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误区及对策分析
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误区及对策分析
一. 成角畸形 锁定钢板的优势及特点之一便是经皮穿入、肌肉下 安放及固定。因此,除了钢板插入的部位是直视下操作 外,其余部位锁钉的固定包括最远端锁钉均是在体外小 切口完成,因而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手术医生来完成。就 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骨折、胫骨近端 骨折来看,两种LISS钢板均符合胫骨及股骨的解剖学特 点,存在正常的肢体力线角度 [1,4,11] 。根椐文献报道 [1,4,10,11] ,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前后成角发生率较 高,其次是内外翻成角,而旋转畸形几乎没有。一般认 为,造成畸形的原因在于手术者对LISS的操作不熟练及 未达到复位要求而安放钢板所致,与LISS本身的设计原 理及特点无关[10,11]。从解剖学上分析造成前后成角的原 因无外乎是周围肌肉的相互牵拉所致。在股骨髁上,股 四头肌牵拉使骨折近端向前移位,而腓肠肌则使远端向 后倒;在胫骨近端,股四头肌同样使骨折近端向前移 位。对于成角畸形,一般可以利用膝枕来平衡肌肉,再 利用手法牵引复位纠正畸形,之后使用点式复位钳或克 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最后安放LISS钢板。而内外翻畸 形的发生率仅次于前后成角,但绝大部分内外翻角度在 5°以内,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复位要求。需要指出的 是,LISS钢板是根据人体膝关节周围解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虽然符 合大部分人的解剖特点,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不可能 对每个病例都完全符合。因此存在5°以内的内外翻角 度也合情合理[11]。但对于那些存在明显内外翻的病例而 言,则是由于医生操作不当,忽视个体差异而过分追求 骨块完全贴和钢板导致。一般认为骨块与钢板之间存在 1mm左右的间隙完全可以接受[15]。 二. Pulling 钉断裂 对于多段粉碎骨干骨折,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具有很 强的指征[2,6,14]。但由于锁定钢板不能直视下复位,故只能 维持骨折端的大致力线,一部分骨块贴近钢板,一部分 骨块与钢板间隙较大,因而侧方移位不可避免。在此基 础上,AO推出了解决侧方移位的“Pulling device”。当 骨块与钢板存在较大间隙时,可以利用Pulling device中 的螺钉拉住骨折端,再通过Pulling device的拉动将骨块 贴近钢板,纠正侧方移位。但是,Pulling device的使用 具有一定的技巧及指征,如果不能掌握其工作原理,不 但无法纠正侧方移位,还有可能造成螺钉的断裂。对于 斜行骨折,如果骨折线的方向与骨块滑向钢板的方向一 致,则通过Pulling device可以将骨块靠近钢板;反之, 骨折断端之间会出现嵌插,远离钢板的骨块被贴近钢板 的骨块阻挡,无法归位,如一味的使用Pulling device, 则会使螺钉因扭力超负荷而断裂。同样,对于骨折线呈 锯齿样的骨折端来说,也有可能造成骨折端相互嵌插, 无法复位。因此,正确的使用锁定钢板及Pulling device 至关重要。 以LISS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为例。体外手法牵引小 腿后,远近端作切口插入LISS。打入2.5mm克氏针确 定钢板位置满意后进行LISS近端锁钉固定,但不固定远 端。接着便由近及远逐一固定骨块。如骨块远离钢板, 则可以利用复位钳体外固定使骨块贴近钢板;如发现骨 折端之间存在嵌插,则需将远端克氏针拔除后,重新手 法牵引复位,重复上述步骤。如无法利用复位钳复位, 则可以用Pulling device进行复位。一般认为,内侧皮 质相对完整,其余皮质粉碎的骨块使用Pulling device 效果最佳,其可以使原本分离的内侧皮质靠向骨干,更
34
35
典型病例
图1A:侧位片上对位不满意,向前 略有成角,近端钢板位置偏前
图1B:半年后钢板断裂,断 裂处为骨折端
好的恢复肢体力线。 三. 锁定钢板偏心固定 即钢板放置位置偏离骨干中心。锁定钢板由于是经 皮放置,因而直视下很难确定钢板在侧位上是否偏离骨 干中心,只有通过透视来确定其位置。但由于LISS存在 体外瞄准装置,且对侧大腿也会影响侧位片的透视,因 而标准的侧位片往往很难达到。此外人体股骨干存在前 曲角度,而LISS却没有。如采用13孔LISS固定股骨髁上 骨折,股骨近端与钢板往往不易贴和。因此建议钢板尾 端的切口适当延长,手术者可以利用手指触及骨干及钢 板,位置调整满意后才打入克氏针透视。此外,还可采 用特殊的手术床,可以将对侧大腿下降,减少干扰。 四.锁定螺钉锁死不易取出 通常是由于弃用锁定螺钉瞄准器改用自行瞄准导致 [16] 。根椐锁定钢板的设计,每个锁钉孔中螺钉与钢板的 角度不是完全垂直,而是存在5°左右的偏差。从基础 研究中发现[17],如果锁定螺钉与钢板完全垂直,锁定螺 钉受到的应力较大,容易造成断裂,而断裂部位会在锁 定螺钉的颈部。而锁定螺钉与钢板的偏差在5°左右, 锁定螺钉可以将部分应力转移至螺钉头部及钢板上,螺 钉的颈部及身体承受的应力相对减少,可以提供更好的 固定效果。但如果偏差超过10°,则会造成钢板同螺 钉之间的切割,造成固定失败。因此建议使用锁定钢板 配套的瞄准器进行钻孔固定。此外,在拧螺钉时,必须 使用特殊的扳手,其可以控制力的大小,不至于术者采 用过大的力将螺钉与钢板锁死。 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复位 对于复杂的多段骨干骨折,如手法复位不满意, AO建议使用外固定支架或撑开器在体外进行临时固 定,待肢体长度恢复之后再插入锁定钢板固定。此方法 虽然比较实用,但显然增加了手术步骤,延长了手术时 间,还增加了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且使用支架后,仅 满足了支架所提供的力线要求,尚难达到更加理想的复
位。而LISS、LPHP等锁定钢板是根据解剖学设计,当 骨块靠近钢板后便可达到自动复位,因而可充分利用其 结构特点,引导间接复位。 尽管目前对于LISS等锁定钢板的手术方法介绍不少 [1-5,8] ,不同的医生也会有不同的经验。根据我们的经验 教训,我们建议使用以下方法:(1) 详尽的术前计划及 正确的软组织评价。(2) 使用膝枕可以更好的对膝关节 周围骨折进行复位。(3) 使用牵引、手法复位及复位钳 恢复肢体大致力线,尽量不使用外支架等临时固定装 置。(4) 采用远近端双切口将钢板于肌肉下插入,同时 通过术者手指确定钢板在侧位上位于骨干中心,远近端 打入2.5mm克氏针后在透视下确认无误。(5) 通过体外 瞄准装置于体外作小切口,于普通螺钉孔中拧入普通螺 钉,利用钢板的解剖特点及普通螺钉的拉力作用将骨折 块贴近钢板,达到间接复位及满意的对线对位要求。 (6) 完成初步固定后采用体外瞄准打入锁定螺钉完成固 定要求。(7) 对于累及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在预留钢 板位置后,使用2枚拉力螺钉恢复关节面平整,再采用 上述步骤固定。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建议方法中,使 用普通皮质骨螺钉作为拉力螺钉从而取代了AO推荐使 用的Pulling device,这可以有效的节省手术时间。 其他 一.内固定失败:不可否认,只要是用作固定的内植 物,无论是普通钢板、LC-DCP、髓内钉及目前认为有 较强牢度的锁定钢板均会产生内植物固定失败。锁定钢 板内固定失败主要有下列表现:钢板或螺钉断裂、螺钉 松动、骨折端移位、螺钉切割骨皮质等。从大量文献报 道中来看,造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不在锁定钢板本身, 而是由于手术者操作失误引起 [10-12]。主要有以下2点: ①患肢负重过早。在骨痂没有形成前,完全负重是非常 危险的。由于锁定钢板的螺钉同钢板之间也有牢固固 定,且在基础研究中也发现锁定钢板具有较高的生物力 学强度,因此,很多医生错误地认为锁定钢板的强度可 以承受早期完全负重,从而造成钢板或螺钉的断裂。根 椐国外研究报道[6],下肢LISS固定后完全负重时间应在 6周以后,且平片上显示骨折端出现明显骨痂。②骨折 远近端及骨块上锁定螺钉使用较少。正如上述所言,锁 定钢板可以承受较大的生物力学强度,因而医生过于相 信锁定钢板的强度;且国内锁定钢板及螺钉价格不菲, 医生在考虑固定骨折牢固的同时还会考虑患者经济因素 而使用较少的锁定螺钉,或将锁定螺钉改用普通螺钉。 在这种情况下,锁定钢板势必达不到治疗骨折所需的生 物力学强度,导致内固定失败。因此,建议无论是上下 肢,骨折远近端至少上4枚以上锁钉。 二.单皮质锁定螺钉固定:锁定钢板一经推出,其通 过单皮质螺钉固定也能达到坚强固定的理念也随之深入 人心。在LISS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时,使用单皮质 锁定螺钉的确也能达到坚强的固定。但随着锁定钢板适 应症的不断扩大、手术病例的不断增多,也发现了单皮 质螺钉固定的不足及并发症。归结其主要原因,主要是 螺钉切割骨皮质引起。因此对于不同的病例、不同的部 位都有不同的锁定要求。一般而言,锁定钢板对于骨质 疏松的患者有较强指征[3,6,9]。但对于这样的患者,无论 是肱骨、股骨还是胫骨,其骨皮质较薄,螺钉切割骨皮 质的几率较高。如使用单皮质螺钉固定,容易造成固定 失败,因此在此类患者中建议使用双皮质锁定螺钉固 定。对于未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如骨折位于胫骨或股
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误区 及对策分析
张长青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在过去的20年里,骨科学中的概念不断更新,“生 物学固定”及“生物学钢板”作为前沿理论已经被逐渐 接受,作为“生物学固定”的锁定钢板系统已经成为内 固定发展的主要趋势 [1-4] 。这种“生物学”概念是基于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而言,要求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 位、恢复肢体大致长度、纠正旋转畸形及成角畸形,这 与过去一味的追求每块骨块的解剖复位存在本质的区 别,且已经在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 骨折及pilon骨折的治疗中证实正确及有效[2,4-6]。 目前,国内外关于LISS系统研究较多,国外先于 国内3年对LISS进行全面的报道。其中绝大多数报道为 正面报道,无论是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感 染率、切口并发症率、内植物失败率均要优于传统钢板 及外固定支架 [4-9] 。而少数的负面报道也仅限于个案报 道[10-12]。 事实上,锁定钢板系统如果使用不当,会适得其 反,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怎样正确理解及操作 锁定固定系统及全面了解其存在的误区及并发症至关重 要。在本文中,我们根椐自身的经验及文献所提供的信 息,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缺少对锁定钢板固定的理解及其认识 采用普通钢板理论及技术来操作锁定钢板而仍是 最大的误区,初学者常常会犯类似错误,最终导致复位 不佳及锁定失败[2,5,7,10,11]。对于如何采用锁定钢板进行固 定包括LISS的使用,AO原厂提供了一系列的操作器械 及方法,当然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经验。对于普通钢板 而言,其可以作为一种复位手段对骨折端同时进行复位 固定。当钢板塑形后,打入普通皮质骨螺钉可以使骨折 块更贴近钢板,从而恢复骨折端的力线,解决侧方移位 及成角畸形;同时采用加压孔固定,可以在骨折端之间 产生纵向压力,减少骨折端间隙,促进骨折的愈合。而 锁定钢板是外固定支架式的内植物,其最终还是一种位 于肌肉下的“外固定支架”。“利用锁定钢板来对骨折 端进行复位”是一个严重错误的概念。无论是LISS还 是LCP,由于其锁定螺钉不具备拉力作用而只能起到固 定作用,而不能利用其复位[6,7,12,13]。因此在使用锁定钢 板固定时,在其插入前必须对骨折端进行临时复位,后 放置锁定钢板。此外,对于简单骨干骨折,包括肱骨、 股骨、胫骨的横行、斜形、碟形骨折,使用锁定钢板而 弃用LC-DCP,也有其不足之处。根椐文献报道[10,11], 使用锁定钢板治疗简单骨干骨折存在不少并发症,包 括:内植物固定失败、骨折端移位、骨折端间隙较大、 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要高于 LC-DCP。LC-DCP可以利用加压孔将骨皮质与钢板紧 密贴合,同时在骨折端产生纵向加压的力量,使骨折端 之间紧密贴合,从而促进骨愈合。而使用锁定螺钉的 话,无论是骨皮质与钢板、还是骨折端之间均不会产生 加压作用。因此,一旦骨折对位不理想、骨折端之间存 在间隙的话,便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此外,锁定螺钉对 骨折骨皮质没有拉力作用,过早的负重及锻炼,可能导 致骨折端的移位。因此,简单骨干骨折并不是锁定钢板 的强适应症。如一定要使用锁定钢板,则可将骨折端临 时复位,插入锁定钢板后,骨折部位两端的普通孔中各 使用一枚普通皮质骨螺钉进行加压固定,之后才使用锁 定螺钉固定。同普通钢板一样,骨折两端各至少4枚螺 钉固定[6,13,14]。 根据AO提供的方法易出现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