇到一点火星,哪怕是静电火花,也会立即发生化学性爆炸。
而且反应速度快、能量大、爆炸力强、危险度大,可酿成厂毁人亡的特大恶性事故。
小氮肥生产中离不开锅炉和压力容器,尤其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几乎每一个生产工序或工段都有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反应釜和运送高压介质的管道。
一旦超压,就会使锅炉、压力容器或输送管道破裂发生物理性爆炸,随后还会引起器内介质外泄燃烧产生二次或三次
爆炸。
表是我国小氮肥工业30多年来不同统计年限各工段产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不完全统计表。
从表可以看出在小氮肥生产的各个工段都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表火灾爆炸事故统计表
2装置复杂,事故发生频率高
小氮肥生产由于下面三个原因,使得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频率特别高,占各类事故发生率之首。
(1)小氮肥工艺流程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多、加热冷却变化大、升压降压频繁、易腐易堵易泄,这样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就多,发生率就高。
(2)小氮肥装置复杂、布局紧凑、装置之间间距小、工艺管道纵横交错连成一体,当一个部位着火时,如果扑救不及时,由于火焰的高温或热辐射作用,或是输送管道一时无切断,往往会使附近贮存可燃物的设备,容器管道发生高温高压爆炸,且容易引起连环爆炸。
(3)由于历史的原因,小氮肥企业原来的防火、防爆基础设施较差,且不匹配。
有的主机防爆,辅机不防爆;有的设备本身防爆,仪表、照明不防爆;还有的生产厂家设备陈旧老化,安全隐患多等。
上述情况也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重复爆炸事故多
小氮肥的重要岗位和关键设备的火灾爆炸事故多,而且多重复发生,每年都有发生。
比如锅炉的缺水爆炸事故;煤气发生炉的夹套及汽包憋压爆炸事故;变换工段的饱和热水塔、变换炉爆炸事故;碳化塔检修、清理水箱动火爆炸事故,合成塔拆小盖与液氨贮槽爆炸事故;
脱硫、碳化和氨水槽爆炸事故等。
例如广西金川县氮肥厂碳化煤球罐曾连续发生5号罐和1号罐超压爆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氮肥生产中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
小氮肥生产中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系统生产时过氧引起燃烧爆炸。
例如广西罗城氮肥厂煤气氧含量跑高,引起气柜爆炸事故;
(2)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泄漏、排放引起燃烧爆炸;
(3)系统负压或向系统送空气,造成空气与可燃气体混合引起爆炸;
(4)气体互串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5)违章动火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6)带压作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7)安全装置失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8)压力容器与管道的火灾爆炸事故;
(9)高压气体泄漏、高速排放引起着火爆炸;
(10)电火花、静电火花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