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中式 英 语” 探究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中式 英 语” 探究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中式英语” 探究摘要:本文利用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选取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部分27名考生的口语语料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中式英语进行标注和分类。

作者根据统计结果,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分析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出现的中式英语现象,探讨汉语母语作为中式英语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最后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日常学习及口语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关建议,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大学生口语语料库1.引言中国大学生在他们的年纪已经获得用汉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形成用汉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在掌握了母语之后才开始学习英语的,所以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思考,不顾西方的语言习惯,这就造成中式英语的大量存在。

由于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中式英语在人际交流中有时会引起误解和困惑。

因此,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中国,高校在校学生占英语学习者的很大一部分,他们毕业之后就由英语学习者转变为英语使用者,所以他们在学校学得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用得如何。

从现状看,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各行各业越来越高的需求,尤其是在口语表达和人际交流方面。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校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而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文化的教授则有所忽略。

其结果就是许多中国大学生在学了十多年英语之后,只是善于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他们能在笔试中得高分,但是一张嘴就是中式英语。

《牛津英语词典》对中式英语作了如下定义:中式英语是一种汉语和英语的混合体;尤其是汉语使用者使用的或中英双语语境中的一种英语变体,典型地夹杂一些汉语的词汇和结构,或是汉语语境中特有的英语术语。

总的说来,中式英语是指一种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由某些受汉语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影响而将母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中的中国人说出或写出。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大学学习者口语语料库”由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惠中教授主持完成。

该语料库容量达70万字,来源是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部分的真实音视频材料。

它按照考试来源地、专业、考试成绩和对话题目,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组织完成(卫乃兴,2004:140-141)。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部分旨在评估大学生用口语交流的能力,1999年首次试行,当时只允许大学英语四级85分以上、六级80分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参加考试。

2002年实施了改革,把分数要求降低了5分,只要求四级和六级分别达到80和75分。

每场考试设两名考官和三四名考生,考试时间一般为20分钟。

考试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官和考生对话,以问答形式进行,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约10分钟,包括每位考生1.5分钟的发言和4.5分钟的小组讨论;第三部分,考官会对每位考生提一个问题,进一步确定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时间约5分钟。

评定考生语言能力的标准包括语言的准确性、复杂程度、长度、连贯性、灵活性及语言是否得体,每位考生将被评为A、B、C或D四个等级(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大纲,2004)。

所有考生在考试前都经过专门训练,也观看考试过程的录像。

本研究从语料库中随机选取了9场考试,总时长约180分钟,涉及5名男性考生和22名女性考生,所选材料包含13个话题,材料容量约1.8万字。

笔者通读了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于中式英语出现处添加尾注(例如:[ww]表示用词错误)。

为保证标注的一致性,笔者根据学生中式英语表达所属类型设计了不同尾注,对每一场考试逐一进行了标注。

将9场考试分别编号为考试1~9,并利用Wordsmith语料库索引工具(版本3.0)得到不同类型中式英语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

在计算出每种类型的频率和百分比之后,笔者绘制了一幅图表,以简单明了地显示每种类型所占的比例。

2.2研究结果由于中式英语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因此许多表达都可以看做中式英语的例子。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选语料,本次研究把不同的中式英语表达分类为18种。

如统计数据所显示,“用词错误”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一致”和“词形错误”的出现频率同样较高且十分接近,“固定表达误用”和“冗余重复”分别居于第四和第五位。

3.中国大学生口语中的中式英语分析3.1词汇3.1.1用词错误由于不同民族生存环境和思维结构的宏观相似性,英汉词汇间的对应和对等并不少见。

然而,在汉英转化时,大量的“假朋友”还是会出现。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用词错误”在考生的口语表达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式英语类型。

这个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因为我国英语学习者最大的障碍就是对某些英语单词的确切含义搞不清楚。

他们尤其很难抓住这些单词的文化内涵和引申含义,因为他们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都完全不同于英语母语国家。

用词错误可以分为两类:词形结构相同但指称意义不同,以及词形结构和指称意义都相同但蕴含意义不同。

许多中国大学生说英语的时候时常不能辨别并区分这些假朋友,从而不能准确传达他们本来要表达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实例:(1)“You’ve promised to do it for me.I hope that you won’t eat your words.”(考试3)在这个场景中,该考生希望另一方能履行诺言。

但是如果某人“eat his words”,实际的意思是他承认自己失言,而不是食言。

该考生应该这样表达自己的意思:You won’t break your promise.或You won’t go back on your words. (2)“I should learn to say ‘no’sometimes insteadof being always a goody-goody.”(考试7)许多学生都搞不清“goody-goody”的具体含义,事实上,这个词是指表现得假正经的人。

在此语境中,该考生要表达他要学会拒绝的决心,所以他其实是下决心不做一个“yes-man”。

(3)“And ... as for the examination if they as long as they get the sixty mar ... er ... sixties,they will be very satisfactory.”(考试1)仅看斜体部分,“satisfactory”这个词明显误用,因为该词义为“足够好以达到特定目的”,经常同“explanation”“answer”“solution”“conclusion”等名词搭配。

而“satisfied”的意思是“因为完成了某事或者如愿以偿而感到高兴”,是切合语境的正确词语。

这类错误其实反映了一个许多中国大学生共有的弱点,即难以区分并正确使用某些词的派生形容词。

(4)“When students have examinations,they will have pressure,and pressure can er improve them to study hard.Er ... so I think this is a good respect of er ... examination.”(考试3)这里,“improve”和“respect”明显用词错误。

“improve”作及物动词用时意为“使某事物更好”,作不及物动词时意为“变得更好”,没有“improve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这样的用法。

该考生想说的意思是考试带给学生的压力能激励他们更刻苦地学习,所以她应说“pressure can push them to study hard”。

此外,她肯定是将“respect”误用为“aspect”,这两个词只是词形相近,在语义上没有任何关系。

该考生正在发表她对考试优缺点的看法,肯定是想说压力是“a good aspect of examinations”。

除此之外,一些英语中带有贬义的词也经常被中国大学生误用,这些词包括peasant,propaganda,cheap,等等。

如果学生能更加注意这些词中蕴含的贬义,或许就能避免一些错误,如用“peasant”而非“farmer”表示“农民”;用“propaganda”而非“popularization”表示“宣传、普及”;用“cheap”而非“economical”或“inexpensive”表示“价格低廉”。

3.1.2词形错误英语不同于汉语的一点是,词根相同但词性不同的单词词形是不相同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派生词在一个人的词汇量里占了很大一部分。

因此,许多中国大学生在讲英语的时候只注意语义对等,缺乏使用正确词形的意识。

以下是一些典型错误:(1)“I think m any people who didn’t attend university have successed.”(考试1)该考生似乎搞混从“success”派生出的几个词形,在选择其中某个词来描述成功的人时,应弄清楚要用名词还是动词,并坚持其中一种用法。

因此,她应该说“have succeeded”或“have a success”。

更多此类错误列举如下:(2)“Er do you think er go abroad is a ... a good way to ... to er further study?”(考试3)(3)“So everyone will er ask hi-ask his for help and he will be mm a very helpful person,I think.”(考试5)(4)“But I do learn er gain much knowledge bu interact with other people.”(考试1)通过日常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在形容词和副词使用上犯错误,尽管所选语料中此类错误不多。

虽然大部分形容词和副词外表看上去区别不大,但是它们是两类不同的修饰词,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3.1.3生硬搭配许多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时候,最后只记住对应的汉语翻译,忽略单词的附加意义和地道用法,从而经常把英语单词与所处语境割裂开来,编造出一些英语母语使用者基本不怎么用的生硬甚至错误的表达。

一些例子能说明这一点。

(1)“The price of the dishes in our canteen is very expensive.”(考试2)这是相当典型的错误搭配。

使用“expensive”这个词时,该考生只记住了它汉语的字面意思,而没有掌握它的适用搭配。

在英语里,要么说“something is expensive”,要么说“the price of something is high”。

相关主题