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认真总结黄山国际旅游节经验创新节庆活动发布日期:2009-08-19 23:18:21点击:99次来源:黄山市政府网站近日,黄山市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总结第12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力求今后进一步创新节庆活动。
市长陈强在总结会上强调,要通过对此次黄山节成功举办的认真总结,为今后的节庆活动探索经验,为今后办好节庆活动打下基础,进一步打响黄山节品牌,进一步创新黄山节办节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推进旅游产品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步伐。
会议指出,第12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广大群众参与支持下,按照节俭、高效的原则,节庆活动顺畅、圆满、安全、和谐,亮点频现,精彩纷呈,体现了“黄山节”的开放性、国际性、系列性、参与性、多元性、实效性,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扩大了黄山对外影响,提升了黄山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与此同时,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也在黄山节的筹备工作中得到了锤炼和提高。
陈强首先对第12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各项筹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筹委会各组成部门表示感谢。
他指出,顺畅、圆满、安全、和谐是对此次黄山节精辟而又实事求是的概括和评价。
此次黄山节筹备时间短、活动大、任务重、标准高、工作难,但节庆活动却取得了比预想好得多的效果。
“好”字充分体现在办节宗旨和办节水平上,此次黄山节既突出主题、创新内容、力求节俭、注重效果,又展示了有关部门和广大干群团结协作的风貌、勤勉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和实干的能力。
陈强强调,黄山国际旅游节就是围绕节庆活动打“旅游牌”,发展旅游经济。
“坚持国际性,打响黄山国际旅游品牌”是我们矢志不移的目标。
第12届黄山节的成功举办不是“句号”。
必须认真总结,通过对此次黄山节显现的特点、效果和启示的全面分析,集思广益,为今后办节探索经验,扩大节庆活动国内与国际影响。
必须坚持深入创新,将黄山节与展示黄山的风情风貌结合起来,与徽文化结合起来,体现群众的参与性,彰显黄山节特色,进一步打响黄山节品牌,进一步创新黄山节办节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推进旅游产品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步伐。
此外,要通过网络和媒体,征集广大市民对举办黄山节的意见和建议,让更多的市民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黄山节之中。
老文新读《旅游节事活动研究》(中国情人节策划方案)作者余泽岚首次发表于2005年[摘要]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地都有独有的地方文化,这正是开展旅游节事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依托。
目前,具有民族传统和区域特色的各类旅游节事活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被注入了深刻的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内涵,以一种新兴产业的形式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当中。
本文从旅游节事活动的种类、旅游节事活动的作用、旅游节事活动主题的提炼、旅游节事活动存在的误区、旅游节事活动的机制创新、旅游节事活动的成功经验、办好旅游节事活动的关键环节等七个方面对旅游节事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武夷山---中国情人(旅游)节”策划为例,说明旅游节事活动策划创意要点,为旅游城市和旅游区开展旅游节事活动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 旅游节事活动成功经验主题提练关键环节[正文]旅游节事活动被人们称作“有主题的公众庆典”、“平民参与的节日”,它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旅游吸引物。
旅游节事活动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越来越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旅游的重要抓手。
在国外,西方一些国家的复活节,美国的南瓜节,巴西、墨西哥的狂欢节,西班牙的斗牛节,法国的葡萄节,德国的啤酒节等,举办期间无不吸引世界各地大批商贾和旅游观光游客的光临和参与,宾馆、酒店客满,餐馆人头攒动,市场异常红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在国内,为了发展经济,近年来,各地也纷纷举办自己的节事活动,如大连的时装节、青岛的啤酒节、广东的广交会、南宁的民歌艺术节等已成为我国知名的节事活动。
事实上,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地都有独有的地方文化,这正是开展旅游节事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依托。
目前,具有民族传统和区域特色的各类旅游节事活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被注入了深刻的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内涵,以一种新兴产业的形式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当中。
旅游节事活动的种类旅游节事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
一个城市的节事活动差不多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不仅中国有,世界各国也有。
城市节事活动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关专家把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分成以下几大类:一是以“商品产品和物产特产”为主题的节事活动。
如大连国际服装节、中国青岛啤酒节、北京西单购物节、重庆国际茶文化节、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等。
二是以“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
这类活动一般与当地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观光、文化活动,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节、杭州运河文化节、福建湄州妈祖文化旅游节等。
三是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节事活动。
这类活动除了突出自然景观的主体地位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相关活动为陪衬,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张家界国际森林节、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北京香山红叶节、桂林山水旅游节等。
四是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节事活动。
这类活动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主题,涉及书法、民歌、风情、风筝、杂技等内容,如南宁国际民歌节、海南三亚国际婚庆节、山东潍坊风筝节、中国吴桥杂技节、傣族泼水节等。
五是以“宗教”为主题的节事活动。
这类活动是基于宗教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而创办的,各类庙会、开光节、寺庙奠基典礼就属于这一类,如五台山国际旅游节、九华山庙会、中国黄梅佛教文化节等。
六是综合性节事活动。
这种活动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内容丰富,规模较大,投入较多,取得的效益也比较好,如北京国际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
旅游节事活动的作用节事活动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节事活动已经演化为节事经济。
节事活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作用。
节事活动对主办城市具有很强的形象塑造作用,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
二是拉动消费。
节事活动的气氛带动了消费增长。
三是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如节事活动可以弥补旅游业“淡季”供给与需求的不足。
四是促进经贸。
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投资增长。
五是弘扬文化。
节事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而深远影响。
同时,与节事活动相关的学术交流引来新思维、新理念,改善城市软环境。
六是推动建设。
节事活动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面貌改进,优化美化城市环境。
七是凝聚民心。
通过节事活动凝聚人心,鼓舞信心,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
八是转变观念。
节事活动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利于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设和管理城市要避免把城市建设管理看成是单纯消费、只花钱、少产出的误区,而要把城市建设管理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仅举两例:青岛国际啤酒节是青岛市独具特色的大型节庆活动。
自199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2届,从当年只有30万市民参加的地方性节日发展成为今天超过200万国内外游客参加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东方啤酒盛会。
啤酒节成为青岛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在海内外具有了相当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啤酒节对扩大青岛市对外开放、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洛阳牡丹花会。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洛阳市20年前就立足牡丹,举办了节庆活动。
1983年举办了首届牡丹花会,此后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都举办牡丹花会,至今已举办了20届。
花会从初期单纯的文化娱乐节会,逐步发展成为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济贸易、对外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盛会,并以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名扬全国各地,成为洛阳甚至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牡丹节促进了洛阳经济发展。
如牡丹品种一度所剩无几,举办花会后,洛阳加强了牡丹的研究和繁育,将牡丹品种发展到700多个。
同时积极发展商品牡丹,全市种植面积达万亩,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按照“花会搭台,经贸唱戏”的指导思想,从1985年起,洛阳市连续举办工业品展销会、经济技术协作洽谈会、科技成果交流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促进了洛阳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20届花会各类经济活动成交总额达298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
旅游节事活动存在的误区旅游节事活动。
在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城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各个城市的节事活动层出不穷。
这些城市节事活动,既张扬了城市的个性,也为繁荣城市经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尚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高。
有专家指出,当今城市举办节事活动,已成“时尚”,在各种节庆活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时候,不难看到其中的泥沙俱下以及鱼龙混杂的状况。
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各地对举办节会更有趋之若骛之势。
目前节日文化的最大问题在于数量过多过滥、水准参差不齐。
几个城市同时办一种节,主题活动不外乎文艺晚会、经贸洽谈会、研讨会。
办节的雷同化趋势,不能加深民众对节会的印象和认同感,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有打响品牌、脱颖而出者,有轮番上阵、屡战屡败者,也有过眼烟云、昙花一现者。
2、大多数旅游节事活动仍沿袭政府投入的“官办”模式,而“官办”模式很难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往往容易搞成“形象工程”或“自娱自乐”活动。
另外,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往往很难把握和注意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造成资金浪费。
邀请一大批“贵宾”,隆重的接待,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免费服务,效果却很难测量。
只有一个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节事活动,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诱惑力和推动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丰富区域经济的内容,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些新办节日之所以难以为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单靠政府的支撑。
设计、策划、组织、运作,人力、物力、财力大都由政府负责或承担,而政府又以种种方式,将任务或负担分解给企业和个人,没有赢得民间资源特别是民间人才和民间资金的主动投入和聚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承担经营节事产业,与其职能不相适宜。
更多的职能应分解给文化经营企业、旅游经营企业、旅游文化市场和社会,这样才能凝聚节事产业创新人才、解决庞大的办节资金投入的最佳途径。
3、由于一些城市节事活动缺乏个性与特色,在诸如主题选择、操作方式、活动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这类节事活动影响力小、效果差,有的甚至还带来一些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