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家园互动模式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纲要》同时又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当前国内外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案, "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
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
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教师选择主题活动中互动模式时,应确保家长、幼儿、教师三者有机统一,使教育互动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1、主题活动中的家园互动,就是在一个确定的主题活动中围绕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实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运用互动方式,使家庭、幼儿、幼儿园三者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认知、语言、行为等习惯,从而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2、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幼儿都应是家园互动的主体。
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互动中让家长参与,家园极易形成最强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挖掘互动潜力。
3、在第二次教改的新形势下,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在主题活动中,家庭的支持对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是否深入有很大的关系。
4、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加强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使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促进孩子走向人格的至真、上善、完美。
5、为寻找幼儿教育主题活动中的互动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故开展此实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家园主题互动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合理地整合、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
2、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运用新的互动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幼儿得到最大的活动乐趣、最充实的知识。
3、家长在主题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运用好自身资源,参与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协助完成幼儿园教学任务的实验研究。
4、幼儿在主题互动模式下主动参与活动,迅速增长知识,提高个体动手、语言、交往能力,积极地配合教师、家长教育。
5、寻找主题活动中的家园互动模式,指导家长利用自身资源和主题互动模式来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使得幼儿园、家庭、幼儿三者之间互相协作,达成默契,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1、如何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时期以及幼儿的不同需求选择符合幼儿特点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模式。
2、教师、家长、幼儿在不同的主题互动模式中所要担当的角色变化、个体作用。
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的知识结构、习惯及个性,互动过程中能够面向全体幼儿,实施针对性教育,增强教师组织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家长要全面掌握幼儿基本情况,与教师紧密地保持教学互动,在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纽带。
3、教师如何指导、运用家长资源,通过多种方法和不同途径,在主题互动模式下培养幼儿。
4、开展以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有机结合为主题内容的研究,挖掘出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大胆展示等的价值,优化家庭与幼儿园的主题互动模式。
5、主题互动模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资源是否能方便取、主题目标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均衡等,要通过不断的研究,使模式更贴近幼儿的需求。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主要思路:幼儿园新课程中幼儿活动以“主题”形式进行,强调操作性、活动性有机地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主题式课程的确可以为孩子、家长和老师提供无限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教育内容。
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选择的主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形式,需要哪些知识作为铺垫,去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通过哪些形式的家园互动,才能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2、研究过程:(1)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加强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指导教师针对某一主题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各层次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家教指导,指导家长在主题活动中如何参与活动,如何与孩子交流,以及合理的准备活动材料。
(2)利用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家长灌输教育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教育能力。
(3)对每一名幼儿基本情况、习惯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幼儿的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主题以及互动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愿望。
(4)在主题活动的前期,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主题活动所需的资料,平时记录孩子对主题活动的感受,发现并及时与老师沟通,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与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孩子能否主动参与主题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3、主题互动模式:(1)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
通过亲子游戏为孩子和家长们建立平等合作、乐观向上的情感关系,拉近孩子、家长、教师的距离。
让亲子游戏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搭建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的平台,体验到亲情的温馨和亲子游戏的乐趣。
同时,让家长们进一步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更好地进行家园沟通奠定了基础,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互动。
(2)建好"家园立交桥专栏"。
在专栏中,我们时时以新引人,如创新栏目、更新版面、增加互动内容等等。
其中"互动内容"主要是根据主题活动需要及班级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吸引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并将好的文章张贴在联系栏中,实现家长教育家长的目的。
(3)妙用“鸿雁传书”。
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传递教育知识文本的优势,让幼儿把幼儿园节录的和主题活动有关的知识、参与方法、教育经验等,带给家长认真阅读,以便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园主题活动。
(4)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①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向家长展示办园理念、课程特色、教学过程的良好渠道,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缩影,为家长深度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了一扇大门。
②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活动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情况,参与幼儿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促进了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发展。
③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日活动更好地了解家长。
一方面,教师可观察家长在开放日的表现,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方式参与活动,以提高活动质量,实现活动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家长在开放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方式,了解其家庭教育方式,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建议。
(5)个别接触。
教师利用家访、幼儿入园、离园空隙时间与家长进行个别、灵活、自由的交流和互动。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双方都应尽可能灵活巧妙地利用这种非正式化交流的方式,以取得最佳的互动效果。
4、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幼儿主题活动中家园互动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间的行为。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
5、研究时间:2008年3月—2009年6月6、研究对象:本幼儿园中班的全体幼儿与家长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观点一:一个主题活动的互动模式有可能来自教师、幼儿或家长,无论是哪种模式一定要符合幼儿的特点、家长的需求,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观点二: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
观点三:在家园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观点四:主题活动的互动模式既突出了幼儿活动的主题,同时更加突出了主题活动互动模式的作用,把家长、幼儿、教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阶段性成果1、有关家园主题互动模式等方面的文献研究综述2、家园合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的实验研究报告3、有关研究音像、资料、图片、活动方案等4、幼儿园利用家长资源培养幼儿的方法与途径等互动模式。
5、指导家长利用主题互动模式培养幼儿的方法与途径(一)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围绕综合素质教育目标,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通过进行互动模式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使今后的教育更具针对性,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能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家长辅助作用。
尊重幼儿,做幼儿的支持、合作者。
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中能够从无目的、不明了逐步转化为有意识、有目的做好各类研究工作,真正使教与研相结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撰写研究论文,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提升幼儿园办园品位幼儿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园所文化,扩大了幼儿园的知名度。
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受到家长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增强家园教育合力家长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有效地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七、研究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一)我园是淮安市优质园、现代化幼儿园,幼儿基础扎实,兴趣广泛,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过优异成绩。
研究人员均有多年一线教学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二)开展的工作:收集主题活动中家园互动模式的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论证,培训课题组成员,确定研究重点、分步实施,整理主题活动中家园互动模式的事例,形成主题活动中家园互动模式目标体系及评价体系,进行中期成果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邀请专家组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论证,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三)保障方面:1.制度保障严格执行课题研究制度。
幼儿园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并建立课题组专题研讨制度、课题组定期协作研讨制度、课题组研究月报制度、课题组研究阶段汇报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