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美
本文是关于杨玉环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杨玉环作为一个祸国殃民的丑的历史人物,但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却是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完美结合的美的形象。
杨玉环作为一个祸国殃民的丑的历史人物,世人皆唾而骂之。
然而她在白居易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长恨歌》中,却是一个玲珑剔透,完美无缺,外在美和内在美完美结合的美的艺术典型。
从外表看,杨玉环和赵飞燕一样,是人们公认的“倾城倾国”之美女,在白居易笔下更无例外。
“天生丽质难自弃”,从全身角度描述了她出落非凡,天生的美丽的姿质光彩照人,令人称羡,就是她自己也“难自弃”。
不少人认为“难自弃”乃画龙点睛之笔,成功地发掘了杨玉环“恃色而骄的心理”。
但我以为不甘心埋没自弃“天生丽质”也不为过,有谁愿在自己本来很漂亮的脸蛋上涂沫脏物而使之变丑呢?其实,从诗语上也看不出“恃色而骄”的心理。
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宜受历史真人的局限,因为他已经是在作家、诗人头脑中“打过转”的东西。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前句写她回头微微一笑,便生出百般妩媚。
眸能传情,令人心动;后句用衬托手法极写她的美貌压倒群芳,绝世超群。
历来“重色”求“倾国”的唐玄宗选杨为妃就顺理成章了。
“温泉水滑洗凝脂”写她皮肤洁白细嫩,滑腻可感。
“云鬓花颜金步摇”写她有乌云般的头发,鲜
花般的容貌,鬓边戴着金的首饰一步一摇,雍容华美,楚楚动人。
唐玄宗让她“侍宴”、“侍夜” 是自然的事了。
“玉楼宴罢醉和春”写杨玉环在玉楼酒宴之后。
醉态更加娇艳动人,可说是无时无刻都让唐玄宗心醉。
于是出现“君王不早朝”、“三干宠爱在一身”,乃至“姊妹弟兄皆列土”杨家权倾天下的结果,造成“安史之乱”。
对此,有人谴责杨玉环“以色邀宠”、“恃色争宠”等等。
笔者认为似有不妥。
责任不在杨玉环,而在于唐玄宗沉缅女色,滥赐恩宠,“爱屋及乌”罢了。
掩卷而思,一个你曾见过的最美的美人就活脱脱站在你面前,让你唏嘘不止。
她死后成仙。
美貌不减当年。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写她长袖飘扬,风姿绰约,犹如当年跳霓裳羽衣舞时一样美丽。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她的美丽好像春天带着雨滴的白色的梨花,美中透着悲凉,但依旧“含情凝睇”眉目传神,不论是天上还是人间的杨玉环,都是外表美的极致。
杨玉环对唐玄宗的爱情忠贞不渝,心灵美极。
“侍浴”、“侍夜”、“侍宴”等是她生前对唐玄宗爱的奉献,临死时对唐玄宗仍是情意缠绵,不忍离开自己心爱的人,诗人写道:“宛转蛾眉马前死。
”她死后成仙,凡心不改,仍惦记着长安。
身居仙境,听到汉朝使者到来,她“九华帐里梦魂惊”,心情如此激动,充分表现了她虽处人世之外的仙境,但心仍与李隆基连在一起。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细致地刻画了她无比激动的心绪。
一听到天子使者来了,迅速地揽衣、起床,云鬓半偏,来不及整妆就匆匆忙忙地出来迎接。
杨玉环一连串的动作是何等的利索,
她再也不是当年“侍儿扶起娇无力”的贵妃了,这表现出她想得知心上人的消息的急切心情。
看到汉使,通过对往事的回顾,使她更加情深意重:“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自从那一次和君王分别,生和死两下茫茫,不能见面也难通音讯。
从前在宫中与君王的种种恩爱,到如今早已经――断绝,我独自在蓬莱宫中,度着悠长的岁月。
杨玉环与唐玄宗的无限思念之情可想而知。
为表心迹,“唯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她只有将过去的旧物寄去来表达自己的一往深情。
使者就要离开了,她重申当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中发出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这些不能不使人感到杨玉环是一个美丽善良,对爱情极为真挚忠诚的女性形象,已不再是历史上祸国殃民的妃子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白居易既写出了杨玉环外表的美丽,又显示了她内心世界之美。
她不愧为一个令人艳羡的玉美人,爱情专一的楷模!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